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因为他们,绚烂的春天如约而至!江苏“最美抗疫先锋”发布
2020-03-31 17:19:00  来源:现代快报  
1
听新闻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无数凡人英雄感动着我们。3 月 31 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会主办,现代快报、江苏城市频道等承办的《江苏最美人物》播出。发布会上,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范哲海等同志江苏 " 最美抗疫先锋 " 荣誉称号,追授位洪明、许鹏同志江苏 " 最美抗疫先锋 " 荣誉称号。

他们中有社区干部、公安干警,还有志愿者、新闻记者,无论是深入前线,还是驻守省内防线,都作出了突出贡献,还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人民的代表,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是百姓家门口的 " 守护者 "

城镇街角、乡村小路,都有他们的辛勤身影

如果医院是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阵地,那么街道社区、交通卡口则是后方最有力的防疫支撑。社区工作者、民警、交警们的日夜坚守奉献,铸就了老百姓家门口的 " 铜墙铁壁 "。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作为宿迁市双庄街道魏井社区的党委书记、社区主任,陈公胜始终冲在一线、干在实处。实施 24 小时的值班制、对每个小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挨家挨户地毯式排查 …… 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陈公胜每天的运动步数都有 2 万步。

△陈公胜(左)

在南京溧水区永阳街道工农兵社区,总支第一书记范哲海不仅要管小区,还要管属地两个体量巨大、外来人口聚集的商贸城。他带领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清查人员、设立卡口,甚至通宵驻守在用集装箱临时搭建的板房里。疫情防控期间,他和 8 名社区工作人员,精确摸排全社区 1 万 5 千多名居民,检测隔离重点地区人员 150 多人,全社区无一人感染。

△范哲海

同样忙碌的,还有镇江句容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易善智。疫情防控的日子里,他记录了一本防控日志。上面记载了他在管控期间的行程,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他每天都要驱车上百公里奔走于句容 21 个交通管控点。正因有易善智和无数一线人员的日夜坚守,句容的疫情防控线才固若金汤。

△易善智

2 月 20 日,苏州市太仓市公安局浏河派出所三级警长位洪明,因为突发心源性心脏病抢救无效,永远闭上了眼睛。而在此前,他还在侦查一起口罩诈骗案。位洪明硕士就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诉讼法学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了留校的机会,毅然选择到基层工作。浏河和上海接壤,也是江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东大门,疫情防控任务非常重。位洪明负责辖区内 200 多家棋牌室的排摸工作,一有空隙时间,就一家家劝说,经常忙到深夜。他在工作群里发出的最后一条微信,还在提醒同事关注一封法院发来的行政诉讼材料。

△位洪明

目前,江苏有 30 万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城镇街角、乡间小路,到处都有他们辛勤值守的身影。

齐心战 " 疫 " 的真心英雄

自掏腰包 " 逆行 " 武汉,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聚是一团火,散则满天星。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有一道道身影特别美丽。他们身穿蓝色制服,或是红色冲锋衣,虽然工作、年龄不一,但他们有个值得令人尊敬的名字:志愿者。

2 月 21 日凌晨 4 点左右,怀揣 " 救援梦 " 的许鹏运送防疫物资遭车祸,生命定格在 39 岁。许鹏生前系蓝天救援队全国机动队队长、蓝天救援队江苏机动队长。作为天河机场附近应急仓库的运输总指挥,许鹏和队友负责将全球捐赠的抗疫物资送往火线。为了在物资抵达后 24 小时内完成输送,他每天行车至少 200 公里,工作时间长达十六七个小时。

△许鹏

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因为身着蓝色制服,而被亲切地称为 " 蓝衣战士 "。2 月 6 日,许鹏与队友们驰援武汉疫区。抵达之后,他发现用于消杀的弥雾机缺口非常大,便发动朋友认捐,帮忙协助联系,最终在山东寿光找到了一家可以组织生产的厂家。2 月 21 日凌晨,许鹏和队友们将 100 台弥雾机完成装车。为了尽早将弥雾机送达、投入使用,车队在大雨中向武汉出发。凌晨 4 点左右,因为大雨导致视线模糊,意外发生了 ……

