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型青年主流媒体,如何用好自身优势,提升面向青少年的网上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6月27日,在第二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报业体制机制创新与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分论坛上,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张坤带来了《“青春元宇宙”新文化业态提升引领力服务力——中国青年报社可视化融合改革的创新探索》的主题分享。
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张坤 邵丹/摄
2022年,中青报打造了“大思政课”云平台,开设青年大学习、青年团课、思政慕课等七大板块,贯通PC端、客户端、报纸版面,用鲜活生动的视听语言、前沿媒体技术手段和高黏性融媒互动性产品触达青年,推动青年群体意识形态工作实现新发展。
中青报还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新模式,先后发起旨在联络全国校园媒体的中青校媒、联络创业社团的KAB创业教育办公室,覆盖范围遍布全国几千所高校。
“这支校园通联队伍,与基层共青团的通联队伍共同构成了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服务大局的重要渠道和力量,也成为承担青年外交、国际传播使命的有生力量,成为支撑中青报发展的两翼。”张坤说。
此外,中青报还建立“团团微就业”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平台,已覆盖400多个城市。同时,积极承办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等各类国际青年活动,搭建中国与相关国家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引导中外青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讲好中国青年故事。
不止于此,中青报与国内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企业等顶尖机构共建可视化协同创新融合实验室,用新技术搭建更多平台服务青年。
紧跟产业文化趋势,中青报打造集“青年、文化、科教、数据、创新”五大要素于一体的“产学媒研用”内容生态产业链,创造青年文化消费新需求。如今,中青报打造的多个文化新业态和线下场景,已成为服务青少年、服务社区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接下来,中青报将继续自我革命、守正创新,担负起新的青春文化使命,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张坤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黄泽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