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超越差异与偏见,共塑和平与繁荣
2020-07-17 16:36: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1
听新闻

1、在疫情中人类命运与共

瓦西洛普洛斯:中国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政府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动员民众、调配物资。中国应对危机的速度和效率彰显了中国在社会管理、治理体制和民众动员方面的固有优势。中国对疫情信息的披露一直是开放、透明、负责的。联合国、世卫组织以及多国首脑与疾控专家都对中国迅速的反映、有力的行动和高效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为全球抗疫作出了贡献。美国虽然坐拥无与伦比的医疗资源和技术,但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却很高。疫情结束后,世卫组织应本着开放、透明和包容的态度,适时评估各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应,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提出针对性建议,避免悲剧重演。

克里斯托弗·瓦西洛普洛斯(ChristopherVasillopulos)美国东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教授

王灵桂:新冠肺炎疫情是波及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灾难。面对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抗疫斗争,世界各国采取了符合各自国情的抗疫方式。同时,各国普遍认识到:我们同处一个地球,同处一个世界,共同面对同一场灾难,虽然技术性的应对和处理手法不同,但在灾难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独善其身。只有站在整个人类命运未来的高度,搁置争端争议、加强协作协调、互相支持帮助,才能最终战胜灾难。疫情在中国暴发时,世界多国给中国人民巨大的物质和道义支持。在中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中国政府投桃报李,迅速向相关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物资、派遣专家,并与他们分享数据、交流经验。中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共同谱写了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抗疫新篇章。

王灵桂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副理事长,研究员

吴白乙:历史每过一段就划下一个分水岭。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给全人类的健康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各国抗击疫情斗争的深化,必将越来越接近时代发展的本真,这也是我们翻过这道分水岭,迈向疫后共同发展的共识与动能。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前人类流动迁徙的自由程度远超过20世纪,活跃于全球的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信息链以至于人际关系链之中。一方面,这是造成疫情广为传播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世界各国人民都扮演着受害者、抗争者以及未来胜利者的共同身份。其次,抗疫斗争在全球展开以来,各国守望相助、相互支援,分享数据信息、诊疗经验以及卫生救急物资,科学界、企业界和社会组织也围绕疫苗和相关药物开发等开展交流,体现了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的良知和理性。由于各地的疫情峰值期有先后之分,任何先走出危机的国家无法独自全面恢复经济和社会生活,受疫情影响而中断的全球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也难以完整修复。因此,“同呼吸,共命运”已是当下人类的生活现实。再次,此次大疫深刻揭示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的弱点和短板。各国自身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制度建设,尤其是治理理念、供给能力、协调效能等均显不适,各国之间合作动力、规范和对公共物品投入保障与共享机制还远未得到充分、健全的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正在为各国携手共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共同体提供难得机遇。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讲话指出的那样,“疫情提醒我们,尽管彼此有诸多差异,但我们同属一个人类社会,团结在一起才会更强大”。

吴白乙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贾维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时刻,中国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很多国家提供了紧急帮助。中国的积极主张是: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团结和合作;人类的共同敌人是病毒。中国与美国不应该彼此为敌,而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抗击疫情;国际社会应当摒弃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偏见,携手保卫人类文明。秉承这一精神,中国政府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供应了大量的口罩、呼吸机及其他医疗物资和设备,帮助其抵御疫情。而美国右翼政客却借新冠肺炎疫情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上攻击中国,似乎决意要在一个变革的世界中重新搞不得人心的冷战“遏制论”,以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事实是,在疫情暴发之前和暴发期间,西方媒体网络中始终充斥着反华论调。西方媒体的宣传,反映了西方一些人对中国崛起的极度戒备,他们的思维似乎依赖于招“鬼”,即制造想象的威胁。而近年来国际知名民调机构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与这些反华论调恰恰相反,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支持率和满意率高居世界首位,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抗疫表现打分最高。

赛义德·哈桑·贾维德(SyedHasanJaved)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伊斯兰堡)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

