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少宜居 以蝶变满足品质追求
2020-05-19 12:54: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天顺苑小区加装电梯后,有些搬走的居民,愿意回来住了。”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进发告诉记者。

在完成水电气路、停车安防等基本改造内容之外,老旧小区改造必然还有更高追求,那就是向现代宜居蝶变。根据老旧小区的居民构成、空间资源、环境禀赋、历史文化的不同,因地制宜、一区一策整治到位,消除居民和现代生活的“时间差”,让居住舒服又称心,这并不是遥远的梦。

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更宜居

江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超过23%,其中超九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这些老人,在城镇老旧小区居民中的比例最高。让老人宜居,适老化改造成为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的重要内容。江苏发布的“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指南”,包含有7大类24项改造内容,从楼梯间的扶手到单元门口的坡道,从活动场地、休闲设施到照明、监控、养老服务用房,要让老人在小区充分体会安全感,享受宜居生活。

今年的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中,两项涉及适老化改造。3月,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适老化改造民生实事的通知》,进一步作出具体安排。

第八项民生实事提到,持续推进老旧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省住建厅数据显示,江苏老旧小区累计加装并投入使用的电梯超过1000部,目前正在施工的283部,正在办理手续的567部。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面,南京走在全国前列。据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统计数据,至今年3月底,南京累计签订2468部电梯加装书面协议,其中1470部已办好规划审批,加装完工的电梯达942部。苏州市在观前社区开展首批增梯试点,3台电梯投入运行,让受益居民们开心不已。此外,徐州、泰州等市均有老楼成功增梯。

林玉琴乘电梯

记者在天顺苑小区看到,浅黄色的建筑立面清新雅致,12部加装的室外电梯整齐地立在各单元门口。78岁的居民林玉琴说,她在天顺苑住了20年,过去上下楼不方便,买菜不敢多买,怕上楼拎不动。现在小区里不仅加装电梯,楼梯间也装上扶手,楼前铺设无障碍坡道,年纪大的居民上下楼都方便了。

片区改造,让公共配套更完备

改造完工的苏州市姑苏区姑香苑小区,绿化景观优美,环境整洁有序。小区中心广场上,常有孩子们在练习轮滑、骑自行车,家长坐在一旁长凳上休息。姑苏区住建委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红莲介绍说,这个老小区的空间不太大,在整治中,对边边角角的绿化做了规整,不仅新增200多个车位,增加快递柜和垃圾分类设施,还因地制宜修建休息广场、凉亭和长廊,为居民们开辟新的活动空间。

公共活动空间少,这是很多老旧小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要提升居住品质,老旧小区居民需要的,不仅仅是建筑物方面的修补提升,还有环境功能的增补和优化。单个小区空间有限,这样的功能升级往往需要跳出小区,放大到街区或片区等更大范围内实现。“老旧小区改造面临一个思路提升,就是要从片区改造、片区整治的角度来研究解决问题。比如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居家养老设施、助餐点这些配套项目,很难从一个老小区内挖掘出足够的资源加以实施。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广一些,从片区考虑,做资源统筹,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多个老小区需求,也可以弥补城市功能的不足。”姑苏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南京市栖霞区姚坊门街区正在推进宜居改造。这个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老街区,包括3个社区、10个小区,共有居民2.2万人,其中“一老一小”的宜居需求最为迫切。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姚秀利告诉记者:“在姚坊门街区的一个交叉路口,我们设计功能类似于‘邻里汇’的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附近学校的孩子们放学后可以来这里写作业,老人们可以在这儿聊聊天、量血压、听听保健知识。它是一个方便社区邻里开放交流的空间,各项功能符合百姓实际需求。目前,这栋3层小楼正在建设中,年内就可建成投入使用。”

深挖特色,彰显文化韵味

系统谋划专项提升与区域集成,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提质与宜居住区、宜居街区和宜居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这些是江苏近期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也将改造导向文化深处。

姑苏区包含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极其丰富。虽然古城范围内少有全封闭小区,但有不少零星楼栋和老旧民居,这里的老旧片区改造和古城保护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在保护和改造的平衡之间,江南水乡的神韵、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都将刻画在城市的个性中。

南京市秦淮区老虎头小区去年刚完成改造,小区大门、楼栋牌上都有虎头LOGO,看上去简洁又威风。而在相距不远的剪子巷小区,LOGO造型变成剪子形状,院墙的彩绘上还有文字,介绍剪子巷的历史由来。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公司主任建筑师王亮介绍,在做项目设计时,他们专门查阅历史文化资料。他们从古代虎纹瓦当中提取样式,用作老虎头小区的文化元素,延续当地的历史记忆。剪子巷一带是明初兵器仓库所在地,库里多存箭簇,故称“箭子巷”,后来以讹传讹成了“剪子巷”。

老虎头、剪子巷两个小区的改造,都是南京明城墙沿线旧城出新项目的组成部分。作为拥有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和底蕴的古城,南京城的街头巷尾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老旧小区分布在秦淮河畔、夫子庙旁,改造时深入发掘其人文内涵,才能彰显城市特色,点石成金。

明城墙沿线和秦淮河两岸的片区改造,南京回归建筑环境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小梅都参与过。她说,他们设计时会因地制宜、深挖特色。比如秦淮河沿岸的小区用了典雅的咖色,突出古典味道,游客在船上眺望时,房屋在河岸的垂柳中若隐若现。沿明城墙的小区,外立面设计成黑白灰的古朴色调。从城墙上看下去,那一片的城市街面环境明显提升。

交汇点记者 刘玉琴 白雪 王晓映

观察者语>>>

让老旧小区安放城市乡愁

部分老旧小区在补齐功能之后,出现居民回迁的喜人现象。为什么?有些老居民原先被生活上的不便“逼走”,这个障碍一解决,老旧小区在区位、生活便利方面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更何况,这里有丰富的生活记忆、城市情感和文化积蕴。老旧小区,承载着城里人的乡愁。

老旧小区,没有在城市发展中被淘汰出局,而在改造整治后重焕光彩,这乡愁便有了实实在在的依托和归属。

老旧小区不能一直老化,而要实现“逆生长”。满足居住需求,只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合格线,而优良线则是要达到全龄化的宜居。通过综合整治,老旧小区一样可以融入时代。作为居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老旧小区从“能住”到“好住”、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必将实现精彩蝶变。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刘玉琴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