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套村采用水草打捞船快速清理河道水草。 陈 慧 王 鹏摄
水台村公园一景。蒋 辉摄
其一村的文化墙。曹志平摄
孩子们在村里嬉戏。 韦雪亮摄
星棋村老人看环境整治。 韦雪亮摄
古洞村整治后的菜园。 曹志平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镇江市丹徒区牢记谆谆嘱托,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步一个脚印向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
生态为先, 乡村颜值“升上来”
四月的丹徒乡村,处处风景如画,上党镇的古洞村宛如一个世外桃源,漫步其中,房屋墙面洁白,道路干净整洁,最赏心悦目的,是家家房前屋后的“菜园子”,统一规整的竹子篱笆,仿佛将一片片剪裁后的春光错落有致地圈在了村里。
“一个月前这里可不是这样,有的菜园杂草丛生,看着乱糟糟的。”古洞村村民王大爷直爽地表示,“后来,我们村建立了门前卫生‘三包’制度,党员干部们带领我们把菜园做了统一整治,统一挂牌,才有了现在的好样子。”
这样的“好样子”,正在丹徒越来越多的村庄显现。这个春天,丹徒区在全区掀起了村庄环境整治的浪潮,抽水泵、挖掘机、推车机、除草机,“机机上场”;粉刷匠、瓦木工、清洁工、种植工,“工工上阵”;各个乡村的河道沟渠、村道沿线、房前屋后都是一片“热火朝天”,全区交出亮眼的旧貌换新颜“成绩单”:截至4月上旬,全区共清理各类垃圾2.2万吨,完成整治残垣断壁188处,总面积8625平方米,整治乡级河道4条,村级河道39条,治理规模养殖场24家,完成拆违拆旧269处,整治侵占公共设施用地34处、堵塞排水管网1500米……
由“乱”到“美”的环境改变,是丹徒全区上下勠力同心换来的。自3月5日丹徒召开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部署会议后,就迅速在全区拉开了一张“区级协调督导、各指挥部组织推进、镇村全面实施、村民充分参与”的四级整治工作网络体系。全区6个镇、2个街道、2个园区,共88个行政村(涉农社区)、760个自然村一起掀起了环境整治的热潮。
区委书记谢继步说:“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丹徒区各镇(街道、园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一线挂帅,各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清洁指挥长”,村干部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全区形成了“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看得着的、实打实的环境改变,就是实打实地为百姓谋福利。”古洞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陈雯斗志昂扬地说,“我们冲在前,老百姓就愿意跟在后,这样我们就能携手创造出更美丽的小康社会!”
富民为本, 老乡腰包“鼓起来”
如果说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是小康社会的“面子”,那打赢脱贫攻坚战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里子”,在挣“里子”上,丹徒更是不遗余力。
作为丹徒经济薄弱村之一,辛丰镇黄泥村有35户建档立卡户,近年来,靠着政策扶持、发展村内非公企业、置办公共资产等“外部输血”和“自身造血”相结合的办法,2019年底黄泥村终于实现了脱贫梦想,成功实现了“双八达标(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建档立卡卡低收入户人均收入8000元),还借此整治了一批“散、乱、污”企业、提档了一批民生工程、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眼看着钱包一天天鼓起来,环境一天天美起来,全村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辛丰镇黄泥村村委书记徐国强感慨道。
黄泥村的脱贫经历,是丹徒区脱贫攻坚路上最常见的风景。近年来,丹徒区认真落实精准脱贫工作举措,制定并落实“一村一策、一村一策”清单,对贫困村通过申报扶贫项目、引导盘活闲置资源、实施消费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村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对贫困户则通过介绍就业、提供公益岗位、走访慰问等方式助其脱贫。多措并举下,2019年底,丹徒43个经济薄弱村、1608户3262人建档立卡收入人口全部达标脱贫,村、户累计达标脱贫率均达到100%,全面完成了“强村富民达新标”行动的“双八”目标,脱贫硕果累累。
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丹徒乡村并不将脱贫视作终点,而是由此再度开启新生活、新奋斗,大踏步走上了打造精品路线:上党镇的万亩茶园,他们的自创品牌“米芾・长山剑毫”荣获江苏名牌产品称号,声名远播;宝堰镇的稻米则成了百年恒顺集团制醋的重要原料,“订单生产基地”不断扩展;世业镇更是牢记总书记嘱托,高效农业发展一日千里,成功打造出“一碗稻”品牌……
这样从“脱贫”到“精品”的蝶变,也振奋着丹徒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正如丹徒扶贫办工作人员所说:“看着老乡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与有荣焉!我们将更加努力,为丹徒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明为基, 文明新风“吹进来”
在赢得“面子”,挣够“里子”的同时,一股浸润人心的文明新风也在丹徒乡村越吹越烈。
宝堰镇徐巷村将大会堂翻新改造,宜城街道西麓村把老村委会装修起来,免费提供场地给村里办理红白喜事;上党镇东方村约定村民办大事总体不超过20桌,丧事每桌不超过500元、喜事不超过700元的标准……这是丹徒多个村庄“乡风文明促进会”结合本村实际接连出来的一系列举措,也是丹徒促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节俭新乡风的一个缩影。
“乡风文明促进会”会长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中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和新乡贤等任会员,是丹徒区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之举,由于这种形式结合村情、民俗实际,效果颇佳,如高资街道水台村就在乡风文明促进会的带领下,组建舞蹈队、说唱队等业余文体队伍,2019年演出22场文艺节目,吸引8000余人次的群众观看,有力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善用当地的“文明力量”,近年来,尤其是2019年丹徒跻身第二批省级文明实践中心试点行列后,也将越来越多的“文明资源”下沉到农村一线,10个镇级实践所、90个村级实践站和20个实践基地建设先后建立,依托这些阵地,农民在家门口享受了“百姓名嘴村村行”理论宣讲活动、乡村文艺播种计划、“乐活丹徒”文化惠民活动、“善行丹徒”志愿服务活动、“公益1小时”志愿服务行动、关爱留守儿童“蓝梦行动”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数百场,乡风文明新风尚在活动中进一步得到焕发。越来越多的乡村摘得了“文明牌子”,截至目前,丹徒共有1个全国文明镇,2个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镇,13个省级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镇,16个市级文明村;6个区级文明镇,58个区级文明村。
美丽、富裕、文明,是丹徒正在奏响的乡村振兴“昂扬发展曲”的强劲音符,丹徒乡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奋进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绿色大道上,丹徒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从这里不断汲取,起航、扬帆、奔向更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