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寻访抗美援朝老兵丨于成君:激战白岩山,打的仗毛主席都夸好
2020-10-10 15:58: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70年前,志愿军指战员以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为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中国江苏网与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开展“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寻访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快请进,进来坐。”于成君老人亲切地迎在门口,精神矍铄。他一边热情地招呼着新江苏记者,一边拿出了珍藏的挂满半身勋章的军装,小心地穿上:“这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的,这是二等功,这两个是三等功……”

于成君

立功本及部分战功记录

老人今年92岁,曾是60军180师540团2营6连的一名排长。1951年跨过鸭绿江,随军入朝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参加过多场战斗,伤痕累累的同时也战功赫赫。他立有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曾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三枚朝鲜军功优秀干部奖章并获得军旗下照相一次的殊荣。1953年战胜回国后,于成君被推选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军优秀青年工作者大会,受到周总理接见。

“插到敌人的心脏里去!”

七十年,仍犹记,烽火援朝路。“最让我忘不了的是白岩山战役,那是1953年6月……”年岁已高,听力视力已远不如从前,一说起当年,于老的眼神变得有神且坚定,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始终没有远去。

年轻的于成君

“插入敌人的心脏,夺取白岩山,配合主力部队痛击美李匪军。”雨中,刚攻下来的金城川北阵地,冒着黑烟,一波又一波的炮声还在响着,指导员接到了新的命令,“有决心完成任务吗?”

“有!”战士们毫不犹豫。

于成君是这次任务的重中之重,带着其他35个人组成先头排,攻下818.9高地。刚接近白岩山,敌人察觉了,炮弹和子弹随即打向了战士们。

回忆中的于成君

“子弹‘咻咻’地响,就在身边飞,看不见。我们很快冲锋上去,发现敌军是我们的手下败将——‘伪八师’,打949.2高地时,我们就打败过他们,这次更不会留情了,打得他们抱着头往地下滚。”不到半小时,于成军就和战友们就拿下了818.9高地!

集体二等功的证书

“这场战役,连毛主席都夸我们打得好!”于老笑着说。1953年9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第24次会议上,《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报告中,毛泽东引用了180师推进黑云吐岭、白岩山的例子:“我们的军队越战越强,在今年夏天能够集中发射几十万炮弹,能够打进18公里。如果照这样打下去,再打它两次三次四次,敌人的整个战线就会被打破。”

“这次的战役,我们二营六连获得了集体二等功,我个人也获得了一等功,不过当时撤离朝鲜回国太快,一等功的功勋章没有拿到,有些可惜。”于老感慨道。

吃牙膏、啃肥皂、喝尿……给自己留一颗子弹

“夺得818.9高地,挺进白岩山后,就苦了。”在那里,战士们坚守了三天三夜,没有补给,没有支援。“没有吃的,我们就嚼草根、吃牙膏、啃肥皂,前两样咬咬牙都能吃下去,但是肥皂那个苦啊,真的苦到心里去了。”于成君眼底湿润了。

山上作战,不像平原,最严重问题是没有水。“大家都口干的说不出话,实在没有办法,就用盆接尿喝。后来,连尿都没有了。”

没吃没喝、药品补给供应不上,但打仗可不顾及这些。“丝毫不敢放松,头顶是美军铺天盖地的飞机,地面上是敌人打下的炮弹。”于成君和战士们有一条心照不宣的约定,“不乱开枪,省着用,敌人到跟前了再打。还要给自己留一颗子弹,绝不能让敌人逮到活的。”

于成君讲述白岩山战役

一切的苦都是值得的!战役胜利后,20兵团杨勇司令员连连夸赞:“在既无坚固阵地为依托,又无纵深炮火支援和粮弹奇缺的情况下,坚守了三天三夜,为金城正面中西集团巩固新占阵地,调整部署,抢修工事,赢得了时间。180师奇迹般地完成了作战任务,打出了部队威风,打出了老部队的传统!”

