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思政课建设讲过意见。总书记指出:“我对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强调得最多,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
立德树人,教育之本;思政课程,立本之基。
德国诗人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行动,有什么理念就出什么初心。思政课之所以是固本之课程、塑魂之课程,就在于思政课程,旗帜鲜明地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成为赋能中国教育走上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内驱之力,成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课程”。
“关键课程”自然就要“更多强调”,“关键课程”自然就要更有作为。
青春中国,梦想力量。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个阶段的思政课,关系到人生的方向和路径。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如何上好“大思政课”?一言蔽之,就是跟现实结合起来。因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思政课要有生命,必须活起来。古人云,“法与时变,礼与俗化。”思政课要活起来,必须扎根在新时代的现实土壤。历史而言,中国的思政课能上好,无外乎四大法宝:一是有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保证;二是四个自信为基础的有力支撑;三是传统与先进文化蕴蓄的深厚力量;四是思政课自身守正创新的重要基础。这两年来,乡村振兴也好、疫情防控也罢,处处是场景、时时入课程,内涵厚实、内容鲜活的思政课,在神州大地活了起来。入脑入心的思政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思想课要有生命,还得火起来。俗话说,“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好的思政课,必须是“C”位主角、必须是流量担当。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正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所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让大思政课成为学生追捧之课、成为叫好又叫座之课,这应该是思政课建设理直气壮的要求。
作为“关键课程”的思政教育,说到底,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意义的思政内容、有意思的思政教育,才能让“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让每个青少年笃定方向、坚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