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亚:谢谢章主席的精彩演讲。由于时间关系,章先生准备了丰富的内容,没有完全地展开。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态文明的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对于生态文明如此的担忧、焦虑,因为我们对于脚下的这方故乡得土地爱的深沉。再次把掌声送给章先生。非常感谢八位嘉宾结合各自专业所长,做了非常精彩的主旨演讲,从他们的分享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各位关注家乡发展的拳拳热情,参与家乡建设的赤子之心,促进交流合作的潜在能量。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八位嘉宾表示感谢!
王晓亚:谢谢章主席的精彩演讲。由于时间关系,章先生准备了丰富的内容,没有完全地展开。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态文明的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对于生态文明如此的担忧、焦虑,因为我们对于脚下的这方故乡得土地爱的深沉。再次把掌声送给章先生。非常感谢八位嘉宾结合各自专业所长,做了非常精彩的主旨演讲,从他们的分享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各位关注家乡发展的拳拳热情,参与家乡建设的赤子之心,促进交流合作的潜在能量。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八位嘉宾表示感谢!
章新胜:我这里重点要介绍一个“道法自然”办法,所有的技术、工程、法律、社会、文化、政治解决方案都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条件下来进行。另外提一下教育方面的意见,首先,高校的引领和先导作用,需要大学培养。第二,生态文明可以说是21世纪人类要解决的最大的难题,这是一个百年大计,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断努力,所以要从娃娃们抓起,要融入到中小学教育的初始阶段。第三既然是文明形态就需要全民的觉醒,所以终生教育和全民教育,作为我们教育支撑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第四生态文明教育的根本是价值取向和人格的转变。这四点,我觉得江苏有完全条件引领。
章新胜:第三次产业革命真正是一次能源革命,到2050年碳排放要为零。“五位一体”下的五个转变,从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从经济资本到自然资本的转型,从资源掠取到可持续利用的转型,从碳密集型发展到碳敏感性发展的转型,从大投入、大消耗、大消费到低能耗、可循环、可再生的能源模式的转型。
章新胜:但是在生态文明理解上还有三个误区:第一把生态文明仅作为一个条线的工作,仍停留在环保层面。第二认为绿色增长、生态文明,成本太大,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第三只重视了生态,忽视了对新文明形态的觉醒。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经济和发展之路。它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最根本的一条和如何理解“五位一体”的问题,比如融入经济的问题,我们现在在谈的所有高新技术的出现包括循环经济、消费模式转变、分享经济等等的出现,可以说都是生态文明新的生产力标准。
章新胜:雨果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莫过于应势而生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要增强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中国为什么会提出生态文明?首先是自身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人民的需求从物质产品到精神产品以及到优质生态产品,在十九大阐述得非常清楚。大投入、大消耗、大消费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绿色转型和绿色增长是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转变固化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主流发展模式。
章新胜:先说第一个,古人就有这样非常前瞻的说法“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现在生物多样性迅速地消失,我们每个人都看到小时候的长江,家乡的河蚌,太湖里可以游泳的有多少物种。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很多物种在消失。这就使我们想到,自然灾害来得这么频繁、这么极端,是什么原因?我们目睹了目前全球暴雨、干旱频繁以及强度都在增加。 这对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出行模式会带来什么样新的改变?将会是史无前例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采取的措施时间窗口越来越短暂。我所服务的组织世界自然灾害保护联盟是1948年成立的,有1.5万多个科学家、专家学者。要成立这么一个机构,来专门研究和应对如何保护我们对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地球。
