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自贸试验区迎来揭牌三周年——解码119.97平方公里热土的“关键词”
2022-08-29 09:15: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8月30日,江苏自贸试验区迎来揭牌三周年。三年前,这片119.97平方公里热土被寄予厚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三年后,江苏自贸试验区有哪些变化?答案藏在制度创新、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合等关键词中,也藏在每个关键词背后的数据、故事与细节中。

关键词一:创新

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

从“0”到“1”的跨越,常常发生在江苏自贸试验区。

近日,南京片区内企业江苏苏美达科技设备有限公司的8辆五菱牌MINI电动汽车在金陵海关通过全国通关一体化报关后,从广西勐腊口岸运往境外。南京获批江苏省唯一的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后,该公司于去年7月获批二手车出口资质,并成功实现江苏省二手车出口“破零第一单”,现如今出口目的地涉及23个国家。

“在‘一体化通关’模式下,我们出口车辆从申报到海关放行通关,全程用时不到1天。”苏美达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总经理钱有文说。据统计,自南京市获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以来,金陵海关已累计办理二手车出口504辆,货值8187万元人民币。

一项项制度创新的成果,不仅含金量高,而且深受企业欢迎。三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超过98%;全国复制推广的278项经验案例省落地实施率超过95%。三个片区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在国家部委完成备案、8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南京片区建成全国首个覆盖全生产要素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开放运营全国首家中小企业EDA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启用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原创知识产权认证平台,知识产权质押项目数占全国10%,服务企业6000余家,实现融资196亿元。苏州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研发或临床用对照样品登记管理办法》、长三角一体化特殊物品风评结果互认等试点;开发全国首个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发行全国首单中新合作自贸区债券。连云港片区首创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新模式;率先开行过境和出口两类国际班列,实现中亚地区主要站点全覆盖;成立国内首个海事海关危险品联合查验中心。

“创新的氛围弥漫于苏州片区,推动着各行各业的企业突破自我,跨越发展。”维益苏州隶属于全球奶油创始者、全球冷冻食品业先驱之一的维益集团。高温天气下,苏州片区企业维益食品(苏州)有限公司出品的网红甜点冰面包、冰乳酪收获一大批粉丝。

维益苏州相关负责人说,刚落户园区时,中国烘焙市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客户对奶油产品的需求还停留在口感好、操作性好的阶段。随着中国烘焙市场快速发展,客户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期待,助力行业发展提升,维益在新技术研发、供应链升级、超级产品打造等方面铆足劲儿向前跑。维益苏州在国内率先规模化生产冷冻蛋糕,并通过技术攻关开发了零反式脂肪酸,推出以食用植物油为油脂原料的非氢化奶油系列产品。

关键词二:开放

外贸外资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在苏州片区,如果看到一栋蒂凡尼蓝的玻璃建筑,那便是来自德国的企业儒拉玛特。1998年,儒拉玛特将迈入中国的第一步落在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江苏省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苏州片区所在地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全省近20%的省级总部和40%以上的外资研发中心。

“乘着自贸区建设的‘春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在多元化、数字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的步伐。”儒拉玛特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白世泰说,儒拉玛特(苏州)一直致力于非标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与生产,将来的自动化产线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构建——客户提出需求后,只需要在标准库里选择相应的工艺模块,进行快速组合即可。这样不仅可以加快交期,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

三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质态得到明显提升。2021年,自贸试验区完成外贸进出口5914.9亿元,占全省11.3%;实际使用外资24.1亿美元,占全省8.4%,外贸外资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我省制定出台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4个方面、38项政策措施,聚焦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

南京片区推动金融开放创新,落地江苏首批5000万美元的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基金和南京首批30亿元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成功上线全国自贸区首个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实现人民币跨境收付款全流程直通式处理。苏州片区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发挥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平台优势,加快共建“国际化走廊”,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集聚项目44个,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全面拓展。连云港片区在全国率先试点铜精矿保税混配项目落地投运;海域使用权与海上建(构)筑物一体登记率先试点;全省首家海洋食品质检中心正式落户。

连云港片区有港、有产、有城、有陆桥。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海港口岸和国际班列建设上深度探索。随着“一体两翼”组合大港格局全面拉开,眼下,徐圩港区30万吨级航道工程基本建成。近日,在连云港海关关员监管下,中国籍“大明湖”轮装载着近百万桶原油缓缓靠泊徐圩港区盛虹炼化码头,这是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以来的首艘进口油轮,也是迄今为止江苏口岸靠泊的最大外贸油轮。

“从今年5月项目投料开车成功以来,我们对原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会泳说,“虽然受到了疫情等因素影响,但炼化一体化项目生产进程并没有耽误,我们对石化产业基地的发展更有信心,下半年计划加大进口原油规模,预计20余批次,约500万吨。”

关键词三:融合

3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深耕

回望过去,正是开放与创新深度融合,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8月,南京片区企业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全球最大的动物模型供应商之一Charles River达成战略分销协议,成功牵手国际龙头打开海外市场。公司专攻实验小鼠研发、繁育,得益于南京片区“进境SPF实验鼠海关监管便利化套餐”这一制度创新成果,该公司在进口用于特定药物研发实验小鼠时,进口申请审批、隔离检疫的时间大幅缩短。

“小鼠的隔离检疫期从30天到14天的一个时间的缩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做科研实验。”集萃药康生产总监杨慧欣说。如今,该公司已成长为全球小鼠模型品系资源数量位居行业第一的高新技术企业,今年4月登陆科创板,成为南京首家上市的新型研发机构。

目前,江苏自贸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500家、占全省9.5%。三年来,累计新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0600余件,其中高端人才占比近30%。

为了全球引智,首创聘用外国人单位“红白灰”三色信用分类管理制度,为外籍人才提供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一站式”联办服务;设立全省首家国际人才服务中心、首个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基地,在全省首发“人才政策计算器”。

通过不断做强创新链、做优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形成了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其中,我省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类分级管理、生物医药国际执业资格比照认定国内职称、设立高风险特殊物品风险评估中心、成立区域伦理审查委员会等政策先后落地。

苏州片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2000家。苏州同心医疗完成全国第一个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工程样机,并建立了全国第一条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生产线;飞依诺科技打破了进口品牌垄断的高端超声市场,弥补了国产品牌在相关领域的短板……苏州片区所在地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以及产业、人才、技术3个专项竞争力,在全国215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均跃居首位。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首席科学家陈炳良表示,从耗时7年完成首款新药上市到产品不断迈向海外市场,信达生物远超同行企业的发展速度得益于相关部门对企业的持续关注。“一款新药从研发到抗体生成、申报评估等,要经历很多复杂的流程。正是有相关部门全程跟踪辅导,让我们少走弯路,才能大大缩短时间跨度。”

近日,全球生物医药发明专利TOP100榜单发布,来自连云港的企业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药业分别位列榜单第13位、第23位和第58位。未来,连云港片区将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结合“中华药港”建设,开展医药企业全生命周期政策研究,在药品检验、审评审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等领域进行布局。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