△许鹏生前协调生产的第二批弥雾机,在武汉火车站重启时成为消杀利器

在许鹏牺牲后的第七天,他生前协调生产的第二批弥雾机运抵武汉,在武汉火车站重新开启的时候,成为现场消杀利器。

△宋明译

如果说,许鹏是支援武汉的蓝衣战士,那么总穿着红色冲锋衣的连云港市赣榆区八总社区居民宋明译,则是逆行武汉的 " 红衣战士 "。大年初五,27 岁的宋明译和战友自发驾车驰援武汉。每天凌晨 3 点,在大家进入梦乡时,宋明译还不能入睡,他要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开车接送这里的护士下班。白天,宋明译还要承担大量爱心物资的运送保障任务。在武汉的这段期间,经他运送的爱心物资已经超过了百吨。

△宋明译在医院门口等候,接送下夜班的医护人员回家

最近,来自沭阳县青伊湖镇蔷薇村 " 上海青 " 蔬菜基地的李华平、李华忠兄弟火了。" 当时全国各地医疗团队集结奔赴前线,我们觉得自己也要做点什么。" 李华平在发布会连线中动情地说。当时是 " 上海青 " 销路最好、价格最好的时候,兄弟俩决定与一直合作的常州市场暂停合作,把每天运往常州销售的两万斤 " 上海青 " 蔬菜全部捐赠给湖北。

△李华平、李华忠兄弟

哥哥李华平很快与湖北有关部门对接上,排好一份 " 援助计划表 ";弟弟李华忠则迅速安排人员一边加紧收割装运,一边腾茬播种,确保蔬菜接续采收 …… 从 2 月 7 日开始,每天约两万斤新鲜蔬菜从沭阳县青伊湖镇蔷薇村 " 上海青 " 蔬菜基地发出,驰援湖北。令人感动的是,得知 " 蔬菜兄弟 " 的善举后,蔷薇村的村民们纷纷赶来帮忙。

△李华平在网上发布的捐赠蔬菜视频,众多网友纷纷点赞

他们是记者也是战士

在 " 静悄悄 " 的武汉,向外传递温暖的力量

此次获得 " 最美抗疫先锋 " 的队伍中,有 3 位特殊的身影,他们是奋战在武汉疫情防控一线的新闻记者,用笔和镜头记录着这座英雄城市的勇敢、悲伤和感动。

△熊平平

疫情就是命令,报道即是使命。1 月 28 日晚,现代快报社立即组建包括记者熊平平在内的 6 人报道组赴武汉执行采访任务,他们也是疫情暴发后江苏第一批赴武汉的媒体人。 2 月初,熊平平和众多媒体记者一起深入武汉多个街道、社区、小区进行采访调查,了解武汉市未收治隔离的 " 四类人员 "。3 天时间内,对占地 13.7 平方公里的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所属的 17 个社区、20 万人口逐一分析,并形成了调查结果,连夜上报,为防疫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作为 90 后,熊平平格外关注自己同龄人在这次疫情中的抗疫故事。他用 Vlog、短视频等新媒体报道手段,采写了大量鲜活、有影响力的报道。

△熊平平(右)在采访中

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即采即发。一线的新闻战士,同样在 " 与时间赛跑 "。3 月 27 日,已经是新华日报社南京分社社长助理王世停到达武汉的第 40 天。这些天来,他始终奔波在采访一线:10 多所集中收治医院、4 家方舱医院,对话采访 200 多人,采写了 130 篇作品。与医疗队员直接对话后,王世停发现,不同驻点的医疗队都有各自的致胜绝招。他说,通过总结性报道,把江苏的经验推广到其他省市,也是作为记者的职责所在。

△王世停

2 月 17 日,江苏广电总台赴湖北报道团一行 13 人抵达武汉。被称为 " 红区 " 的重症监护室、收治轻症病人的方舱医院、武汉的大街小巷 …… 到处都能看到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广播新闻部特报部资深记者朱亮,拿着话筒忙碌的身影。这支采访话筒陪伴了朱亮 10 年,40 多天来频繁地消毒,已经褪了色。他报道的《离病毒最近的人,江苏四名志愿者生擒医疗垃圾》等相关报道推出后,迅速被被央视、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朱亮

在武汉战 " 疫 " 一线,许多新闻人用话筒和镜头记录惊心动魄的战役,用心用情讲述抗疫感人事迹,致敬一线英雄,传递抗疫力量,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

因为他们,绚烂的春天正迎面而来。

向所有 " 最美抗疫先锋 " 致敬!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