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联合推出“爱悦读•云分享——强国荐书”专栏,特邀省社科联、省文联、省作协、省科协、南京图书馆等单位支持,长期约请各大出版社总编辑、图书馆馆长、文化名家、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科名家、理论专家、科学家等各领域知名人士,结合自身阅读经历,为读者推荐一本好书。
今天为大家荐书的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陈文瑛,推荐书目:《跨越山海》,作者王轲玮,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少年小说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天然朴拙的底色和以小见大、以简驭繁、以情寓理、以趣蕴智的属性,在小说少年们的成长历程中,读者往往能发现自己或身边同龄人的影子,这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几乎不会是纯虚拟,大多乃至全部是有生活原型的,这就使得读者天然对少年小说有了亲近感和信赖感,这是少年小说立足的基础,也是它的文学特质。而少年小说的这种独特魅力和文学特质在《跨越山海》中反映得尤其明显。
《跨越山海》聚焦东西部教育结对协作,通过一群少年的成长、创业故事,反映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展现了少年们稚拙天真的校园生活、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以及迷茫懵懂的成长困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四川凉山地区和浙江省宁波市隔着千山万水,两地风土人情差异巨大。受助于东西部协作帮扶政策,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少年阿尔木古来到宁波市永海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求学,在这里,他结识了本地学生周星宇。两个少年个性突出,正如嗜辣如命与清水涮肉片一样格格不入,两人初相识,就因为误会大打出手。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共同面对各种挑战,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终于化敌为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部小说洋溢着独特的青春气息,迷惘与奋斗、懵懂与执着交相辉映,反映了当代少年挣扎向上的蓬勃生命力,揭示了两地一心、跨越山海、民族大融合的主题。
小说之所以人物能塑造得如此饱满立体,情节能如此生动抓人,除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最重要的是,作者王轲玮本身是一位“95后”人民教师,这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无尽的生命力。首先,他很年轻,又因为教书育人和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原因,他的身上始终葆有天真的少年气,这就让他从生理、现实环境以及心理等多个维度贴近当代少年,挖掘他们的生活细节,剖析他们的成长心理,了解他们的快乐或者困惑懵懂。第二点,也是这部小说能够成书的现实条件,那就是作者作为职高的教师,真正接触到了越山至海的大凉山学生,了解学生之间的暗流涌动,对两地学生各自的生理、心理差异都有详细了解,因而,小说中的人物都有现实原型,因而人物都鲜活灵动,杜绝了“脸谱化”,这恰好反映了开篇所讲的少年小说的文学特质。另外,“彝家新寨”项目、维护短视频账号、直播助农、创业比赛……小说中的这些细节描绘得十分详细,无不体现时代印记。
除了情节细腻生动、人物鲜活饱满,《跨越山海》更高层次的魅力或者说社会价值,在于其揭示了民族大融合的主旨。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小说中,苦荞粑粑、坨坨肉、敬酒歌、达体舞、火把节等描写,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山海相接有时并非恰好严丝合缝,而是伴随着山的呼啸、海的嚎叫,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不同生活习惯之间的摩擦,都体现了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差异,在对这种差异的处理上,作者非常巧妙地通过少年们的成长经历做了柔和化处理——两地学生在心理、成长经历和民族文化上虽然有差异,但他们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体现出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民族大融合的主题。
因此,《跨越山海》并非传统意义上一味追求的团圆颂,而是在冲突之中寻求融合的答案书,同时,也为当代少年儿童送去奋发成长的养分和不断进取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