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无锡:从“会”种地到“慧”种地,鱼米之乡一派好“丰”景
2024-09-20 14:15:00  来源:无锡新传媒  
1
听新闻

清晨,阳光洒在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一处200多亩的稻田里,给每一根稻穗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种粮大户邓如明手持一把镰刀,踏上了日常巡田之旅。这份对土地的深情与呵护,正是他连续三年实现小麦亩均产量超500公斤高产的秘诀之一。

邓如明的故事如同现代农业画卷中的一抹亮色,引领我们穿越时光,见证从肩扛手挑的农耕岁月迈向科技赋能的丰收时代。无锡农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和成就,走在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前列,铺展开一幅新鱼米之乡画卷。

粮食增产,夯实供给“基石”

“记得我刚工作时,上世纪90年代末小麦的目标产量是275公斤/亩,近几年亩产超过500公斤的高产田块不在少数。”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李育娟介绍,去年测产的徐霞客镇北渚村高产攻关田种植的扬麦34平均亩产达617.8公斤,其中最高亩产达639.1公斤,创下了无锡小麦高产新纪录。

统计数据显示,小麦单产从1949年的81斤/亩跃升至如今的数百公斤乃至刷新纪录的639.1公斤/亩,这不仅仅是数字的飞跃,更是农业科技与农民智慧的展现。

扬麦33、扬麦34、扬麦25,嘉锡优610、苏香粳100……作为江南地区稻麦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等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太湖水稻示范园每年都有近30个稻麦品种(系)开展试验示范种植推广。

上世纪90年代还是扬麦158“一统天下”,水稻每个县区只有一两个主要品种,现如今可供农户们选择的优质稻麦品种越来越多。“特别是‘南粳46’的育成,不仅让江南地区的稻米品质实现了质的飞跃,更让无锡人的餐桌上多了几分软糯与香甜。无锡优良食味品种稻米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经占到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5%。”李育娟介绍,优质品种遍地开花,无锡的粮食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多彩田园,绘就“斑斓画卷”

如果说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基本盘”,那么经济作物的多样化则是无锡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四季更迭中,无锡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展现出“春品阳羡茶香,夏尝蜜桃果鲜,秋赏菊黄蟹肥,冬观水乡渔韵”的生动场景。

斗山“茶四代”朱一鸣见证了茶园从粗放经营到科学管理的转变。接手茶园后,朱一鸣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不断改良茶树品种、提高种植密度、丰富茶产品品种。“新品种的发芽率是老品种的2至3倍,改良后200亩茶园的产量相当于传统800亩茶园的产量!”朱一鸣说。今年夏天,先进的水肥一体滴灌设备和黄豆套种技术成功抵御了高温“烤验”。即将引进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预示着茶叶生产又将得到一次升级。

茶叶产量从1949年的175吨增长到2023年的4169吨,水果产量更是从4133吨飙升至18.54万吨……除了产量大幅增长外,无锡农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精细蔬菜、特种水产、花卉园艺等齐头并进,蓝莓、碧根果、蛹虫草、火龙果、猕猴桃、菲油果等“外来户”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结出硕果。

“铁牛”驰骋,领跑现代农业

月初,锡城稻田中的水稻正处于抽穗期,太湖水稻园正在开展稻瘟病等病害飞防作业,植保无人机挥舞着翅膀,精准地将药剂喷洒至指定田块。园区生产技术负责人蒋珑表示:“2016年园区引进了首台植保无人机,标志着精准农业迈入新时代,至今机器已经更新了七八代。载重量从最初的10升提升至如今的60升,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即可完成200亩的飞防任务。”

1949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仅有1.57万千瓦,2023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0.20万千瓦。从最初的犁、耙、平板独轮车等简陋农具,到覆盖耕种管收全过程的全套智能化设备,天差地别的数字背后,是无锡的农业机械化水平翻天覆地的飞跃。

在严家桥村600亩“无人化”农场里,“选种有选种机、育秧有育秧机,还有插秧机、耕地机、耙地机、收割机等,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羊尖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科介绍,以前种粮都靠手感、经验和体力,现在靠的是遥感和算力,整地、播种、施肥等都有无人设备作为“新帮手”。

在农场的“农业生产数字化服务管理系统”界面上,有了“物联网+监测设备+系统”的数字赋能,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知道农作物的长势与行情,一旦病虫害入侵还会及时报警,“入侵的是哪种病虫、需要如何防治,都一清二楚。”

记者了解到,目前,无锡正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行动,建成市级以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6个,全市特色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6%以上。农业新科技正全方位、更高效地助力着农业发展,让无锡农人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潘凡)

标签:
责编:吕霞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