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最近太忙了,一个上午龙虾就能出400多斤,连口水都喝不上。”随着天气渐热,消费者的龙虾需求大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辛丰镇辉辉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孔建辉已连续忙碌了两个月,每天要拉7-8网龙虾,家里人忙得团团转。而这家农场只是镇江市稻渔综合种养的“基地”之一。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就镇江来说,主要模式有稻虾、稻鸭、稻蟹、稻鱼、稻鳖共作模式,其中稻小龙虾模式占比最大,超半成。
好技术的推广,离不开“高收益”。孔建辉介绍,农场养殖养殖面积100亩,现在正是小龙虾上市的旺季,市场需求量大,从上市之初至今,平均每天的销售量超400斤。“我们的田亩产龙虾达300斤,从3月9日上市一直销售到9月份,除成品龙虾销售外,还售卖虾苗。亩均增收超3000元。”
除养殖小龙虾外,稻虾、稻鳖等种植模式正在也来越多的镇江农村发挥出“显著”的增收效应。
在镇江市句容郭庄镇方溪村,200亩的稻田里“内藏玄机”,虽然现在秧苗还未下田,但活泼的“渔货”却已深藏其中。养殖户赵元柏介绍,这200亩稻田,有20亩采用稻-甲鱼模式,另外180亩采用稻-青虾模式,都是农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的养殖方法,增收效果显著。“你看,这是我的笔记本,上面清楚的写着,2019年稻-甲鱼的亩均产值超1.2万元,稻-青虾也有亩均1万元左右,收益可比单纯种稻子高多了。”
赵元柏算了笔账,按照普通模式种粮,一季水稻在现行粮价行情下,亩均纯收益只有100-200元,可以说十分微薄。“但采用稻渔综合种养就不一样了,亩均纯收益超4000元,翻了几十倍。而且,与常规水稻单作模式相比,稻渔综合种养减少稻田化肥使用、杜绝农药的使用,生产的水稻高品质无公害;虾、蟹等水产品养殖发病率低,渔用药物使用减少80%以上,生产的水产品更加味美质优。”
据了解,目前,镇江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1万亩,主要集中分布在丹阳市、句容市、镇江新区等粮食生产地区。镇江市农业农村局水产站站长马梁告诉记者,“稳粮增收、渔稻互促、绿色生态”是稻渔综合种养的突出特征。为进一步推动稻渔综合种养,市农业部门将加强政策引导和加大资金扶持,以多种形式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要科学合理布局,积极稳妥推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挥示范区的带动示范作用,并建立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专家队伍,发现和解决稻渔综合种养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模式总结、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综合种养效率。此外,还要利用强有力的专家技术团队,打造小龙虾、河蟹良种繁育基地,保障稻渔综合种养苗种供给。“更为关键的,还是着力抓好品牌打造和运营管理,在实现品牌化经营并充分发掘稻渔综合种养特色文化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