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低收入农户不花钱住上新房、慢性病免费服药 “蜗居村”奔上“小康路”
2020-06-18 22:18: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从宿迁市宿豫区城区出发,沿S324省道车行20分钟后,见到一条宽6米的水泥路向南延伸,关庙镇水汉社区展现在记者眼前。

“这条路叫‘小康路’,可以直达镇区,是区委刘书记2016年挂钩帮扶水汉社区后修建的,也是她起的路名。”水汉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陈法武介绍说,以前只要一到下雨天,村民们便出不了门,周边的人称水汉村是“蜗居村”。

陈法武说的刘书记就是宿豫区委书记、宿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海红。2016年,刘海红挂钩帮扶当时的省定经济薄弱村水汉村,多次调查走访后,确立“优居、强村、兴产、富民”思路,融合推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3年多来,社区集体收入从原来不足10万元,增加到去年底114万元;全村115户467名建档立卡低收入村民去年底全部脱贫;村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水汉村还先后获批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全省绿化示范村居,并被宿迁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脱贫示范村居。

“以前,我们祖孙三人住在3间瓦房里,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曾经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施秀英,对现住的两层小楼很满意:“这辈子没想到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

年过七旬的施秀英带着两个上小学的孙子生活。2016年,刘海红调研发现,该村农房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居住条件差,空置率高,于是决定启动整村搬迁集中居住区建设,分两期建设新农房155套,基础设施配套“五通八有”,建起党群服务中心、扶贫厂房等。一期新农房建成后,施秀英家用上搬迁综合补偿,没花一分钱搬进160平方米的新房。

水汉社区下辖13个小组,共有824户,建档立卡115户低收入农户中,一般贫困77户,五保户10户,低保户28户。2018年,该村155户搬入新房,其中包括34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他们入住后还享受社区水电等各类补助政策,其余搬迁农户进城入镇购买商品房。

“幸亏有政府的扶贫政策,我不仅捡回一条命,还能打工赚钱。”在水汉社区的叠袋厂,正在忙碌的谢开荣对记者说。

早些年,一些低收入户生了病胡乱就医,甚至不治硬撑着。原患有心脏疾病的低收入户谢开荣就是如此,因为没钱,一直没去大医院检查,只在一些小医疗机构进行简单治疗,身体每况愈下。宿豫区对居民健康进行调查摸底后,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面提高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17年,宿迁市中医院等大医院抽调专家成立医疗小组,上门为该社区所有低收入户做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现场会商制定治疗方案。谢开荣被送到宿迁市中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全部治疗费用合计4954.12元,根据当时的报销政策,新农合报销1500元,剩余近3500元自费部分区里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协调解决。

5月10日,在水汉社区卫生室,患有癫痫的村民张波接受体检并领取当月的药,“长期服药,每月花300多元。政府出台慢性病免费服药的好政策,帮我解决了大问题。”今年,张波还被纳入低保,每个月可领取生活保障610元和护理费用80元。家中两个小孩上学,可享受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子女每人每年1500元的贫困助学金,并有校车接送。

沿着“小康路”前行,居民集中居住区、扶贫厂房、多肉植物工坊等分布在道路两侧,连片套养的400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一望无际。

“这小龙虾是青壳虾,壳薄肉多,好吃!”曾经的低收入户、如今的养殖大户刘新洪和工人们忙得脚不沾地。4月下旬开始,龙虾打捞进入旺季,每天近1000公斤龙虾通过“小康路”运往全国各地。

水汉社区稻虾共作合作社负责人高行其介绍,村里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吸纳带动有创业意向的低收入户依托合作社创业,没有创业能力的低收入户通过获取土地流转收益、劳动报酬和入股分红等,实现增收脱贫。如今,全村小龙虾套养项目直接带动全村及附近村庄6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 徐明泽

通讯员 沈晶晶 钱 进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