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百村调研行 | 镇江市京口区雩山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残疾老人丢掉了50多年的拐杖
2020-06-22 20:2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6月22日,64岁的镇江市谏壁街道雩山村村民王美琴坐上电动轮椅,准备到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找老姐妹唠唠嗑。“去年村里党员上门慰问时问我有没有什么心愿,我就说想要一个电动轮椅,没想到今年3月31日,镇江市残联的领导就带着轮椅上门了。”年幼时因为火灾导致左腿残疾的王美琴,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终于可以摆脱拄了50多年的拐杖。

帮助困难群众完成微心愿

帮助困难群众完成微心愿,是雩山村党建工作的一部分,目前已实现30个微心愿。位于主城区京口区的雩山村虽是农村,发展却受主城区规划制约。“如何在两难的道路上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结合实际,我们打造富民、悦民、便民、育民‘四民党建’,让村民生活更美好。”雩山村党总支书记邱树泉说。

打破束缚让钱袋子更鼓

雩山村地处丘陵地带,种地缺水,出行不便,两大紧箍咒卡住了雩山村发展的脖子。怎样解开紧箍咒?雩山村召开党员座谈会,集思广益,决定投入数十万资金用5年时间清淤挖深村里池塘。“2013年遭遇旱情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宁可花钱买水,不可拿钱买粮’,就是表明要下大决心克服缺水问题。”邱树泉说,党员冲锋在前,与村民一起搭建了大运河引水通道,救活了全村2000亩庄稼。

雩山村农田

新修的道路

要致富先修路。仅有一条土路通往外界的雩山村黄丝湾自然村,曾是全街道最穷的一个村。“出行基本靠腿,遇到下雨天道路就是一片烂泥地,骑自行车的人要扛着车才能过去。”75岁的村民小组长蒋玉坤说,过去黄丝湾村民基本靠种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2015年,雩山村争取到镇江市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原来4米宽、坑坑洼洼的道路,被改造成了6米宽、平坦笔直的水泥混凝土道路,并连接了338省道。很快,村里建起五金加工、电子厂、被服厂等一批小企业。如今的雩山村,道路四通八达,连镇铁路穿村而过,2019年全村集体收入170万元,人均收入2万元,近一半家庭拥有小汽车。

腰包鼓了,为民办实事的财气更足了。雩山村党总支根据群众的经济、年龄分段、生活需求等情况进行分类,绘制了彩色网格图,尽可能的熟知群众需求,更好地做到了为民服务:由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共同出资新装路灯200盏,实现全村路灯全覆盖;打造蒋家健身广场、雩山舞蹈房,建成7个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

健身广场未建前的空地

健身广场

全民参与让环境更美

清理水道

清理后的水道

背靠雩山,河塘密布。走在依山傍水的乡间,道路整洁、水色清澈,村民房前屋后的柴禾齐齐码放,绿油油的庄稼、蔬菜为乡村增色。现年69岁、土生土长的蒋信春告诉记者:“你看这个法治广场,现在多清爽啊,以前这里是一个废塘,臭水横流,蚊子苍蝇到处飞,现在成了村民们最爱去的场所。”

整治前的水塘

整治后的水塘

雩山村四个党支部分别与辖区企业结对共建,在片区开展旧貌换新颜活动。近年来,雩山村先后累计投入150余万元,粉刷村居外墙1万多平方米,开展水塘清淤筑坡,2017年入选镇江市首届最美乡村。今年响应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雩山村投入30万元开展“四清一治一改”(清垃圾、清河塘、清秸秆痕迹、清断墙残壁、治理公共空间、改生活习惯)行动,累计清理黑臭水体2个、残墙断壁30个、建筑垃圾800吨、水沟2000米。

“旧衣服不要紧,洗洗干净就可以,房子旧不要紧,门前屋后清干净”,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村民主动参与。“我们30多名党员分5个片区,加入人居环境整治志愿小分队。”雩山村李赵片网格长朱云仙说,大李一组李云(化名)家后面有一个垃圾堆,自己多次上门和他讲道理,还拿其他人家清理垃圾前后的照片给他看,终于说服他把垃圾堆请走,“动用2台挖机,运了26车垃圾,他自己花了13025元,将清理后的地面铺上了水泥地。”

群策群力让乡风更文明

文化墙

在雩山村黄丝湾路口和健身广场周边,记者看到有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墙,内容涉及雩山村历史、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榜样人物赵亚夫,以及乡贤好人中的“善人善举善行”“孝、诚 、勤、和、礼”等传统美德。

乡风文明是雩山村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里成立众智议事团,吸纳有能力、有威信的老党员参与矛盾调解。71岁的李如坤便是其中一员。“邻里之间能有多大矛盾?说开了就好。” 李如坤说,蒋家自然村有一对邻居,前面那户人家用砖头把路堵了,不让后面那户人家骑电瓶车经过,如果想经过,必须写保证书承诺电瓶车不会撞到家里人,调解员几次上门都没成功,“我在村里时间久,知道后面那户人家的排水管会把水浇到前面人家墙上,两家早就有矛盾。我把两户人家叫到一起,劝他们各退一步,他们也给我老头子面子,事情最后圆满解决了。”

打造雩山道德文化园,以身边的好人为主题建设乡村善行义举榜;建设雩山特色的理论讲堂“雨润堂”,每周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专家讲堂”等各类教育活动;成立19支志愿者队伍,以“情暖雩山”为主题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弘扬文明乡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2017年,雩山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记者 董超标 钱飞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