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到合肥考察,均调研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等情况并提出明确要求。
十余年来,在科技创新强劲推动下,曾被调侃为“大县城”的省会城市合肥,似一匹“黑马”连跨台阶、连续进位——全市生产总值2006年破千亿关口后,在2020年跃入万亿之门。今年,在科技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中,合肥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前十名。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科创先锋”合肥如何落笔?
策源:从科学岛到科学城
合肥西北郊,董铺水库畔,科学岛三面环水、草木葱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约2700名员工,在这方静谧天地潜心科研。
该研究院下设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7个研究单元,拥有30多个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成运行两个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
大科学装置,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国家统筹布局,为高水平研究活动提供长期运行服务。例如,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利用EAST所做的研究,目标是在地球上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就像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那样——开发近乎无限而清洁的新能源。
记者到访时,几名科研人员正给EAST做维护,准备启动新一轮实验。这个高约11米、直径约8米,俗称“人造太阳”的科研重器,稳定运行18年来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2023年4月12日,EAST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式运行新的世界纪录。“20时52分按下启动键,21时实验成功。”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普主管蔡其敏强调,“时间我记得非常清楚。”
上一次刷新世界纪录的瞬间,他也铭记在心。那是2021年5月28日2时59分,EAST实现1.2亿摄氏度101秒等离子体运行,“凌晨,小岛上气氛热烈,科学家们激情满满”。
伴随科学家们激情逐梦“能源自由”,又一个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在EAST北侧约4公里处正加紧建设。CRAFT又名“夸父”,其使命是为下一代“人造太阳”研制“发动机”。“夸父”立足处,是正在兴建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
未来大科学城位于合肥滨湖科学城北部,在1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高水平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深空科学城、科学家小镇、科学中心总部园区、科大天都校区等项目。该市已有、在建和预研的大科学装置共计13个,其中9个布局在未来大科学城。
从一个岛扩大至一个城,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合肥,以重器筑基,提高科技创新策源力,为新质生产力深根固本提供广袤土壤。
转化:多元主体一路陪伴
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的科研是长期工程,但“沿途下蛋”可将阶段性成果及时转化为创新产业。
2014年6月,合肥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成立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10年来,该院先后孵化培育400多家企业,在直接参股的188家企业中,半数企业的科创团队来自科学岛。
安徽中科海奥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人造太阳”的高功率电力电子技术为支撑,开发基于AI技术的能量管理系统,提供智慧绿色能源和零碳园区解决方案。公司2009年成立,现已进入上市辅导期。公司资产部负责人叶东忙里偷闲告诉记者,公司创始人陈滋健曾在科学岛上读硕士、博士并工作几年,参与国家课题研究,直至研究所鼓励他进行技术产业化才离开科学岛。
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的路上,这座城市有众多“陪伴者”。
巢湖之滨,坐落着全国首个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此参观,了解安徽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安徽创新馆包括3栋独立场馆,它们分别承担展览展示、转化服务和综合服务功能。2号馆内设有安徽科技大市场、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平台。安徽科技大市场建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倩介绍:“安徽创新馆建立了技术开发、转化交易、项目孵化与展示推广‘四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到今年11月,科技大市场在全省布局16个线下分市场,安排项目经理团队挖掘需求、开展产学研对接等活动,还在合肥建了3个硬科技孵化器,构建从孵化培育到展示推广的闭环。”
2021年6月,在央视一档节目中,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谈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写的歌里说合肥“科里科气”,因为科技创新已成为合肥最大的标识、动能和潜力。在合肥采访,记者发现“科里科气”这个词早已从歌里、网上落了地。今年11月底,冠名“科里科气·科创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办到第83期。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的科创驿站,用“科里科气”命名。在科学岛路与琼阳路交叉口、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西门对面,记者路遇两家“科里科气”科创驿站。
合肥是“养人的地方”,亦是创新的摇篮。去年,合肥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3家,增量居全国第二;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总数居全国第四;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200亿元……这些数据,意味着更多科创资源将变成发展优势。
未来:勇当新赛道领跑者
立志成为国际领先的量子科学、产业“双高地”的合肥,产生了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等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也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三大方向形成产业雏形。
在国内唯一的量子领域上市公司——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户服务部工程师陶辉辉进公司10年,亲见亲历量子技术的进步,如量子密钥分发设备迭代升级,仅从外观看,已经由冰柜大小压缩至比笔记本电脑略大。客户分布的行业、地区增加。因公司承接了一段长距离电网的信息加密传输业务,最近他经常跑浙江。
量子技术高深难懂,但量子应用已悄然进入生活。例如,升级手机里的SIM卡或者换用定制手机,开通运营商的“量子密话”业务,人们便可拨打基于量子技术的加密电话。国盾量子公司董事长应勇深有感慨:“2009年公司成立以来,从做产品,到做示范应用,再到做商业推广,我们铺垫了很久,才走到今天这个产业起步期。我们坚信,量子科技是有价值的。”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科技局副局长季超介绍,合肥高新区现有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8家,全国首个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也挂牌运营。合肥已成为国内量子产业集聚地。
合肥的“科里科气”不仅在产业园,甚至进了公园。由机场改建而来、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的骆岗公园内,草地上有一些“无人机索降点”。这些约1平方米的橙色“地垫”,是顾客所点外卖从天而降之处。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的办公场所,就在一个索降点附近。该中心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合肥市政府牵头设立的重大创新平台,2022年11月挂牌,去年开始实体化运行。
“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是继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后,合肥获得的又一个重大机遇。两大机遇,分别侧重科技的原始创新、产业的体系创新。”该中心执行主任程羽说,“体系创新就要充分整合发挥央企国企在行业的领军优势、民营企业在灵活创新上的机制优势和地方政府在资源整合配置上的效率优势,让创新落地性更强、效率更高、结果更好。”
目前,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从场景入手,在骆岗公园探索一个集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无人智能装备运行场景的全空间无人体系。11月,位于骆岗公园内的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落成。
“把场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是合肥的新打法。”在程羽眼中,“骆岗公园是城市会客厅、百姓休息地、儿童游乐园,还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的场景实验室。”在记者看来,骆岗公园也是一个窗口,透过它能看到一座城市的雄心。
记者手记 >>>
可贵的“科里科气”
科学岛、创新馆、马路上的无人快递车、电梯里的虚拟按键……合肥的“科里科气”似乎无处不在。
这份气质,从何而来?
来自于担当。自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迁入、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成立,合肥便将服务好高校院所、保障科研育人视为责任。近年来,合肥全力以赴承接国家赋予的科技创新战略使命,全市财政支出中科技投入占比、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均居全国城市前列。勇于担当,也抓住了发展机遇。
来自于坚持。在“无人区”,科研人员瞄准攻坚目标,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对未来产业,政府部门不计眼前得失,出政策、配专班坚定支持。秉持“长期主义”,换来重大科技成果涌现、高新产业强势增长。敢于坚持,方能打开发展上限。
“科里科气”是对城市气质的诠释,更是对科技创新的赞美。不同城市风格气质不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打法”不同,但内核都应是执着于科技创新。
记者 徐冠英 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