电话联系到全国政协委员、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时,他正在东辛农场的实验基地查看水稻落谷情况。“落谷直接关系到最后的丰收,这个时期最关键,不能有丝毫马虎。”
作为扎根农业30多年的农业专家,徐大勇最关心的话题就是农业,担任全国政协委员3年来,他也围绕自己最熟悉的“三农”领域不断建言献策。去年徐大勇提出建设黄淮粮仓的建议,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的积极回应。今年科技部专门予以立项,建设高水平的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六保’任务中处于基础性、前提性地位,必须坚决保障好。”前两个月,他跑了苏北的很多村落,在田间地头和老百姓、种粮大户拉家常。“我发现一些种粮大户不愿再继续承包土地,他们说现在土地流转成本太高,粮价又低,种粮不划算。”调研中,徐大勇发现,由于粮食种植收入低,有的地方政府引导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也不高。经过深入调研和总结,他先后向国家有关部委报送了5份社情民意,并就疫情期间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加大农业生产投入、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适当提高大豆种植面积等建议。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徐大勇的视野并没有完全局限于“三农”。在访民生、听民意的过程中,他也在努力为解决老百姓身边突出问题鼓与呼。“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一批独生子女已进入了中年期,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比较大,尤其是高龄父母住院期间还有病重期间,他们照顾老人压力比较大。”今年,他准备提交“建议制定针对独生子女的休假制度”的提案,为独生子女赡养老人“减负”。
另一个提案与中欧班列有关。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强支点,近年来中欧班列跑出了加速度。但纵观全国的中欧班列运行情况,徐大勇发现,为了争抢国家相关补贴,不少地方存在无序竞争、经营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他建议国家宏观层面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全国统一的大数据平台,科学引导协调各地中欧班列有序发展。
本报记者 顾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