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南京“00后”志愿者:“后浪”奔涌,战“疫”有我!
2021-08-18 12:37: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他们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付出汗水,收获成长

“00后”志愿者:“后浪”奔涌,战“疫”有我!

在你眼里,“00后”是什么样子的?玩世不恭的小屁孩?随性自我的非主流?在南京这轮战“疫”中,很多人重新认识了“00后”。疫情发生后,很多“00后”第一时间冲到一线,他们请战来到隔离病房、隔离酒店、交通卡口,奔忙在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等疫情防控现场。这群“奔涌的后浪”,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青春应有的担当。

星夜集结,“00后”逆行出发

7月20日22点54分,23岁的吴亿达看到新闻:禄口国际机场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样品中,9人呈阳性。

他立刻打开微信,输入“招募防疫志愿者”几个字,转发到3个志愿者群。

吴亿达是南京雨薇青年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这家公益服务中心常年“承包”南京站和南京南站的志愿服务工作。

一夜过去,吴亿达的微信群被报名信息刷了屏,报名人数超过300人,其中有20多个“00后”。

“大多数‘00后’还没完全独立,我以为家长会考虑到疫情风险,不会让孩子出来做志愿者。”吴亿达说,但这个结果让他有些“意外”。

7月21日清晨,疫情防控升级:多个社区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离开南京需要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吴亿达的防疫志愿者很快到位。21日当天,2001年出生王岳涛穿上防护服,在南京南站核酸检测点引导市民做核酸检测。今年暑假,他本想留在南京打工,结果突然而至的疫情打断了他的计划。他的母亲打电话叫他回家,他回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是入党积极分子,这时我不应该逃离,而是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

同一天,20岁的李盈盈和19岁的魏祺也正式“上岗”。李盈盈负责南京火车站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工作,年纪虽轻,她却已是公益达人,当过防汛抗洪志愿者、国际马拉松志愿者、献血志愿者;魏祺则被分配到沿河社区南湖三小核酸检测点,负责维护现场的检测秩序,做好服务工作。

报名时,魏祺也想到过“感染风险”,尤其“上岗”第三天,隔壁街道出现了确诊病例,这让每天需要和五六千位居民打交道的她一下紧张起来。但风险再大,她也没想过退出,“我要坚持到底,这是我的责任。”她说。

随着防疫工作的深入,为防止疫情扩散,需要更多志愿者加入到防疫大军中。7月26日,南京江宁区江宁街道新铜社区和新铜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共同发出“我们的社区,我们来守护”倡议,招募志愿者。

家住新铜社区的吕睿杰看到后,也第一时间报了名。他今年19岁,去年疫情发生时,他还在念高三,从网上看到志愿者们默默奉献的事迹,他非常感动。今年,他穿上了防护服,就像去年新闻中那些志愿者一样。

“我已经19岁了,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什么。”他说。

吕睿杰的“发小”梁伟豪也是新铜社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18岁的他早在7月初就通过“我的南京”报名志愿者,因为他觉得“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点事”。

18岁的张子涵在堂妹手机里看到了报名志愿者的二维码,立马扫码报名。“堂妹特别羡慕我,她没打过疫苗,没有报名资格,只能做线上支援。”小伙子笑着说。

短短几天,新铜社区来了19名志愿者,其中10人为00后。

汗洒“疫”线,“00后”长大了

7月26日晚,南京市第一医院要组建一支医疗队去支援公卫中心。看到这条通知,该院“00后”何晓敏没有一丝犹豫,第一时间报名。那天,她成了该院医疗队最年轻的队员。

来到南京市公卫中心,何晓敏穿上防护装备投入战斗。“防护服里闷得透不过气,防护手套里的手泡在了汗里,必须少喝水,少上厕所。”每天结束工作回到更衣室后,何晓敏的衣服早已湿透,脸上被口罩勒出的深印清晰可见。她说:“一点都不后悔,能在‘疫’线挥洒汗水,我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每当累得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何晓敏就会想起爸爸临行前对她的叮嘱:“听从指挥、保护自己、平安回来。”

每当想起爸爸,她又有了力量。“去年疫情期间,我爸就一直在社区一线抗疫,他说‘很辛苦,也很有收获’。”何晓敏说,“今年我感受到了爸爸去年的辛苦,也拥有了和他一样的收获。”

在南京,作为抗疫中坚力量的“70后”“80后”们,在竭尽所能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将这份无私传承给了下一代。

在南京鼓楼区小市街道,18岁的高中毕业生鲁骏扬不久前收到了他期盼已久的“成长礼”——大学录取通知书。“收礼”的地点有些特别——社区全员核酸检测点的现场。

7月21日,高中毕业的鲁骏扬和母亲一同来到小市街道东井亭社区核酸检测点参加检测。在现场,他看见排队的人群一眼望不见头,也看见了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忙得满头是汗。

