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联合推出“爱悦读•云分享——强国荐书”专栏,特邀省社科联、省文联、省作协、省科协、南京图书馆等单位支持,长期约请各大出版社总编辑、图书馆馆长、文化名家、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科名家、理论专家、科学家等各领域知名人士,结合自身阅读经历,为读者推荐一本好书。
今天为大家荐书的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孙蚌珠。推荐书目:《理解中国》,作者何畏、徐军等。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作了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的重要指示,其中明确了“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不断斗争中开辟前进道路的。思政课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近期,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畏、徐军等撰著的《理解中国》(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在总结“理解中国”课程教学成果的基础上,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实践性,聚焦批判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等错误社会思潮,强化对当代青年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引领、理论辨析和现实指导,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重要指示要求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值得关注。
该书体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具有针对性。该书直面和批判的都是对广大青年学生最具迷惑性、最具干扰性、最具侵蚀性的错误社会思潮,无论是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还是历史虚无主义,都对青年学生思想产生了较大消极影响。从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出发,找到困扰学生的“真问题”,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与学生思想实际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这样有助于帮助他们真正把握错误社会思潮的荒谬本质,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坚持教研统一,具有学术性。该书各专题的设计以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青年学生个性化问题、特殊性需求和普遍化困惑的总结凝练,形成了来自教学一线和学生心声的研究成果,用学术讲政治,较好地讲清了学理哲理道理。三是坚持贴近学生,具有亲和力。该书立足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习惯,创新教材编写的体例格式,每个专题除了学理分析和理论阐述外,还列举了大量与青年学生息息相关的具体案例,并设立了阅读延伸、资料链接、知识链接、学习金句等栏目,帮助青年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不断增强思政课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我们既要坚持从正面讲道理,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守好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同时,也要在破解错误思潮中讲“道理”,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错误思潮的辨析能力,真正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育人要求。在这个意义上,该书的出版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高青年学生辨识错误社会思潮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仰、信念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