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苏州工业园区把一块块“试验田”种成了“高产田”
2021-05-17 06:3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孟 旭  
1
听新闻

苏州工业园区把一块块“试验田”种成了“高产田”

开放创新造就“园区样板”

中国江苏网讯 金鸡湖畔,一座由两个动态扭转的圆相叠而成的“圆融”雕塑,象征着中新两国政府间的友好合作,见证了苏州工业园区蝶变腾飞的奇迹。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成功范本和中新合作的智慧结晶,27年来,园区深度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并基于自身实际加以创新,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园区经验”。如今,“园区经验”与“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一起,成为苏州奉献给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园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五连冠”,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种好“试验田”,

在改革开放征程中担当探路先锋

在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一组特殊的对比图让参观者流连驻足、感叹不已:一边是园区开发建设之初的手绘设计草图,一边是如今的实景照片,两者面貌基本一致——如果不加解释,参观者甚至会以为手绘图是照着照片画的。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是中国改革创新“顶层设计”的完美成果。1994年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万众瞩目中,园区手握“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政策优势呱呱坠地。

3个月后,轰轰烈烈的建设大幕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拉开。“烂地泥塘路草荒,空房宿鸟鼠嚣张”,首批参与园区建设、时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的萧宜美曾这样描绘当时的场景。两国合建开发区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创举,没有任何可借鉴、可参考的先例,第一批园区人顾不上考虑外部环境条件,一个个“打足了鸡血”,以一种亢奋的状态投入到“创业”大潮中。

“建设队伍浩浩荡荡地进驻,在油菜花田里搭起帐篷,挑灯夜战;运装水泥钢筋的大卡车来来往往,日夜奔驰……”80岁的沈文进是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金益社区居民,爱好摄影的他,见证了那段难忘的岁月,拍下了一个个值得纪念的瞬间。

沈文进回忆,1994年初,当时的娄葑乡从苏州市郊区划归园区,涉及6个村(大队)和部分乡办企业的动迁。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一些本地农民顾虑重重,“园区在哪儿呢?”沈文进等一批乡镇领导和党员代表带头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只要坚定跟党走,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凭着一股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闯劲和毅力,园区人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把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演绎成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大片”。2003年,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苏州市1993年的水平,相当于十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当初画在纸上的愿景,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读懂”新加坡,

在学习借鉴中消化吸收再创造

“企业只需登录‘苏州工业园区政策总入口’,就能查询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数百条政策,并能通过大数据算法匹配到合适的政策,直接进行在线申报。”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杜丰说。政策总入口是园区又一项首创性的亲商服务,这个平台相当于一间“政策超市”,目的是让匹配政策的过程像逛超市一样简单。

亲商,是苏州工业园区从“新加坡老师”身上学来的宝贵经验。园区的发展历程也是亲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根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毕马威发布的评估报告,园区2020年营商环境模拟排名升至25位,居世界第一梯队。园区企业对辖区的法治环境、产权保护和政策兑现满意度最高,“政府诚信”“投资者保护”等成为园区营商环境典型特征的关键词。

“读懂”新加坡,在学习借鉴中消化、吸收、再创造,这是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后来者居上的秘诀。事实上,与国内其他开发区相比,园区起步并不算早。彼时,国家规划的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浦东开发开放的号角嘹亮吹响,“自费”起家的昆山开发区已跻身国家级开发区序列。但“好学生”园区凭借自己努力一步步追了上来。

从城市管理到招商引资,从土地开发到市场服务,园区从新加坡系统“拷贝”了一整套成熟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创新提炼出新的发展思路。2006年起,以“先规划后开发”“亲商”等为主要内容的“园区经验”,以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走出苏州,先后在宿迁、南通、滁州、嘉兴等城市落地。

紧抓新机遇,

在融入国家战略中澎湃创新动力

连日来,苏州工业园区喜讯频传: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双双落地,以园区为核心的苏州纳米新材料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园区为核心先导区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得到科技部复函支持。

“一区两中心一集群”获得国家层面批复,是苏州工业园区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产业快速成长的生动写照。

以生物医药为例,这几年,苏州将其作为“一号产业”重点打造,而作为“高原”上的“高峰”,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质态和创新能力都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园区已集聚相关企业超1800家,专业人才总量超4万,去年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对园区来说,拿下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既是实至名归,又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事实上,一路走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先行先试的苏州工业园区,已屡屡承担起国家任务——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这是继1994年批复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之后,国务院第二次专门为园区发文,被认为是指引园区第二个“20年”发展的行动纲领。2019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苏州片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占江苏自贸区总面积一半以上,全部位于园区。其功能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打造“一核两带”功能布局。园区提出,要着力推动一批高质量、一体化的政策措施、功能平台、重大项目落地,打造北向拓展带的核心增长极。

融入国家战略,对接全球资源,实现创新发展,这是苏州工业园区最擅长的“打法”。秉承这样的理念,园区人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目标,把一块块“试验田”种成了“高产田”。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