章新胜:三是想提两点建议,一是就如何发挥江苏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修复自身的生态系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生态产业和生态产品,提一点建议。第二要真正使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高校的使命,高校的引领教育的支撑和青年一代的使命。
章新胜:一是为什么说现在世界处于一个百年不遇的大变局,这个变局是什么特点,走势和方向是什么。二是如何理解我国独有的生态文明,为什么说绿色增长和绿色转型是必要的途径,为什么说生态文明是解决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惑的必由之路。
章新胜: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江苏的老乡,今天这个机会很难得,时间关系,我主要想讲三个问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章新胜发表题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旨演讲。
王晓亚:常女士的精彩演讲,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打开了新的视野。谢谢常女士。接下来,我们有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章新胜先生。章先生曾任苏州市市长、教育部副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会主席等职。
常晖:所以用一句话总结,希望江苏文化能够点亮欧洲星空,因为江苏不应该是隐性冠军,江苏应该站在世界文化舞台的中央,谢谢大家。
常晖:我生活在奥地利,如果江苏对奥地利感兴趣,这三个方案是可以实现的。例如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多瑙河谷WACHAU”;与维也纳应用技术大学形成智能化/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把江苏文化艺术嵌入奥地利各州的夏季文化艺术节。
常晖:坐起来肯定不容易。因为要打造这样的一个江苏文化品牌,还是需要很多力量来对接的,尤其是我们已经在欧洲生活的人士很愿意为家乡做贡献,也许可以帮助江苏更好更快地去对接一些机构和平台,可以让江苏更快进入欧洲主流文化。所以,我也希望江苏政府能够提携旅欧江苏人才,支持海外江苏联谊会。在欧洲不容易,江苏人都很棒,但是比较少。
常晖:古镇在欧洲当地非常强调文创,把以前的传统和现在的文化融合在一起,都做得很好。中国怎么走进去?江苏是一个水的大省,水文化水资源那么丰富,这些在我想象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不是我们唱独台戏,而是要参与,参与欧洲的音乐节、艺术界、文化智库论坛、欧洲古镇的传统节日活动,可以进驻欧洲博物馆等机构。
常晖:中国人喜欢到欧洲去举办书法绘画展、音乐艺术界、走进博物馆,如何与当地通过文化对话得到深入交流,产生影响力,也是一个课题。
常晖:江苏这些年来强调走进去、引进来,这些年和很多智库人士打交道,江苏可以借鉴很多欧洲的优势,并且达成互惠交流。比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基础教育方面,欧洲非常强调公共教育阶段的美誉和社会导致,职业教育一头在学校一头在企业,高效项目,江苏是高校大省,但如何以江苏为专题做好项目,这还是可以值得探讨的。
常晖:所以我觉得要想让江苏文化走向海外,并且达成可持续发展,应该更多入乡随俗,勇敢地走进当地的主流,融入当地的活动,参与当地的节日。
常晖: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活动是南京来维也纳的活动。我在南京大学学习生活工作了很多年,所以就去参加了。发现南京有很多创新活动等着和维也纳公司对接,但是因为时间仓促,西方人做事要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规划,而中国人比较激动。而且他们没有使用专业公司来策划,所以从人员安排到细节,我觉得没有特别到位,现场来宾寥寥无几,非常可惜。
常晖:所以我在想,民族的要成为国际的,被不同文化接纳,应该有形成共识的契合点。在海外搞一次演出或者一个图片展、一次推介会,是否有有效?据我了解,经费不少,但是效果不一定特别满意,来捧场的往往是很多华侨华人,但是如何有持续性的发展,如何落地深耕?我觉得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有一个问号。
常晖:如果让中国的东西让西方人了解。比如中国美术意境这样的说法,西方人是否可以真正地了解?我想给大家看几幅书法作品,是我朋友的作品。我不知道大家最喜欢哪个作品,我在欧洲做了一些调研,眼前的作品,我觉得合乎中国人的人文情怀。但是我发现欧洲人最不欣赏的就是这个作品,欧洲人说这是什么?大片的空白,不知所云。他们最爱这个作品,不知道什么字,但是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作品让他们的感官对画面产生了愉悦和共鸣。
常晖:交流离不开人,无论政经还是文化,要打造自己的国际形象,首先有政府政策的推动,但是也要靠有志之士搭建平台。这里有一个句话,民族就是世界的,就是国际的,是不是可以打个问号?
