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苏”香丨左健伟:“如今的朋友圈,或许就是明日的史料库”
2025-04-28 17: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4月27日下午,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内,举办了一场以“中国历史记载体系与新时代个人史价值”为主题的文化沙龙。此为“读经典・悦分享”强国读书会系列活动之一,由南京市栖霞区文联联合多方主办,学界、文艺界代表及众多文学爱好者齐聚,共同探寻个人史书写在宏大历史叙事中的独特意义。

“历史的温度,常常隐匿于正史未载的角落。”本次文化沙龙活动以讲座形式呈现,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左健伟担任主讲人。一开场,左健伟便点明个人书写的独特价值。他举例说:“康熙年间一封家书中关于‘米价腾贵,树皮尽剥’的记述,与史书中‘岁大饥’的简略记载形成鲜明对比。从家书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灾年里普通家庭的艰难处境。”他表示,中国历史记载体系庞大而多元,个人史看似微小,实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文人笔记、日记、家书等个人史资料,虽然内容零散,却有着独特魅力。这些微观叙事,让历史不再是空洞的宏大框架,而是变成了有血有肉、充满温度的生命史。”生动举例让在场听众深刻认识到个人书写对丰富历史内涵的重要性。

左健伟表示,历史事件是多维度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但传统历史记录往往无法完全展现。“现存史料经过后人筛选和解读,不同时代的学者和研究者会因立场和价值观的不同,对史料的选择和解读产生偏差,而微观内容对于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至关重要。”左健伟的分析层层递进,逻辑严谨,让听众们对传统历史记载体系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当谈及新时代个人史的价值,左健伟说:“在当今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全民修史’成为可能。抖音博主用短视频记录祖辈的纺织厂故事,年轻人在小红书分享家族老照片里的粮票记忆,这些都是个人史记录与传播的生动体现。”他强调,当下的历史研究正迫切需要个人史的补充,建设者的口述录音、乡镇教师的教学日记,乃至普通人的Vlog,都为学术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如今的朋友圈,或许就是明日的史料库。”他特别提及栖霞作家方政、管秋惠等人主编的《栖霞文史》,书中对明代工匠的重构,正是基于《江宁府志》的零星记载,这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更是以个人视角激活沉睡的历史档案。

栖霞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杜巍在活动中表达了对文学扎根时代、扎根人民的殷切期望:“当文学创作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文字方能成为映照时代的明镜。”

今后,强国读书会系列活动将进一步整合省市平台资源,推动“强国读书会”品牌活动在全省落地,通过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营造浓厚的热爱阅读、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助力打造书香江苏,让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全社会焕发出蓬勃生机。

责任编辑:翟玉佳 崔欣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