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苏州全力推进“五大工程” 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2020-05-09 19:15:00  来源:苏州新闻网  
1
听新闻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其中苏州在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方面获得表彰。

记者从苏州市工信局获悉,苏州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全国前列。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21.8亿元,增长4.8%,工业经济持续稳健发展,转型升级成效显现。

工业经济:量质并举

在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情况下,苏州市工业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工业增加值达7592.4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增加值率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企业总数12万家,规模以上企业10377家。23家企业上榜“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6家企业入围“2019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三,其中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占全国数量的9%。恒力集团、沙钢集团两家企业入围《财富》世界500强。

转型升级:成效喜人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全市实现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8万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53.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6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49.4%。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79.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73.3%;工业新兴产业投资985.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99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分别达82.2%和4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全国前十的位置,获评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成功入围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2019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25%,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连续11年位居全省第一。张家港、常熟、昆山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成功创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全国唯一由民营企业成立并建设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和604家,其中国家级数量在地级市中名列前茅。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入选者262人,其中创业类135人,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牛津大学苏州研究中心、工信部五所华东分所、中科院纳米真空互联试验站、清华大学环境创新研究院、北大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先后落户。

主导产业:规模较大

苏州大力实施新兴产业跨域行动计划,2019年八大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6%,较2018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19年,新材料产值4921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值4061亿,新型平板显示产值3082亿,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值1631亿元,节能环保产值1411亿,新能源产值1148亿元,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值873亿元,软件和集成电路产值873亿。八大战略新兴产业为苏州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产业:优势明显

苏州市多个产业规模及竞争力在国内居重要位次,光纤光缆、电梯装备、新型平板显示、高端化纤产值分别约占到全国的35%、30%、15%和13.5%,苏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基础石化、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其中光纤光缆代表企业有亨通集团、永鼎集团、通鼎集团等,电梯装备代表企业有通力电梯、康力电梯、江南嘉捷等,高端化纤代表企业有恒力集团、盛虹控股、江南化纤等,新型平板显示代表企业有友达光电、龙腾光电、三星显示等。

集约集聚:超前高端

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打造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高端纺织等十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纺织和纳米新材料集群成功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占全省总数1/3。前瞻布局先导产业,开展市级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创建工作,促进集聚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命名了昆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园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市级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

重点表扬:苏州全力推进“五大工程”

记者注意到,在转型升级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五大工程方面,苏州按照“创新引领、市场主导、产城融合、品牌提升、服务增值、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全力推进五大工程,累计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智能制造工程项目16个、工业强基工程项目12个、绿色制造工程项目6个、省级高端装备创新工程项目11个。一是大力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新增一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全国唯一由民营企业发起并建设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19年新增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江苏省工业生产线智能装备创新中心、江苏省微纳制造创新中心等3家江苏省第三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智能制造装备研发运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新模式,全力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大力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三是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累计获得国家工业强基专项12项。四是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五是大力实施高端装备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支持企业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高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工程机械等领域,加强重点产品、重大装备的研发。

(苏报融媒记者 张帅 文/摄)

标签:创新中心;高端;苏州
责编:苗津伟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