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寻访抗美援朝老兵丨齐金炳:我们都是“英雄儿女”
2020-10-10 09:43: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14岁参军,23岁当上团政委,28岁跨过鸭绿江,在美军炮火下出生入死,陪同巴金完成电影《英雄儿女》素材采访,并成为影片中团长张振川的原型之一,南京军区原炮兵顾问齐金炳,戎马一生,浴血奋战,用鲜血和英勇谱就光荣人生篇章。

新婚两个月,奔赴抗美援朝最前线

齐金炳是河北高阳人,参军时刚过14周岁。为了参军,他隐瞒了真实年龄,还谎称家里同意自己参军。从此,他成为游击队的一名战士,开启南征北战的生活。

抗击日寇的战场上,齐金炳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不满16岁时就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被提拔为副指导员。

1941年4月底,齐金炳随军转移到河北省蠡县的桑园镇潘西村。入夜,枪声大作,日伪军包围了村庄。为抵抗敌军,齐金炳和战友们拿起枪弹投入战斗,激战中,他负了伤,坚持战斗,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冲锋,冲出包围圈,史称“桑园突围”。

解放战争时期,齐金炳从东北南下,参加过平津战役,又赴太原前线,参加兰州、宁夏等战役……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1950年11月,齐金炳认识了西安市的青年女干部周详,二人在师长和政委的共同主持下举行了婚礼,多年征战的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原以为可以放马南山,然而就在此时,美国将侵朝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1951年2月,时任65军195师583团团长的齐金炳接到战令,即刻开赴前线。那时的他新婚刚两个多月,来不及和妻子做过多的告别,收起行囊就上战场:“服从命令听指挥,军人当然要上”。

冬天的鸭绿江,寒风刺骨,滴水成冰,齐金炳和战友们扛起战枪、背起背包,雄纠纠、气昂昂,奔赴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最前线。

佛国山激战,连队荣获集体一等功

快70年了,97岁的齐金炳依然记得佛国山血战的点点滴滴。

“能守住佛国山吗?”这是师长的命令。

“保证完成任务!”浴血沙场,历经无数次生死的齐金炳毫不犹豫接下命令。这是军人的天职,然而,他和战友们面临的困难也是难以想象的:佛国山地处要冲,扼守几条交通线,是美军不惜代价要抢夺的要地,而佛国山上没有坚固工事,美军有大炮、坦克、飞机,志愿军战士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物资供给上都无法与敌军抗衡,防御难度极大。

“我们志愿军打仗有一个特点,吃的粮食按5天一个周期,至多7天配备,到时就要补充。后勤跟不上,战斗就会更加艰苦。”吃的,是用小麦、大豆、玉米或高粱磨碎、混合后炒熟的炒面,饿的时候就抓一把塞在嘴里。佛国山一战,战士们准备的都是5天的食物,却要分成7天来吃。

饿着肚子也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历经战火锤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其精神和意志是美军无法比拟的,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凭着旺盛的斗志和高昂士气,齐金炳和战友们在佛国山上打退美军一次又一次进攻。“除了勇敢,还要和他们斗智。我们在防御第一线放了几百人,时不时来个反冲击,瓦解他们的进攻。”

这场战役,最让齐金炳刻骨铭心的是9连。这个连队,面对5倍于己的美军精锐部队,在佛国山上喊出“决死忠诚,拼命胜利”的口号,连长牺牲,指导员负伤,仍坚守7天7夜,阵地屹然未动,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斗奇迹。给9连记集体一等功并授予“佛国山上大功连”荣誉称号。

师长要齐金炳守5天,最后守了7天!