2、在困难中坚信国际合作

瓦西洛普洛斯:各国的治理者如何为人民服务?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想想看,数不清的国际交易以什么为前提:公平交易、尊重协议、诚实负责,重视长期关系而非短期牟取暴利,响应消费者与工人的需求与偏好。难道这些价值观同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实践智慧没有共通性吗?难道它们不是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基础吗?我认为,积极影响国际贸易的商业品德有助于东、西方走到一起,在不同的文化与政治制度下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全球交易的顺畅难道没有表明存在着一种深刻的、普遍的人性吗?被认为是诚实与相互尊重的公平交易,难道不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吗?数以百万计的商贸交易难道不都在表明,竞争对手们仍然相互合作以维持良性的秩序吗?我不会天真地以为所有国家都不得不面临的安全困境将会在大量的善意与商业成功中烟消云散,对抗性竞争还将继续,往往还会因为猜疑与恐惧而加剧。未来永不确定,并会出现比以往更为复杂的挑战,但同时也会存在更多的机遇。难道我们不能从此次疫情中吸取一些经验与教训吗?尽管疫情造成了诸多破坏,但它也带来了一些充满希望的变化。在美国,许多企业已经调整了自己的生产模式,以满足疫情期间的医疗需求。许多有竞争力的制药公司一直在合作,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减轻症状的治疗方法,研发相应的疫苗。我相信国际合作也是存在的。我生活在纽约地区,知道中国已经向美国运送了数以百万计的医疗防护设备。这并不是在宣称国际紧张局势将会消失,也不意味着民族国家将不再以安全的名义谋求自身利益。完全有道德的国家比完全有道德的个人少见得多,不完美的人由不完美的官员所领导,社会秩序也并不完美。然而,这种现实的评价不应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近50年来的积极发展。

7月15日,法国迎来2020夏季打折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定于6月24日开始的夏季打折季推迟至当日,将于8月11日结束,为期四周。图为人们走在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新华社发

据当地媒体报道,一架载有100多名游客的卡塔尔航空公司班机7月15日清晨抵达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标志着马尔代夫因新冠肺炎疫情关闭的边境正式开放。图为一名戴着口罩的旅客抱着孩子走在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内。新华社发

王灵桂: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次疫情将彻底改变人类的许多理念。各国普遍认识到,唯有以保护人类未来和人民福祉为出发点,走团结合作的命运共同体之路,才是制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唯一正确选择。3月26日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就是这个共识的里程碑式象征。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的召开,也标志着国际社会开始真正面对并讨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国际社会开启了摒弃分歧、团结协作的新范式,疫情已经催生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骨干理念的新国际价值观,实现这种理念的原则就是共商共建共享和合作共赢。

贾维德:中国始终坚信,不同文明和制度之间可以和平共处,可以相互借鉴,可以共同进步。新冠肺炎疫情为各国社会、经济、贸易、政治和国际关系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共建“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应在医疗卫生、网络贸易、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债务免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这一点十分重要。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完全可以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无论美国极右翼政客、学者和官员如何污蔑,世界上绝大多数爱好和平的人都不会相信他们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所制造的谎言。无论西方媒体如何宣传,历史的进程不可逆转。要重塑理性和平等对话、恢复全球团结局面,就需要所有渴望和平发展、共创繁荣的国家的共同努力。最好的情况是,如同历史上的大多数时候一样,这个通向更美好世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将通过发展而非战争来实现。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是足够聪明的,能够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流行的外交词汇。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通过改革而实现的和平发展模式极具吸引力。

3、在差异中寻求包容共进

吴白乙:习近平主席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新时代的全球合作必须具有更加明确的“普惠、包容、共进”的导向,不应也不能回到“亲资本”和“重商主义”的老路上去。首先,要通过“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开放合作项目的外溢效应,促进共同利益的生成与认知,增强人类共同价值的实际存在感,使后者逐渐成为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圭臬。其次,要顺应新型全球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把握和利用好发展失衡和贫富差距持续加大、气候变化、地区动乱和大规模难民潮等安全挑战中所蕴含的转机,在多边合作观念和方式上不断创新,推动未来全球“发展”与“治理”两大议题呈“双轮驱动”、并行不悖之势。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重心在于打通民意,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任何重大国际合作的民意基础都至关重要。国家、企业等行为主体不仅需要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和履行社会责任,也要积极联合其他社会行为体组成有效的知识传播复合体,致力于将跨境合作所累积的利益、共识转化为新的常识与社会风尚。

瓦西洛普洛斯: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与中产阶层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东西方之间存在的深刻差异将会消失。尽管如此,明智的官员肯定会构思出冲突解决机制,以确保繁荣与和平。经济全球化的前途在于从家庭、朋友、社会延伸到民族国家的德性,被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如此看重的道德将延伸至全球社会。当各国领导人认识到其各自民族国家的成功取决于其他民族国家的成功时,接受各国之间的差异、激烈竞争以及不同文化时,就不会导致战争。以公平交易与相互尊重所铺就的道德之路,可能成为一条通往和平与繁荣的道路。

王灵桂:面对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世界各国团结起来战胜病毒的可能性已成现实,各国寻求合作抗疫也成为必然的政策选项。世界各国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集体唤醒和强化了人类共同命运意识。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强调指出的,“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在这次伟大的抗疫斗争中,团结协作、守望相助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某些逆流而动者应该反思并回到正确的人类发展道路上来,与国际社会一道,共筑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基础。这次抗疫经历说明,在疫情面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是简单的口号,也不是无足轻重的理念,而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和实践平台。

(供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统筹:王灵桂、赵江林;翻译:王文娥、杨莉)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7日12版)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