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和电子商务司、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的支持下,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东家等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
资料图。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300年的同仁堂、167年的布鞋内联升、142年的全聚德烤鸭、133年的茶庄吴裕泰……这些,都是非遗。从“养在深闺人不知”到“天下谁人不识君”,非遗一步一步从“幕后”走向“台前”,不仅入驻各大短视频平台,而且与电商平台“你来我往”、合作频频。
今天咱们就来谈谈,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那些事儿!
非遗数量居全国前列
提起非遗,你会想起什么?
是一把江南山水氤氲的苏扇,开合之间香溢四座,尽显名士风流;是一曲吴音软语的评弹,“水动风凉夏日长”,惬意又别具风味;还是古朴醇厚的宜兴紫砂壶,浅斟细品间谈笑风生;抑或有着“天下第一灯会”之称的秦淮灯会?
作为文化和旅游大省,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不仅兼具北方的豪迈雄健和南方的细腻温暖,而且在数量上居全国前列。
截至2018年5月,江苏省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位列全国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40项,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591项。全省基本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并建立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厅)和传习所(传承基地)583个。
此外,江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已有178人,位居全国前列。
从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到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艺,从淮盐制作技艺到扬州园林营造技艺,从溱潼会船到徐州梆子……尽管非遗的种类多种多样,从饮食服饰到建筑出行、从民俗艺术到娱乐体育,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的全部。但根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非遗认知与需求研究报告》数据,仅14%的人会主动关注非遗相关消息,非遗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一段距离。
跨界混搭初有成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一些非遗项目开始与影视剧、综艺、游戏合作,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手造中国》《了不起的匠人》等多部纪录片的热播,大众对于非遗和非遗产品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非遗+电商”模式应运而生。
2019年,短视频平台快手发布“非遗带头人计划”,目前快手上1164万条非遗视频内容,累计播放量达250亿、点赞量突破5亿;6月6日,唯品会电商公益平台“唯爱工坊”上线“非遗新生夏上新”时尚产品,首饰配饰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7月10日,全国首个综合电商非遗专业平台——京东非遗频道正式上线,首批展示了近3万件各地非遗美物,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截至2019年底,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抖音上涵盖1275项,涵盖率达93%。在抖音,每三秒,就有一个非遗视频诞生。
事实上,传统文化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非遗+电商”跨界混搭,江苏早有尝试。
“我要五个素包”“给我六个”……5月5日上午不到9点,南京太平南路的绿柳居外卖窗口前已排起了长龙,这样的场景对于住在附近的老南京人来说并不陌生。以素食闻名的绿柳居则成立于1912年,距今已逾百年,从上世纪60年代这家老字号餐馆搬到太平南路开始,就餐的人群就络绎不绝。
绿柳居素菜技艺于2016年入选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时入选的还有永和园小吃面点技艺、马祥兴清真菜技艺以及江苏酒家京苏大菜技艺等。
“只有实现市场价值方能实现保护传承。”非遗美食不同于其他领域,有着活态传承的特质。在最大程度实现市场价值理念的指引下,随着网络电商的兴起,绿柳居等6家非遗美食开发“老字号”微信公号出售主打菜品。与此同时,拥有多家非遗美食的古南都集团已于今年正式成立电商公司,打算在网络销售领域深耕,扩大非遗美食销售半径的同时,更进一步适应年轻人的购买习惯。
而在常州钟楼区北港街道秋白书苑里,常州青年非遗传承人则是通过现身直播间的方式,将萝卜干、乱针绣、梳篦等非遗特产带到镜头前,让非遗产品纷纷跳出橱窗,有效解决了非遗产品的销售难题。
“好酒也怕巷子深。”玉蝶萝卜干是常州十大农产品之一,玉蝶食品公司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保护单位。该公司总经理陈雪波表示,三年前,公司销售就已搭上电商快车,目前取得了年销售额300万元的佳绩。常州乱针绣第四代传承人吴澄这几年创立了品牌,打造设计师合作款式,让乱针绣走出镜框,飞向衣饰、服饰及其他适当的载体,这些特色产品通过直播赢得了众多网友的喜爱。
非遗和直播的结合,也将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截至5月10日,常州市直播商品数、投放率、直播场次、观看人次等呈现出逐月快速增长态势,环比增幅基本在60%以上。“我们也希望通过直播这样的新经济模式,来帮非遗提升知名度,促进它们的转型。”共青团常州市钟楼区委副书记丁莉说。
“购物节”促进成果共享
据了解,在此次“非遗购物节”上,部分电商平台将为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辟专场,展示制作过程,销售相关产品。截至目前,江苏省内已经有400多个项目企业申报入驻,包括非遗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中华老字号和从事非遗产品销售的企业或单位。
此外,“非遗购物节”期间,线上线下活动将在江苏同步开展。6月13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在宿迁举行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线下活动。届时,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等五市的非遗传承人会来赶大集,展示并销售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食类非遗项目及地方文创产品。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也将在现场展演,市民可以边看表演边购物。
在此次“非遗购物节”中,非遗的各个门类都在电商平台上有所呈现。这场“非遗盛宴”将让百姓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1号君注意到,目前宿迁洋河酒酿造技艺、双沟大曲酒酿造技艺、旋木雕、三园甜油制作技艺、山楂糕(霸王糕)制作技艺等12个非遗项目产品,已经分别在淘宝、京东、美团、快手等平台建立了独立的商铺。
“消费者惠益传承人,就是参与非遗保护;非遗保护惠益消费者,就是共享非遗保护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认为,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销售、网络传播、网上展会等各种活动已成为常态,广大非遗人也应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电商平台,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让更多人关注和消费非遗产品,尊重传承人的智慧和技艺,并从中感受非遗之美。
但值得警惕的是,“非遗+电商”模式在推动非遗创新性传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对非遗产品过度消费现象等。
对此,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何隽认为,要尊重非遗技艺自身特点,不能一味追求“爆发式”发展。“非遗+电商”模式通过连接更大的消费群体增加了市场对非遗产品的需求,虽然可以激发人们对非遗传承的积极性,但快速增长的外部需求也可能对坚守非遗技艺造成冲击。非遗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制作有其特定流程,需要工匠精神,不能操之过急。
交汇点记者洪叶丁茜茜
见习记者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