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美丽江苏建设捷报频传: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就在不久前,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现身张家港市常阴沙沿江湿地,这是对长江水质改善无言的赞许;江苏作为全国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唯一试点省份,17个试点城市已成立领导小组,正在加快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江苏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禀赋较好,“水韵江苏”特质鲜明,城乡区域发展比较协调,园林城市、名城名镇和美丽乡村众多。放眼“十四五”,我省将高起点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努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走在前列、成为典范,打造现实样板。
生态优先,筑牢美丽江苏生态基底
记者近日在常州市江边污水处理厂旁的缓冲区采访,但见湿地上芦苇金黄、白鹭飞舞。这家污水处理厂离长江不到3公里,污水处理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二。“没有缓冲区前,尾水直排长江。”常州市排水管理处前期技术科副科长董阳坦言,虽然水质达标,但对长江仍造成一定负担。缓冲区投运后,去年12月监测数据显示,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减少近30%。
设立生态安全缓冲区,将污水处理厂尾水接入人工湿地,利用生态自净功能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以最优成本改善环境质量,这是江苏在环保领域的一大政策创新。
江苏在环境治理上积极探路,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率先推行水环境资源“双向”补偿,率先实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2019年3月,江苏成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近两年来,我省充分发挥部省共建优势,切实提升治理能力——
按照“先行先试、走在前列”的要求,在管理体制上实现新突破,江苏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率先建立省级环境监察专员制度。在“治污”上,江苏积极探索激励约束并重的机制,开展产业园区生态环境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推出16项举措,加快推动产业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帮助中小企业降低治污成本,全省开工建设106个“绿岛”,惠及3.2万家中小企业……
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江阴市璜土镇长江堤坝外的滩地上,有一片宽300米、绵延2公里的绿化带,草木葱茏。江阴市林业局副局长陆勇说,为了涵养长江水质,市里放弃将这里开发成码头的规划,打造的湿地公园已成为该市网红风景地。目前,我省湿地面积达282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
建设美丽江苏,我省生态环境方面已有扎实基础: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5个、国家生态市县63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16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表示,美丽江苏将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整体规划,系统推进,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文章,系统谋划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地区的发展,筑牢美丽江苏生态基底,展现时代风貌,努力建设山青、水碧、田沃、湖净、草绿的美丽新江苏。
试点先行,让城市更美丽宜居
街区道路干净平整,无障碍通道便于通行,公园提档升级“大变身”,住区内闲置空间安装了健身器材、活动步道等设施……住在宜兴市东氿新城街区的居民最近发现,家园悄然发生变化,环境更美更宜居,不出街区就可享有便捷、舒适的生活配套。
东氿新城街区是省级宜居示范街区建设试点项目。“针对街区存在问题和居民诉求,我们开展了居住条件改善、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市政绿化景观提升、文化生活服务丰富、构建安全绿色交通等七方面建设,希望通过综合集成改善,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美丽宜居城市的现实模样。”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刘志超说。
创建美丽宜居城市,是美丽江苏建设的主抓手之一。江苏率先系统探索建设路径,明确百余项试点内容,目前17个试点城市均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制和任务分工。各地试点方案形成了具有市域特点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和策略。比如,南京市围绕“环境生态美、群众生活美、古都人文美、家园安宁美、城市常态美”的“五美目标”,整合建筑品质提升、绿色交通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垃圾分类治理、地下管网升级等工作,强化试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通过前阶段的系统谋划和扎实推动,我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起点高、开局好。”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说,下一步,将指导17个试点城市、37个综合试点项目和87个专项试点项目,强化系统推动和科学组织,尽快建成一批体现江苏城市建设工作走在前列、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实践项目。同时,结合各地围绕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的最新动态发展,及时增补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省级试点项目。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强调系统带动。我省要求抓好一个个项目建设,实现连点成块、连块成片。全省将按照3年试点任务进度要求,着眼城市未来发展需要,聚焦“千城一面”“雨后看海”等突出问题,提高探索的针对性,推动形成更多“样板项目”。
村美水净,留住美丽乡愁
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莲花荡农场,最近成为乡村网红打卡地——到莲花荡茶舍吃茶、上生态岛走一段木栈道、上船水路直到乌溪港停泊港。而就在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的湖边鱼塘。
“莲花荡距离太湖仅3公里,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入湖水质。”丁蜀镇农村工作局常务副局长李天涛说,2011年起,镇里对莲花荡区域实施环境整治,围网拆除后将鱼塘复垦,打造生态农场。在农场带动下,周边村也开始了人居环境整治与村级文化资源挖掘。
建设更加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是美丽江苏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我省以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突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村庄环境卫生问题,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高质量的农业绿色发展格局。通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田园乡村,让乡村美得更有品质、更加令人向往。
“农业是添绿产业,农村是绿色的代名词。”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说,将把绿色生态作为农业农村发展底色,促进农村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让农村生态“美”起来。谋划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建成一批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乡村,展现“新鱼米之乡”时代风貌。将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相结合、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相结合、与移风易俗相结合,改善村庄空间面貌,发展文明乡风,美化农村生态环境。
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表示,水利部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美丽江苏建设总体布局,在巩固生态河湖建设成效基础上,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总体建成“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十四五”时期,将全力打造优美的水环境,依托河湖长制,推动水污染源头控制、过程截污和末端治理,以水环境持续修复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构造灵动的水生态,突出水域保护、岸线管理,系统治理、整体保护,推进河湖生态复苏;全力营造精致的水文明,全域开展水情教育、深度培育特色水文化、大力弘扬水利精神,提高文化自信,助力精神文明建设。
本报记者 许海燕 吴琼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