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泰州:抓产业促就业 切实提高扶贫成色
2020-03-11 15:23:00  来源:泰州新闻网  
1
听新闻

抗疫不松劲,扶贫不停步。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泰州市在圆满完成2019年省、市既定的各项脱贫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固脱贫基础,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力度,切实提高扶贫成色。

在泰州高港区胡庄镇的富民大棚,几名工人正在给辣椒苗松土。这片大棚占地150多亩,主要种植甘蓝、茄子、西瓜等蔬果。2018年胡庄镇流转薛垛、汪群、丁庄、周马四个经济薄弱村的土地,出资修建了富民大棚。这四个经济薄弱村每年可以得到不低于5万元的利润分成。
在通过土地流转增加经济薄弱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的同时,高港区还充分动员社会各界扩大扶贫农产品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经济薄弱村产业持续发展。 泰州高港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高港区政府扶贫办主任李明荣介绍,“高港区将重点针对低收入农户、边缘贫困户和经济薄弱村三类对象,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建立健全返贫致贫预警干预机制、加大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力度,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给巩固脱贫成果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我市各地多措并举,最大程度降低因疫情带来的影响。
眼下正是芦笋上市的季节,在姜堰区白米镇大安村的芦笋种植基地,村干部正和村民们一起打包芦笋。这个基地种植面积有450亩,一年可收获春、夏、秋三季芦笋。其中,春笋产量占到全年产量的一半左右。受疫情影响,交通不便,原本畅销上海的芦笋一度出现滞销。为此,村集体通过网络、微信积极开拓本地市场,把损失降到最低,保障农户收益。
泰州市大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宏珍介绍:“都是村里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有劳动能力的农户来参加合作社劳动,带动了全村47户68人全部脱贫。”
就业,是贫困村民增收脱贫的“压舱石”。姜堰区张甸镇的沙梓村原先是省定经济薄弱村,去年,沙梓村盘活闲置资产,新建面积为4412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引进无锡客商投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除了每年村集体可收获35万元的厂房租金之外,还带动了30名多低收入农户就业,一举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眼下,这里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正在抓紧进行设备调试,预计4月中旬即可正式投产。 泰州姜堰区张甸镇沙梓村党总支书记刘林:“下一步村里还将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爆米花玉米、薯条土豆的种植合作社,搞配套种植来增加集体的收入,来带动村民。” 截止到2019年9月底,泰州市建档立卡的60000多户低收入农户,已经全部达到市定人均年收入7000元的脱贫标准。全市所有经济薄弱村也全部在2019年年底达到省定18万元经营性收入和市定35万元可支配收入的脱贫标准。

今年,泰州市将着力推动扶贫工作重点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移,扶贫政策由阶段性向长效性过渡,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向常态化推进转变。 泰州市政府扶贫办扶贫开发处处长王圣华表示:“进一步稳固脱贫基础,推动优势资源、科技人才和资金项目等向经济薄弱地区(村)倾斜。积极构建扶贫项目与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激发贫困群体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相对贫困群体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持续提升。”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