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如今的东北正争分夺秒加速前行。永不止息的奋进背后,是永志不忘的记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上,残缺的日历上以苍劲文字记载着一段惨痛历史。真相时刻提醒人们: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而在艰辛抗战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可歌可泣、历久弥新。
“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世界史上第一篇反法西斯战争宣言在这里诞生
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民众被爆炸声惊起,炮火纷飞、横空而过。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空前的民族灾难已经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毅敏决定连夜起草宣言,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发出声音,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告诉民众到底发生了什么。
9月19日上午,枪声未停,中共满洲省委举行省委常委紧急会议,会后发表了由赵毅敏起草修改的《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又称“919宣言”)。当天,宣言分中、韩、日三种文字秘密油印,由党员和进步学生散发到沈阳的街头巷尾,张贴在墙上、门上、电线杆上……
在沈阳市皇寺路福安巷3号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记者见到了手写的“919宣言”文件影印件:
“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这一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
“只有工农兵劳苦群众自己的武装军队,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力量。”
“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919宣言”与日本关东军谎称“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的“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布告(第1号)”几乎同时在沈阳出现。一个是侵略者的布告,一个是反侵略的宣言,针锋相对;宣言誓死抵抗的坚定意志,又与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919宣言’是世界历史上第一篇反法西斯战争宣言,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具有独特意义。”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洪军认为,面对东北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的客观实际,中共满洲省委把民族矛盾置于第一位,表现出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步入福安里民宅小巷,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将记者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就是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在繁华的沈阳北市场,一座面阔六间、进深一间的硬山式青砖瓦房里,以商人身份作为掩护,中国共产党人秘密开展工作,力拯民族于危亡。
第一时间将九一八事变真相告诉世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有如此迅速准确的反应?
“这与中共满洲省委长期关注和深入判断东北局势、心系国家民族安危的责任意识密不可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馆长刘秀华介绍,九一八事变前,中共满洲省委及其领导下的奉天市委、大连特委、辽西特委等组织及中央特科派驻东北的分支机构——满洲特科,经常派出人员监视并揭露日本武装侵略东北的阴谋活动,并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当时的辽宁省政府报告。1931年4月20日,中共满洲省委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详细汇报了日本在东北各地驻军、修建军营、修筑工事、进行军事演习以及不断增兵的情况,认为“日本帝国主义要直接占领满洲”。这些工作对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作出及时而正确的反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才能在新的考验下,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张洪军说。
“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奋起反抗,组织抗日武装力量
“这个公文包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当时党组织和同志们的性命。”站在展柜前,指着一个破旧的公文包,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沈珞宜告诉记者。
这是中共满洲省委第一任书记陈为人的公文包。诞生在白色恐怖环境下的中共满洲省委,时刻面对着极大风险,稍有不慎,刚刚建立的革命事业就有遭到破坏的危险。正是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毅然决然地擎起抗日大旗,发出震动世界的雄壮宣言。党提出的抗日主张,很快得到了东北各界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各种抗日武装纷纷涌现,抗日斗争不断掀起高潮。
“言行一致是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中国共产党不仅是14年抗战的首倡者,也是抗战的最早实践者。”张洪军说。
1931年10月起,党组织先后派遣230名党团员到各部义勇军中工作,还从反帝大同盟、互济会、反日会等进步团体中选派一大批骨干到义勇军中从事革命活动。从1932年初开始,东北各地陆续建立起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后又发展成东北抗日联军。在抗联第一军军部所在地辽宁丹东天桥沟,抗日英雄杨靖宇战斗过的地方,至今留有抗联密营、会址等多处革命遗址。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密营中的抗联战士不惧艰苦的自然环境,在林海雪原中坚持战斗……步入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来到气势宏大、人物形象逼真的密营复原场景前,记者被东北抗联战士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感动。
“抗联将士面临的困难,常人无法想象。”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研究部主任周浩深情回顾——日伪政权为了切断抗联部队与群众的联系,严禁百姓进山。将士们常常一两个月吃不到一粒粮食,只能吃草根、啃树皮、挖野菜充饥。即使如此,党领导的抗联队伍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武器。
白山黑水间,东北抗联将士们爬冰卧雪抵抗侵略,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伪军的气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开创了东北抗日斗争新局面。“尽管日军以极其野蛮残忍的手段镇压抗日斗争,但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东北14年抗战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是践行‘919宣言’的必然结果。”周浩认为。
“用新时代振兴发展的成效告慰先烈”——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奋力实现全面全方位振兴
在党带领下,东北人民顽强抗击日本侵略,最终和全国人民共同赢得胜利。
“东北抗联精神凝心聚力,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洪军说。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恢复生产,东北迅速成为共和国的经济支柱,工业规模雄踞亚洲第一,使新中国稳步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步入新时代,等待东北的,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历史使命。面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难题,东北三省奋力开创新局——
在黑龙江,东北抗联精神内化为振兴发展的强大力量。坚持扩大内需、强化科技支撑、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切实保障民生、推动经济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走向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
在吉林,“用新时代振兴发展的成效告慰先烈”深入人心。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科创能力实现新提升、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展现新成效、数字经济聚合新动力……一系列“新”字,写入全省“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在辽宁,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指示早已成为前进方向。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老字号”,拉长产业链深度开发“原字号”,引育壮大数字经济、高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等“新字号”,推动辽宁制造向“辽宁智造”转变跃升。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东北人民铭记历史,凝心聚力,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力前行。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2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