“这一块钱,我死后能入党就拿来交党费……”

“参加过战争的人,对死非常有体会。在战场上打仗,一不留神就和子弹擦肩而过,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见,没知觉了。但是回过神来,心里就难过的很。”

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生死对于于成君来说是家常便饭。“不是飞机把你炸死,枪子把你打死,就是大炮把你轰死,战士们都是不怕死不怕累不怕苦的人,打着打着,他们就再也回不来了……”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年轻的战士,在冲锋过程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肠子都打出来了。“我看到他的样子,心里难过啊。他用手把肠子塞进肚子里去,我说你不要打了,往队伍后面走,去找救援队。”

为战友悲痛的于成君

“他说自己可能挺不过去了,掏出一块钱,对我说,排长,我是共青团员,这里还有一块钱,我想申请入党!如果党组织愿意吸纳我的话,这就当做我死后交的党费,如果不能入党,就请帮我交上团费......”

“钱我替他交给了党支部,他却再也见不到了......”于老哽咽起来,颤抖着手抹了抹眼泪。

有一次刚抢占了一座山头,排里的周副班长给大家找水喝。找到一半,突然走不动了,原来他负伤了,自己却浑然不知。“他右大腿,被飞弹割破,皮肉分开,白骨都露出来,血把裤子全染红了,三条三角带都没办法止住血!”战友们的舍生忘死,成了他在那个艰难岁月里得到的最深刻的友谊和战斗精神。

不光是战友,于成君也多次受过伤。“有次在战斗过程中,我突然看不见前方了,眼前是红色的,感觉额头像被大蚂蚁咬了。用手一摸,是子弹擦过额头。运气好,留了块疤,算是战争给我的特殊‘勋章’吧!”

还有一件事情让于成君无法忘怀:“有个叫周维兴的战友,也是我的四川老乡,他在战斗中失踪了。1980年他的家人给我来信寻找他的下落,有人说他投敌了,有人说他是牺牲了。我回想当时的情形,那是我们刚刚打完金城战役。那么高的山上,不存在投敌的可能。周维兴是先头部队队员,可能是听到枪声,去追击敌人了。战斗结束,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他,我们左喊右找,找了十多分钟都没有找到。当时行军紧迫,必须在规定时间到达下个战斗地点,我们只能离开。”

转业不改党员军人本色

于成君家客厅的一张小书桌上,摆满了厚厚一沓旧报纸,用白色的尼龙绳扎的整整齐齐,仿佛部队里的“豆腐块”。这些,都是于老的心爱之物。

老人在看报

儿子于赟说,“父亲关心时事,每天的新闻联播会看,还非常爱看报纸,看报纸是他多年以来不变的老习惯。

1966年,于成君正式转业,组织给他安排到南京。“我是四川绵阳人,一心只想回到家乡去。当时还有点不高兴,为什么给我调到南京来?后来一想,在哪里不是干呢?党叫去哪就去哪。”于老笑道。

这一待,就是五十多年。于成君被安排去了白云石矿,当组织科科长。这位坚强的老兵,在儿子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老爷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厂里一有什么事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工作永远排第一位。小时候我和姐姐生病住院,全是母亲一个人张罗,半夜抱我们去医院。那个时候会埋怨父亲,长大后才发现,他对工作负责,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和自律。他只是不善表露,关心家人都是放在心里的。”

“我能活到现在,自己也没想到。”于老笑称。前些年生了一场病,恢复过来后他养成了一套健康的生活作息。清晨三四点起床,练一套八段锦活动筋骨,清晨5点多开始做早餐,用餐完毕下楼遛弯、买菜。按时吃午餐、午休,下午出去和邻居老友遛弯、喝茶,每天的新闻联播、国际新闻是必看清单。

抗美援朝60周年研讨会全体代表合影

于成君从珍藏的相册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照片,是在南京举行的抗美援朝60周年研讨会全体代表合影照。“这是我10年前和大家的合照,10年过去了,照片上的很多人都不在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70年过去,于成君依然能唱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声嘹亮,铿锵有力!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黄泽文 钱霜霜/文 路航/视频 高行健/摄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