鲁骏扬立即有了加入志愿者队伍的想法,他向社区书记报了名。很快,他如愿穿上了红马甲,坐在检测台旁,成为了一名负责信息录入的志愿者。每一次完成录入后,他的耳边都传来一声“谢谢”。

同一时间,在抗疫的另一个特殊战场上,1米88的滕倍铎坐在南京鼓楼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大厅里,一刻不停地帮市民解决“黄”转“绿”的难题。如果不是熟人,一般人很难看出,这个高个头小伙子只有14岁。

滕倍铎从小就对视频制作、动画制作感兴趣,平日里也自学一些视频和海报的制作技巧。疫情期间,他干了一件“大事”。

通过新闻他得知,每天都有大量“黄码”人员等待转绿,但官方公布的转绿方式几乎都是文字介绍。滕倍铎灵机一动——为何不用自己的特长制作一个直观形象的“转码秘籍”短视频?

说干就干,滕倍铎花了两小时完成了时长约2分钟的动画,并上传到网上,推送朋友圈。生动活泼的画面和语言将如何转码的过程呈现得一目了然,让很多人拍手称赞。动画推出后,收获了3万多的点击量。

谁还敢再说“00后”是小屁孩?这样随便一出手,就是一个“王炸”。

其实在南京,像滕倍铎这样发挥自身特长的青年志愿者还有很多。这群大人眼里中的“孩子”,正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我们长大了。

有他们在,中国一定行!

在全员核酸检测时,梁伟豪和吕睿杰两个“00后”搭档,负责信息登记和分组工作。一次,不知是手机网络问题还是操作失误,梁伟豪扫描了10位居民的身份证号,可在这10人做完检测后,身份信息数据突然没了,无法上传。梁伟豪说,他压根不知道这10位居民是谁,万一核酸检测结果有问题,茫茫人海去哪里找……

他越想越急,赶紧找到社区工作人员,吕睿杰也跑到出口,凭着印象拦住刚检测完的居民询问,随后社区工作人员也过来帮忙拦人。

就这样,“消失”的10人好不容易找到了。

这段小“插曲”让梁伟豪和吕睿杰上了心,第一次负责这么重要的事情,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责任”两字的沉甸甸。

为了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错误,两人商量后采取了“双保险”制:吕睿杰将待检居民带进来后,立刻到后门处候着,等资料全部上传成功后再放人出去;梁伟豪则在扫描完身份信息后,手机截屏保存,以防再发生上传失败的事。

付出汗水,收获成长。

南京发生疫情后,15岁的狄可馨立即跑到所在社区,希望能来做志愿者,社区给她安排的工作是电话调查。要核查的人很多,忙的时候一人要打几百个电话,每个电话都问同样的问题,天天说得口干舌燥。

狄可馨说:“我体会到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用自己的力量去做好一件件小事。”

采访中,还有很多“00后”告诉记者,做志愿者不仅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友谊。

19岁的蔡德雯,在南京开始全员核酸检测后,就奔走在多个检测点做志愿者。当排队居民不多,现场不那么忙的时候,她会悄悄拿起画笔,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手绘速写画像。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医务人员唐莉收到她的画像时,满满感动:“谢谢你,小才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要清晰描绘出“00后”的样子,却是一件困难的事,网络上也时常给他们贴上“自信”“叛逆”“另类”等标签。

南京团市委社会联络部(志愿者工作部)部长陶涛在工作中经常与“00后”打交道,她认为,与“80后”“90后”相比,“00后”生活在物质更为丰富的时代,但他们的斗志并没有因为较好的物质条件而被磨灭,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非常务实上进。他们对传统美德和主流价值观高度认同,善良宽容、自信自强、诚实守信都是他们的品质特点。他们生长在中国发展和进步最快的阶段,对国家发展有更多的体验感和认同感,所以常常能看到他们热血沸腾的样子,也常常感受他们骨血里的家国情怀。

陶涛说,所以,尽管知道做志愿者存在一定风险,但这些孩子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冲到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化为实际行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行!我们也完全相信,有他们在,中国一定行!

青年学者侯印国也有着相似的感受,“00后”最鲜明的特质是文化自信,他们的成长,伴随着北京奥运会、神舟飞船起飞、移动互联网爆发等彰显中国力量的重大事件,民族自豪感和本土文化认同感明显更强。他们更加爱党爱国,对国家、对社会有很强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冲到一线,以一种“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参加战“疫”,他们的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他们是可以托付的一代!

南报融媒体记者许琴王茸王婷婷余梦迪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