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最困难时村民们伸援手 扬州种粮大户这样回报恩情
2020-07-26 18:28: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朱成伟

朱成伟今年39岁,扬州宝应鲁垛镇荡口村人,现任扬州宝应县金鑫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是当地出了名的种粮大户。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和对土地的热爱,他土里刨金,带领村民们致富。

曾一贫如洗,跟父亲学种田

“我17岁就辍学务农了,家里穷,父亲一人忙不过来。”朱成伟说,母亲残疾,父亲在荡口村承包了40亩农田缺帮手,让他学种田。

当年,能在村里种上几十亩农田,村民们都认为是能人。朱成伟说,可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粮价便宜,一亩农田上缴村里承包费200多元,水稻每斤0.55元,小麦每斤0.33元,而且每亩产量不高,一年辛苦下来,赚不了几个钱。好在父亲头脑灵活,在农田大堤上种植了上百棵树,养了几百只鸡鸭来贴补。

2003年,朱成伟和父亲在镇苗林村承包了400亩农田种植水稻、小麦。“当年5月,小麦长势喜人。”朱成伟说,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小麦快收割时,一场大水淹没了180多亩农田,颗粒无收。

辛苦种田,尽管没赚多少钱,但让家里的日子逐渐好转。朱成伟说,父亲去世前叮嘱他,别人都打工往外跑,其实在农村也能干出一番成就,希望他继续种田。

创业波折,他将田种到了安徽

2004年开始,国家对农村种田有了惠民政策。朱成伟说,种田有补贴、粮价也有所提高,购买农机有补贴,他对种田更有信心了。2015年初,他经人介绍,到安徽芜湖承包了1600多亩农田。

“当年,孩子才三岁,一家三口来到芜湖承包农田种植。”朱成伟说,他手头仅有13000元,村民们自发地你借5000元、他借1000元,共凑了7万元,不要利息,支持他。

村民刘大爷把省吃俭用攒下的1万元送给朱成伟。他不忍心收:“你生活也很艰难,这钱你自己用。”刘大爷却生气了:“你们出门在外,用钱多着呢,这钱算我借给你的,等你哪一天有钱了再还我。”

刚收获第一季小麦时,除去农药、人员成本,经济效益持平。计划收获水稻时,谁想到刮台风,约有1600多亩水稻被刮倒,长期浸泡在水中,稻子生芽,最后1000亩无法收割,亏损了72万元。

村民支持,他在家乡东山再起

从安徽芜湖承包农田种植亏损后,当年村民们不仅不向朱成伟要钱,仍然借钱给他创业,这令他很感动,决定回家乡东山再起。

回到家乡,朱成伟一边种植着400亩农田,一边瞄准市场。他联合其他三人,在鲁垛镇开发区成立了合作社。随后,还加大了种植业方面的投入,建造了烘干机厂房、添置了大型拖拉机3台、无人植保飞机1台、农用运输车4辆等等。

“投入的钱不少,一是村民们帮助和支持,二是政府扶持,三是银行贷款。”朱成伟说,合作社成立后,烘干机当年建成当年收益。经过5年努力,目前,合作社固定资产近1000万元,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依靠种地富了,朱成伟不忘党员本色。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我能有今天,离不开乡邻乡亲的支持。我要回报家乡,带领大家富裕,奔小康。”

鲁垛镇荡口村71岁的五保户李成富,家境贫困。朱成伟听说后,和他结成帮扶对象,每年都去看望他,送衣、送油、送钱、送粮食。这一坚持就是5年。当种植户遇到技术难题时,他总是详细询问,耐心讲解,多方指导。

合作社帮了村民们的销路大忙

合作社成立后,朱成伟每年还多方联系全面收集全省内各粮食主要收购市场的行情,并及时向农民及其他种粮户提供粮价最新消息,促进增产增收,帮了村民们的大忙。

其间,他还数十次免收弱势群体粮食烘干费用。鲁垛镇村民苗大爷,腿有残疾,连续3年有七八千斤小麦和水稻,来合作社进行粮食烘干,朱成伟都免收烘干费用,单就这一项,他少收入一万多元。“在我困难时,村民们用各种方法支持我,我现在要反哺他们。”朱成伟说,合作社也为乡亲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朱成伟规模种植带领村民致富的成绩,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村民们的好评。2018年12月,他被评为“全国粮食经纪人模范个人”;2019年,他被评为宝应县劳动模范。

“人家往城里跑,而朱成伟却呆在农村,这一干就是20多年。”鲁垛镇荡口村党支部书记蔡玉章说,朱成伟由贫困时的单户经营到创办合作社富裕起来。如今,合作社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为农户规模种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成为农村创业的致富人。

通讯员 梁永富 段莹 记者 孟俭

标签:村民;合作社;鲁垛镇
责编:苗津伟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