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解决就业问题、发展龙头产业,南京企业落地深耕助力乡村走向长足发展
2021-03-06 16:35:00  来源:紫金山新闻  
1
听新闻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启之年,做好“三农”意义重大。南京知名企业也纷纷加入,助力乡村走上发展之路。

泗洪牧场全景

首批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的乳制品企业

年收入从二三万到十二三万

泗洪上塘镇上东村上塘居民集中区,刚刚过去的这个牛年春节,村民刘凤辉家,比往年热闹了很多。在东北上研究生的儿子,把未来的儿媳妇,给领回了家。

姑娘第一次来家里过年,刘凤辉夫妻俩自然掩饰不住的开心, 一出手就是喜庆的“六六大顺”6000块钱大红包。

“我们乡下,孩子第一次过年上家里来,是很有仪式感的事情”,刘凤辉说,现在不像以前,收入多了,日子也好过了,给孩子准备个大红包已经不稀奇。

然而,这要是放在十几年前,一下子掏个大几千块钱的红包,刘凤辉还真不一定能拿得像现在这么轻巧。

那时候,父母亲在家种地,妻子也在家照顾两儿子。一家六口的日常开支乃至大事小事的支出,几乎就靠他在外地打零工挣的一点辛苦钱。

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出门打工,一年365天,大半时间在外打工。要挣钱,就照顾不了父母,也照顾不了孩子。这种日子,刘凤辉咬着牙挺了十几年。“这个不舍得吃,那个舍不得买,省吃俭用辛苦一年,挣回家的也就两三万块钱。”

就在2008年这一年,刘凤辉家的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

当年9月,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在上塘镇上东村投资的泗洪牧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作为牧场所在地的村民,刘凤辉和父亲成了首批进场的职工。

现在的刘凤辉,已然是泗洪牧场的资深修理工。儿子大了,用不着操太多心,妻子也进牧场当了工人。

一家三口都在家门口的牧场上班,收入比以前多了很多。“2008年之前,在外面打工一年的收入也就两三万块钱,现在一年的收入怎么的也有十二三万。十来年时间,收入增加了十来万”。

从“牛产业”到“牛乡村”

从2007年底开工建设,到2008年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再到今天的规模型种养一体化生态牧场,落户上塘12年来,泗洪牧场伴随着上塘的变化而变化,彼此见证对方的快速发展。

据泗洪牧场场长陶招宏介绍,经过持续建设与技改,现在的牧场,已经从初期的30余头奶牛规模,发展到现在拥有3300余头奶牛,以及520亩养殖面积的规模型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

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

与此同时,牧场还租赁了周边两千多亩地,发展种养一体化的生态循环农业。并直接安排了所在乡村60多位农民进场上班,让他们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

“牧场一线技术工的工资,基本上人均都在四五千块钱一个月。而且牧场每年交给当地的土地流转费,也很可观。”

陶招宏表示,除了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和增加当地土地流转收入以外,牧场每年所需的约1.5万吨小麦秸秆粗饲料和奶牛卧床垫料,也都在上塘当地就近采购。不仅帮助解决了秸秆焚烧、资源再利用的问题,也给当地增加了数目不小的收入。

此外,牧场的建设和改造工程,也都全部交给当地来做。“无论是镇村还是市县,各级政府都给予了牧场大力支持。发挥带动作用,回馈当地,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担当”。陶招宏说。

“对解决就业,促进上塘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上塘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李帅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李任娟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