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杨林尾镇联合垸壕口村一望无垠的低湖田上,机声隆隆。但贵平带着一帮人,挖虾池、灌清水、筑埂坝、种水草。新开垦的1500多亩连片虾池,已经雏形尽显。
53岁的但贵平,是我市五湖渔场阳明村有名的捕鱼、养殖能手。一年多前,他还是全村围湖养鱼的牵头人。“十年禁捕令”在我市落地施行后,但贵平曾陷入茫然。
靠水吃水的阳明人在这片水域生息上百年,但贵平常常忆起老一辈人捕鱼生活带给他们的那种快乐。
阳明村处于东荆河与长江交汇口,村里有渔民200户793人,占到全市渔民总数的80%以上。汛期涨水时,但贵平和伙伴们驾着机帆船,油门一轰,就能见到浩浩荡荡的长江。
靠捕鱼发不了财。但一户有个三、五万元收入不成问题。对吃惯了江里的鱼,过惯了世外桃源般生活的村民们来说,哪里想过改变?!
但也有改变。常年划船扎网,让不少阳明人患上了严重的风湿、血吸虫病。几乎每个老渔民手上、胳膊上,都被鱼钩、钢网划得伤痕累累。年轻一代没人愿意再当渔民,但贵平的一儿一女,更是鲜少回村。
一纸禁捕令,让但贵平们必须直面现实!
为鱼儿留条生路,为子孙谋利造福……村头巷尾的宣传标语,一项一项逐渐兑现的安置政策,终于让但贵平慢慢平和下来。
上岸后怎么办?这么个尴尬年纪,出远门不可能,就近打工又受不惯约束。几番商量考察下来,他和老搭档汪成伟、李细海、李先道等近20个渔民,决定以合伙方式到10公里外的杨林尾镇联合垸租地养虾。“都是水产养殖,技术相近。只要肯吃苦,愿意学,没什么坎过不去!”他们每人出资20至30万元,买了辆面包车,这些日子每天早出晚归到壕口村挖虾池,热火朝天开启新的生活。等开春投了虾苗,他们还将住在虾池边。
“等懒了思想,要短了志气,抱怨更没任何意义!”对于禁捕令,但贵平现在看得很开,他相信,只要人能吃苦,加上党的好政策,损失总能找补回来的,日子也总会越来越好。(仙桃日报记者胡平、实习生尹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