常晖:相比而言,江苏人从战略机制到整个行动起来,似乎都少了一些冒进,多了一些低调,甚至矜持。我在想眼下的江苏,是不是可以跳出舒适区,精心策划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好地用在刀刃上,让江苏更好走出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江苏,这样才符合江苏文化大省的形象。
常晖:生活在欧洲也将近30年了,我深刻感受到国力强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些年我发现有不少省份包括浙江、四川、山东、陕西等,他们在欧洲进行文化推进的风格都是敢想敢为,从文旅到经济,从科技对话到产业落地,活动都非常精彩,做法也非常专业。
常晖:这些年江苏以同乐江苏以及美好江苏为体系,精心构建了一批精品文化工程,为提升对外文化交流平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以为江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是不是还可以迈得更大一些?手法是不是还可以再大胆一些?理念是不是可以再新颖一些?
常晖: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参加本次讲坛,为江苏发展建言献策。我们都是江苏人,都知道江苏是一个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经济大省,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故土。
欧中教育活动协会会长常晖发表题为《让江苏文化燃亮欧洲星空》的主旨演讲。
王晓亚:感谢张先生为我们系统介绍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球形势和防治方法。接下来有请欧中教育活动协会会长常晖女士。常女士是专栏作家,维也纳市政府移民局外聘讲师,欧洲华语播客总编。
张澍:我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工作,我是世界心率失常学会主席,亚太心率学会主席,非常感谢江苏培养了我,非常感谢江苏政府、江苏人民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在江苏以外的乡亲们能够做更好的工作,为我们整个中国的健康事业做贡献,谢谢大家。
张澍:江苏省在心血管健康指数中处于全国第四位,政府支持的项目也做得非常好,江苏在心血管的几大救治中心的建设,社区的医疗工作做得也非常好。69
张澍:在我国,每5例死亡中有2例死于心脑血管病,同时治疗费用非常高,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房颤相关脑卒中的费用高达49亿。其实我们是有办法预防的,我们有很多的措施,我们有很好的手段检测它,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穿戴式设备,比如中风防治是可以治疗解决的。
张澍:它的死亡情况也占据其他慢病之首,但至少我们对它的认识越来越多了,比如知晓率提高了,现在家里都有电子血压计。再说心脏性猝死,我国每年有544000人死于心脏性猝死。房颤患者人数1000万,最大的危害是产生中风,谁愿意中风?没有人愿意中风?中风是一人中风,全家发疯。
张澍:什么是重大慢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我是搞心脑血管疾病的,很多看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到我这来,满脸发愁,看完以后很高兴,因为我告诉他,是可以治的。心脑血管疾病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发病率在逐步增加,主要是老龄化引起的。
张澍:回到正题。“健康中国”的说法,我们已经在很多媒体上都看过。我为什么提健康中国?除了它是国家战略以外,最重要是当前健康中国建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重大慢病的问题,包括医疗保障制度,包括人才培养和环境以及国家差别等等。
张澍:在苏州学习的过程,喝江苏的水,接受江苏老师的教育,后来有机会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继续进一步学习。我离开江苏35年,到60岁想回到家乡。大家都知道可以在兴化市人民医院医务室找到我。我计划在沙沟镇建立一个卫生博物院,想在今后两年完成。
张澍:各位乡亲,各位领导,非常荣幸能受邀回来参加江苏发展大会,给我演讲的机会。我的题目可能不像文化人、科学家讲的那么深刻,有意思。但是,我想这和大家非常相关。我从小到大,走的是一条学医的道路。我出生在兴化市沙沟镇,当地1956年建了一个卫生院,是我父亲兴建的,他是当地的一名乡村医生。他为老百姓做的事情,有两件让我印象特别深。第一是治疗血吸虫病,第二是治疗疟疾。后来我有机会读大学,就选择了医学,到苏州医学院读书,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张澍发表题为《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与健康中国建设》的主旨演讲。
王晓亚:蔡先生的演讲和真知灼见对抓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谢谢蔡先生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接下来有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张澍先生。