齐金炳团长(右一)与巴金先生(左二)、许兴汉副团长(右二)、黄谷柳战地摄影记者(左一)在朝鲜战地指挥所合影。

带领战士拔掉敌人据点,再次负伤

在三八线,敌我双方形成拉锯式对抗,只能有小的活动。1951年11月,志愿军第65军发动了保卫开城的扫荡作战。战斗打响前,齐金炳亲自带领侦察排的战士们侦查地形,想摸清敌情。身为团长的齐金炳带领侦察排十几名战士前往敌军阵地侦察地形,探查工事情况,后来他们用两个连的兵力拔掉了敌军一个据点。“战士们听说团长去侦察,士气大振。”齐金炳回忆说,这次拔掉的据点也为战役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战斗打得非常惨烈,炮弹如雨一般落在阵地上,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他的右耳也在战斗中负伤。“半边脸全是血,卫生员问我疼不疼,我说不疼,但怎么可能不疼,流了那么多血。”后来,他受伤的右耳一直没有恢复过,直到现在,听力都不太灵敏。

“轻伤不下火线。”这是齐金炳和战友们的信念。无论负多少次伤,在他看来,志愿军就是不怕牺牲,不会被困难打倒,即使倒下,也要在战斗一线倒!

志愿军司令部和65军首长表扬了齐金炳并给他记功,点名让他参加志愿军总部召开的作战经验座谈会并发言,“那时,战士们知道团长轻伤不下火线,都很受鼓舞。”齐金炳说。

战争太残酷了,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会来到身边。一次,团里在前沿指挥所召开作战会议,美军飞机突然前来轰炸,指挥所里的所有人员全部牺牲。“我正好不在,要是在,现在就没有齐金炳了。”战友的牺牲,齐金炳来不及悲伤,抹去泪水,继续组织战士们投入战斗。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这句台词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这部电影得以完成,齐金炳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天,齐金炳接到师长的电话,“说作家巴金要到我们团来采访,让我全程陪同保护他的安全。”齐金炳记得,那天刚吃完晚饭,巴金就到了团里,一到就提出要上前线去采访。

“前线太危险了,不是说去就去的,我就和他讲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炮弹、流弹、飞机轰炸,连指挥所都不安全,让他等等再说,后面再商量。”然而,无论齐金炳怎么劝说,巴金坚持要上前线,“他说,不到第一线,就太遗憾了。”

拗不过巴金的坚持,齐金炳和副团长就陪同他深入阵地最前沿。“在战场上谁也不能保证安全,就是陪着他采访。”在齐金炳的印象里,巴金的话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在观察,在听。在前线,齐金炳领着巴金看了交通壕、反坦克陷阱、避弹室、绑扎所以及战士们的生活设施。

“我想到过战士们在前线会很辛苦,但没想到这么苦,这么受罪。”巴金当时说的话,齐金炳到现在都还记得,“坑道里阴暗潮湿,战士们穿的鞋都湿透了,没有换的,即使有得换,一两天又潮了。巴金说他自己只待几天,就切身感受到前线将士们的困难,而我们的战士们要一直坚持。”战士们的不容易,巴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583团停留了一周,巴金又去其他团进行采访,后来他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中篇小说《团圆》。1964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被搬上荧幕,轰动全国,成为一代又一代国人心中永不磨灭的经典。

电影主角王成,是人民的英雄,而在齐金炳心中,他是全团战士们的缩影,是抗美援朝所有指战员的缩影,那些用鲜血染红盛开在朝鲜大地上的金达莱花的烈士们的缩影。影片中,张振华团长的原型,齐金炳也是其中之一,但他更希望人们记住“王成”:“我们每一个战士都是王成,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死,都是最可爱的人!”

戎马一生,本色不改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同年10月,浴血奋战了2年多的齐金炳和志愿军65军一同回国。1955年9月,齐金炳被授予上校军衔,同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之后,齐金炳又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某部副师长、师长、副军长,武威炮兵学校副校长、乌鲁木齐陆军学校副校长、新疆军区北疆军区参谋长、南京军区炮兵顾问。

现在,齐金炳住在南京一处院落里,家门口挂着“光荣之家”的匾额,家中陈设简单朴实。尽管年岁已高,齐金炳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参加公益讲座、志愿活动,力所能及地继续奉献着自己,他用心讲好每一场故事,用军人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人。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周永金/文 张梦喆/视频 高行健/图

标签:抗美援朝;老兵
责编:路航 崔欣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