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滁州市认真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牢牢把握与上海杨浦、南京等地合作的契机,将更多的优质科教资源导入滁州,提升全市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在区域创新发展、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构建共同发展新格局。
深化区域协同创新
加强与上海高校合作。与上海市杨浦区签署《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上海杨浦—安徽滁州”协同创新新机制,共建“科创+产业”伙伴园区、打造“研发制造飞地”等。与上海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明光凹凸棒土产业研究院等。与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合作共建的贝克勒尔光伏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为滁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撑。
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建设,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加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加快推进南航先进直升机研发制造等重点项目落户滁州科创城。加快建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等一批科创平台。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航空产业规划编制,有效配合南京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推进工作。
强化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启用上海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连续开展“揭榜挂帅”“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发布和推介滁州市揭榜挂帅技术需求和产业人才需求,来自新加坡、瑞典等国内外 200 多名高端人才,中科院、上海交大等 100 多个专家团队纷纷竞榜。已有43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成功揭榜、金额超1.2亿元。引入长三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52 项,获批省科技重大专项 7 个。
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
省内外院所合作成果丰。积极开展与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的合作,与中科大签署“鲲鹏计划”合作协议,合肥工业大学先进控制技术研究所微特电机实验室启动建设,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揭牌成立,安徽科技学院滁州校区未来学院建设提速加码,滁州市高端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与此同时,长光所滁州高端智能装备研究院、重庆科研院滁州分院、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等已建成运营;南京大学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长研究院、省半导体与智能传感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有序推进。
大院大所合作有新奇效。近三年共开展产学研合作近300项。在合作类型上,多数为“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科研院所、国字号龙头机构等创新资源丰厚、科技要素富集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覆盖上,主要分布在光伏、半导体、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医药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健康食品等滁州市八大产业链,契合滁州经济发展战略与方向。在合作对象分布上,囊括了上海、南京、合肥、西安等国内知名创新高地,通过这些智力支撑,有效弥补了滁州科技创新资源禀赋欠缺的短板。
“四链”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八大产业链强链补链攻坚项目”,支持企业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促进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一年来,共立项19个项目,安排经费1820万元,其中有8个项目由企业和长三角高校院所合作攻关,如:立光电子与东南大学合作、星恒电源(滁州)与苏州大学合作、安徽天康(集团)与扬州大学合作等。
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重点围绕高校成果转化、企业购买技术等方面,制定专门预算,对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奖补。发挥滁州市创新发展研究院作用,围绕本市智能家电制造产业、非金属矿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采取定向委托形式引进2个科学家团队在滁注册研究院公司。
人才链资金链高效对接。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力度,成功从“长三角”等地引进高庆国“粘结钕铁硼永磁体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团队和朱跃钊“有机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45个团队。设立2.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在滁创新创业项目,累计支持人才团队90个,累计扶持项目45个、投资金额近2亿元。(滁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