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去年江苏民生投入逆势上扬,今年拟编排15类民生实事项目
2021-01-18 12:27:00  来源:交汇点·视觉江苏  
1
听新闻

1月14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首次就省政府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工作评议。省政府16个有关部门几乎全部“一把手”到会听取评议意见。参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省政府面对疫情克难求进,民生投入不降反增,推动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一致给予好评,也建议2021年民生实事项目编排应更科学精准、更聚焦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投入优先保障民生,不少项目超额完成

去年1月省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郑重提出要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想,继续办好十项民生实事。如今1年过去,省人大常委会今年首次工作评议就聚焦“交卷”。为保障评得实、议得准,4个调研组去年底就分赴全省13个设区市摸实情,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搜集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基层干群的意见建议。

评议前,省政府有关负责人专门到会报告去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总体情况,其中介绍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我省腾出资金优先保障民生刚性支出,去年全省民生支出仍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大部分投向民生领域,且近三年均保持该趋势。对此,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一致点赞。

不降反增的投入在民生实事项目上有充分体现。如省人大社会委副主任委员高晓平调研时注意到,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去年实现“九连增”,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省财政补助资金39.98亿元全部下拨到位;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70元,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最低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去年11月底全省城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已经达到每人每年580元,实际补助标准平均已达到590元,“这项经费的预算比去年增加了14.15亿元”。另外,去年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13.6亿元,大病保险人均赔付金额达8253元,同比增长30.8%。

一些民生实事项目超额完成。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副主任朱铁军现场报出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应完成的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实际完成775个;应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18万套、应该基本建成8万套,实际开工了25.7万套、基本建成15.21万套;应改造升级100家农贸市场,实际完成177家,“总的来看,涉及城市小区改造的相关民生实事项目均已超额完成,并取得良好成效。”

实事实办让群众获得感有了新提升。截至去年12月底,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学校和幼儿园数量均超年度目标,各地公办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和公办幼儿园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均已达或超过省定标准,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也超过目标任务要求。“调研中有的校长对我们说,以前学校附近的居民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城里,现在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了,家长对家门口学校越来越认可,回流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张亮在评议现场说。

项目产生要更科学、实施应更重质效

从现场测评结果看,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省政府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总体比较满意。但评议人结合调研具体分析了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2021年改进建议。

在项目设置上,评议认为还可更科学。例如省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杨勇结合调研表示,养老服务项目只包含适老化改造和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两项,虽然也很重要,但从针对性上看,老年人对提高医疗健康保障力度、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更有迫切需求。省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张锦道调研后感到,把“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作为民生实事项目要求有些偏低,“全覆盖只是注重了量的要求,并没有明确在质上达到什么标准”。

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产生机制、标准制定上也有优化空间。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周琪提出,多数设区市还没有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如何让项目真正反映老百姓意愿还需更科学;有些民生实事是从省政府工作中抽出来的,是政府本来就应该做的。朱铁军认为,民生实事办理过程中应该更多考虑地域差异,不同地区应有不同的标准、体现出特点。

一些牵涉面广的民生项目推进机制也需理顺。如调研发现,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涉及规划、建设、城管、消防等多个部门,还需要供电、供水、供气、网络等多个垂直管理的专营单位配合,项目实施协调难度很大,推进往往受影响。调研农村人居环境实事项目后,省人大常委会农委副主任姜葵建议要关注项目的长效管护、养护机制的建立健全,“实事办理的后半篇文章需要不断强化”。

另外问卷调查显示,有的地方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不了解每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情况,人民群众的感受度、获得感还需再提升。

超过往年,今年拟编排15类民生实事项目

现场一方面肯定成绩,一方面“辣评”不断,充分体现了工作评议这一创新发挥人大监督职能新举措的意义。省人大常委会去年在总结基层实践经验基础上探索启动了工作评议,制定了工作评议办法。去年底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的首次工作评议,今年围绕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的年度首次评议,均体现了对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的及时关注和强力推动。而对现场反馈的意见建议,16位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均表示将充分吸收到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编排实施中。

今年项目有哪些?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桢透露,初步安排编排项目共15类52件,项目类别及件数均超过以往。15类项目主要涵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创业、“一老一小”、公共服务、食品安全、人居环境等。这些项目的确定紧扣省委、省政府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部署安排,将具备实施条件的任务分解到了2021年度,并逐项明确了事权和财权投入的责任,确定了资金来源和渠道保证。

省人大常委会前期调研提出的建议和这次评议,让编排中的部分项目有了进一步优化。李侃桢表示,已对部门项目作了增减和调整。记者现场还获悉,一些民生实事实施标准将再提高。如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透露,今年我省基础养老金标准将在“九连增”基础上再提高到173元,还将针对新增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低保对象和特困人群等群体,由政府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

民生实事项目的有效实施,需要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综合保障。针对评议提出的教育资源建设缺土地、缺资金、缺教师,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将积极会同省财政部门努力增加省级财政资金奖补力度,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完善学校建设土地供应政策和机制,会同省委编办、省人社厅采取统筹编制、创新备案制管理等办法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与配置机制,“确保新建改扩建的每一所学校的师资需求,保障正常的办学”。

为解决前期调研和评议点出的省政府未统一给设区市下达民生实事任务、有些民生实事没有量化指标等问题,2021年项目编排和组织实施更趋细化。李侃桢表示,现有52件实事都有具体内容和数字支撑,“责任落实到了部门、任务分解到了设区市,确保可量化、可考核”。

“本次工作评议达到了预期效果。”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会后评议意见将连同测评结果一并送省政府研究处理,省人大相关专工委将对评议意见处理情况跟踪督办,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关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聚焦痛点堵点,使项目更好体现省级政府事权定位、更加精准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交汇点记者陈月飞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