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荐书丨王振羽荐《滹沱河畔》:波回雁叫夕阳滩
2024-05-06 14:1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编者按:“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联合推出“爱悦读•云分享——强国荐书”专栏,特邀省社科联、省文联、省作协、省科协、南京图书馆等单位支持,长期约请各大出版社总编辑、图书馆馆长、文化名家、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科名家、理论专家、科学家等各领域知名人士,结合自身阅读经历,为读者推荐一本好书。

今天为大家荐书的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国家一级作家王振羽,推荐书目:《滹沱河畔》,李红梅、史宝强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从古到今,任何一个新政权的建立,都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都需要众星拱月,群策群力。不说前三皇后五帝,春秋、战国,纷纷扰扰,激烈博弈,终归于秦,也是旷日持久,血流成河。秦始皇期待长治久安,万世不竭,可历史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不到二世,就分崩离析,一朝瓦解。陈胜、吴广作为铺垫、序章,刘邦、项羽再度交锋,最终是刘邦胜出,所谓楚汉之争,也很惨烈悲壮呢。

到了西汉末年,又是礼崩乐坏,乌烟瘴气。刘秀崛起,也非一日之功。且说刘秀终于脱离更始帝,单枪匹马,来到河北无定河边(被称作永定河是在康熙帝之后了)不少人蜂拥而至,有故旧,有亲朋,有曾经的政治对手,也有眼光长远的押注者,等等,等等,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刘秀曾开玩笑地对仆仆风尘赶来的邓禹说,你看到形势好转,就积极而来,想做什么大官啊?大致在刘秀称帝1923年之后,饱经忧患历尽沧桑的中国在尝试过所谓的戊戌变法、东南互保、辛亥革命、共和肇造、中日战争后,又再次迈上了新的历史门槛,中国究竟往何处去?中国的前途在哪里?

1949年开国大典之前,除了三大战场上的厮杀掰手腕之外,并不起眼的滹沱河畔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是“五一口号”?迄今仍有一年一度召开的全国两会政治体制的“政治协商”源自何处?何时?在这中间有着怎样的设计、磨合、切磋到最终的成型、出炉?

李红梅等在《向北方》后又推出主题出版物《滹沱河畔》,再说华北平原之上有着西柏坡与李家庄、城南庄这样的凡常普通的小小村落,曾经见证过历史云烟沧桑巨变,曾经目睹过共和国缔造者们的殚精竭虑大气磅礴,堪称《向北方》的姊妹篇,也是奉献给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一份厚礼。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多以鸦片战争为起始,此后的中国,沉沦与觉醒交织,内忧与外患并存,愚昧麻木与探索求变,中西激荡,血雨腥风,林则徐的销烟,冯子材的大刀,甲午海战的一败涂地,菜市口的血迹斑斑,更有西方思想、技术的大量涌入交融,而到了庚子之年的再度大危机,又说立宪,推动变革,似乎为时已晚。

武昌起义,民国成立,显示出借鉴西方政党体制在古老中国的蓬勃力量。民国鸣锣开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次第而来。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宣告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在一些人眼中还不以为然,熟视无睹。而形势比人强,此后经年,日本投降之后,自以为胜券在握的蒋介石等是多么自信满满、顾盼自雄啊。重庆谈判,咄咄逼人。虽然有双十协定,却近乎一纸空文。历史的演进出乎不少人的预料,对决摊牌,较量高下,不到三年多时间,已经基本上大局已定,水落石出。

1948年的五一前夕,也是在华北涉县的一个小村落里,在此驻扎的新华社负责人致电中央:五一将至,中央有何重大决策发布?这一负责人是谁?廖承志,廖仲恺与何香凝的公子,据说,他也曾叫何柳华,多年后有让他担任国家副主席的设想,而他猝然去世在1983年,还有以他的名义致信蒋经国,畅谈两岸统一血浓于水,轰动一时。

廖承志此一被称作不大“雅致”,甚至有点“吊儿郎当”的电报,却促成了大战决战前夕与进行之中的第二战场迅速有序地开辟,有人概括为统战,也不无道理,三大法宝之一嘛。打仗,统战,为新政权的诞生左右加持,相得益彰。作为大政治家、大战略家的毛泽东注意到了廖承志的电报,他在他人起草的文稿之上胸有全局字斟句酌仔细修改,“五一口号”隆重出炉,昭告天下。

李红梅等所著《滹沱河畔》聚焦“五一口号”,诠释解读“五一口号”第五条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又不拘泥局限于此,中共中央自陕北转移到华北,延河之北到了滹沱河畔,延安的撤离,中央工委的成立与选址,以前文本,多有介绍,李红梅对此作为背景铺垫,不可或缺。

时间年轮到了1948年,76年前,形势的推进真是势如破竹瞬息万变,战场上要较量搏斗,战场之外也要积极推进不容贻误时机。这才有了或哈尔滨,或李家庄,大量招邀各方人士的汇聚奔赴。李济深、沈钧儒等人物,在《向北方》中已经有了详尽叙述,自香港到东北,人员众多,批次繁杂,如此巨大的迁移过程,令人侧目。《滹沱河畔》以吴晗夫妇、周建人一家、楚图南、葛志成、张曼筠、胡愈之沈兹九夫妇、媒体人杨刚、宦乡、翦伯赞、田汉安娥夫妇、胡风、张申府的前妻刘清扬、北平四教授张东荪费孝通雷洁琼严景耀等人为例,叙述他们来到滹沱河边的不同经历,又兼及他们在当时中国时局中的地位影响,到了李家庄,环境改变,一切新奇,而对未来国家成立架构的期待、设想,并非一呼百应,水到渠成。

吴晗曾经坦言:在蒋介石统治区生活的日子里,对蒋介石的以党治国,独裁专政,万岁百岁,极端厌恶,听了恶心。初到解放区,听到专政,拥护共产党,毛主席万岁,很不习惯,心里以为好是好,何必搞这套形式。这是因为我不了解政权的本质面目,一个是反人民的,一个是为人民服务的,单从形式而不从本质去接受,自然会发生这种错觉。其实是我当时还没有和解放了的人民感情完全在一起,还没有体会到解放了的人民的真实感情。

沟通、交流,征求意见,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共识,这样的复杂过程,现在说来好像云淡风轻,而在当时却并非如此一目了然天高云淡。当时的南京,也在选举开会,而中国共产党谋画新中国的“四梁八柱”也终于水落石出,作者以“新世界见闻”“李家庄的新生活”“为新中国奠基”“从西柏坡到天安门”四个篇章的篇幅,叙述这一过程,故事多多,开卷有益。另,书中说到毛泽东准备访问苏联的计划搁浅,也说到米高扬的到访,还说到胡愈之对时局走向的观察与毛泽东的会晤,李维汉若不披露此事,还真是一大秘辛呢。

滹沱新涨水光寒,蔓草平沙漾翠澜。夹岸屯田何处是,波回雁叫夕阳滩。时过76载,站在滹沱河边,眺望西柏坡,漫步李家庄,重温历史往事,瞩目桑田沧海,令人感慨不已。

责任编辑:王迅 崔欣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