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真正将“输血”转化为“造血” 12000名贫困学子在锡“圆梦”
2020-08-25 17:49:00  来源:无锡博报  
1
听新闻

“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攒够了下一学年的学费!再见了,无锡!”8月25日上午十点多,来自2376公里以外的青海市同德县贫困学子久仙措和其他14名同学一起,在老师的统一带队下,踏上了回家的火车。回忆起过去一个多月在无锡勤工助学的日子,同学们感慨万分。

久仙措今年20岁,刚上大一,来自青海省同德县尕巴松多乡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全家的经济来源仅靠父亲务农,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对于她来说,每到假期最担心的就是如何凑齐下一学年5000多元的学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暑假,她通过当地教委的组织报名了无锡惠山区的“关爱·圆梦”工程。

7月17日,久仙措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无锡,开启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工作。这些西北贫困地区的孩子大多是第一次出远门,来到陌生的城市,与家乡和学校截然不同的氛围与节奏,让他们一开始都有点不太适应。

“刚开始跟不上工作节奏,和家里人打电话的时候还委屈地哭了。”虽然流水线的工作有些枯燥,身体有些疲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久仙措逐渐适应了下来。有些学生甚至已经计划今年寒假继续来无锡勤工助学,德扬措就是其中之一。“出来肯定好一点,因为可以见到外面的世界,还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其实,久仙措他们并不是第一批来锡打工的青海学生。从职业教育入手,将扶智又扶志、强技更强能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无锡惠山区“关爱·圆梦”工程一次又一次为青海省同德县的贫困学子开辟出“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的脱贫致富新路。

从2018年开始,已经先后有140名青海省困难职工子女通过“关爱·圆梦”工程,获得了惠山区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其中不乏有一些学生连续3年都来锡打工。除了能得到比青海同德当地更高的工资外,无锡企业和工会提供的人性化帮助更是吸引他们来锡打工的最大动力:惠山区总工会不仅承包了这些学生的来回路费,而且还购买了相关保险。企业包吃包住,对于不适应的孩子,还会及时进行调整,提供更简单的岗位,避免机械化操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助学助业更要助志,这是“关爱·圆梦”工程的基本宗旨。“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收入,他们感受到的是劳动美,是自己有能力为社会、为家庭增加效益和收入的成就感。这是孩子的一种自信,也是孩子踏上社会前的一种实践。”无锡市惠山区总工会党组书记杨卫中说道。

除了能够满足贫困学生的助学需求外,“关爱·圆梦”工程致力于引导爱心企业为全区职工家庭,特别是困难职工家庭年满十六周岁的子女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报酬,从而增强自立意识。

在无锡博耳电力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里,21岁的大三学生王雅琴正在认真组装着电配箱,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来这里开展社会实践了。王雅琴的父母都是博耳电力的员工,正是得益于“关爱·圆梦”工程搭建起了一座体验生活的桥梁,让她在勤工助学的同时,更加感恩父母的养育与不易。

让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企业提供足够多的岗位是关键。而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扩充了自己的人才储备库。无锡华源凯马有限公司今年提供了30个勤工助学的岗位,公司行政办公室主任金尧磊表示,希望通过新鲜年轻的血液,来激发其他员工的积极性。“我们有一位员工就是通过实习,一步一步不断地努力,现在已经做到了分厂厂长的职位。”

互惠互利的关系,让惠山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 “关爱·圆梦”行动中来。2014年,惠山区有124家爱心企业提供了854个岗位;2019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285家企业、2288个岗位。

工程开展的6年时间里,爱的种子在惠山生根发芽,通过“关爱·圆梦”这条纽带,从西部到东部,从城市到乡村,无数爱心人士汇聚一堂,助力贫困学子圆梦惠山,也唱响了小城大爱的主旋律。杨卫中介绍,截止目前,已经有900多家企业参与进来,提供了16000多个岗位,12000多个名学生入职、入岗,总共收入达到了4000多万元。2019年和2020年,“关爱·圆梦” 工程连续两年列入无锡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还被江苏省总工会在全省工会系统复制推广。

标签:圆梦;关爱;无锡
责编:戴雨扬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