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墙壁、淡黄的窗帘、崭新的书桌台灯,还有摆放着各类儿童读物的书架……小小的房间处处洋溢着温馨与暖意。这是一间经过改造的“梦想小屋”,房间的主人亮亮(化名)是一名来自江宁区汤山街道的困境儿童。
爱心企业给困境儿童送关爱。南报融媒体记者 马道军供图
一个自己的房间、一张干净的书桌、一张温暖的小床,对很多孩子是一种平常,但对一些困境青少年却是一种奢望。根据团省委统一部署,南京团市委今年年初启动“梦想改造+”计划,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募集800万元,在南京建成400间“梦想小屋”,今年6月以前完成210间。“梦想小屋”改造也是团市委“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连日来,南京团市委工作人员走访“梦想小屋”改造家庭,推进改造进度,进一步了解困境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情况和需求。
视频:《梦想改造+,给“事实孤儿”一个梦想小屋……》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 严星宇
亮亮今年9岁,父母都是残疾人,他平时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亮亮从小性格腼腆,但特别懂事。面对上门的工作人员,他默默地为大家倒水、搬凳子。
南京团市委工作人员问亮亮:“改造的房间,喜欢吗?”亮亮害羞地点点头。
记者了解到,亮亮原来的房间光线昏暗,家具陈旧,物品摆放杂乱。亮亮的奶奶说:“房间变得这么漂亮,他喜欢得不得了,每天都自己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放学一回来,就躲到房间里看书。”
图片来源:紫金山新闻
“学习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和阿姨说,我们会经常过来……”亮亮依旧抿着嘴,笑着点点头。
与亮亮房间淡黄色的色调不一样的是,南京六合区马鞍街道的小敏(化名)的房间是天蓝色,蓝色窗帘、蓝色的床单被套,还有一只蓝色的抱枕。
小敏今年15岁,她的父亲在她8岁时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她和7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3间瓦房是她和奶奶的家。“她之前的房间很破很旧,这次改造得这么好,她满意得很。”小敏的奶奶告诉记者。
“在改造之前,设计师会和孩子沟通,询问他们的喜好,尽可能按照他们的要求来改造房间。”南京团市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梦想小屋”的改造对象是南京市6—16周岁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实际未得到父母有效监护照料的困境青少年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儿童。
实际的帮扶工作不仅仅是改造房间,还包括落实“‘一对一’结对、月常态走访、季集中关爱”3项结对机制,打造“心理课堂、暑托班、微心愿、暖冬行动、悦读计划、爱的回音”6个关爱项目,建立精准帮扶“事实孤儿”的常态化机制。
“梦想小屋”推进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爱心企业和人士的资助,目前,线上线下共募资409万元,有装修企业直接认建,还有企业捐助床上用品、台灯等物品。
南报融媒体记者许琴
通讯员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