蔡利平: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固然吸引游客,但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特色,本质的风土人情,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谐健康的社会,安居乐业的人们,才能使游客流连忘返。文化和旅游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途径,两者共同发展,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全方位的进步,提供了更宽的道路。江苏的旅游国际化起步早,文化起点高,文化和旅游一定程度上是未来发展的双翼,使江苏成为“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化和发展的开拓者,让家乡更美丽,谢谢大家。
蔡利平:国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以后,诗与远方话题都在探讨,我关心的是文化和旅游作为两个主题怎么融合?我们要充分考虑广泛的社会背景和需求,以及这两个主题发展的作用。当今文化和旅游体系不仅包括文旅从业者,还包括受旅游活动影响的各类人群、群体、团队。要通过文化和旅游的共同发展,形成良性社会交流平台,促进外国文化和本地文化平等交融。
三春晖“我苏”讲坛现场
蔡利平:第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近30年的快速现代化进程中,如果以其他国家为文化坐标,中国文化自身定位是否得到足够的重视,就区域旅游来说,中国各地文化差异性是否得到充分的挖掘?我想,中国旅游行业遇到很多困惑,可能是因为把旅游作为商业活动和商业性管理。
蔡利平:这个矛盾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客源国,它的多元性造成了经济发展、国家文化的自信。近20年,美国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在降低,美国游客自身优越感在消失,但是好奇心和对异域文化的需求依然存在,只不过是他们看不到中国文化。
蔡利平: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美国作为中国旅游客源国的课题,对比上个世纪80年代和近10年来两个时期,发现《纽约时报》对中国的旅游形象变的更模糊,甚至认为中国是一个平淡的旅游目的地。而矛盾的是在情感发生变化的同时,他们对中国交通设施、经济发展却非常赞叹。
蔡利平: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下面我将通过一个研究课题,围绕文化和旅游在江苏发展中的作用和大家分享一点看法。
美国普渡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蔡利平发表题为《文化和旅游——江苏未来发展的双翼》的主旨演讲。
王晓亚:席先生带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挑战,分享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应对这种挑战的探索性实践经验,对我们应用人工智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很多启示。谢谢席先生。 接下来有请普渡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蔡利平先生。蔡先生以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建设等原创和开拓性成果著名,近年来致力于江苏和印第安纳州在乡村建设和教育领域的合作。
席酉民:这是我们对未来的理解,我们试图把教育进行重新的改造。最后提三个建议,第一职业教育要重新转型要重新定位,第二支持西浦颠覆性创新的融合式教育,第三创建和试点主题性终生学习、创新和创业卓越中心。谢谢大家。
席酉民:面对这样的一个时代,必须重新思考,大学还要不要存在,如果存在,大学的价值是什么?基于这样的探索,我们试图在江苏这块土地上形成一个新型未来的大学,所以我们将在太仓新建一个学院。未来会形成两种教育模式,一种是把人群教育朝两端来,技能型、工具型由机器人替代,更多人会成为专业精英,给人类创造更好的技术。还有一类人向更高端、有更强的整合能力、创造性转变。在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一种专业精英的模式,在太仓会形成一种融合式行业精英模式 ,未来教育模式一定是终生追随兴趣的学习、创新与创业教育。
席酉民:过去大学的存在是害怕人们无知,是一个教知识的地方。而教知识的方法是灌输式的,把学生假定为海绵,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但是,再大的海棉也过去大学的存在是害怕人们无知,大学是一个教知识的地方。教知识的方法是灌输式的,把学生假定为海绵,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但是,再大的海棉比不过一个可以从云端获取无数知识的芯片。过去大学的存在是害怕人们无知,大学是一个教知识的地方。教知识的方法是灌输式的,把学生假定为海绵,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知识。但是,再大的海棉比不过一个可以从云端获取无数知识的芯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打造的,是提供在线和实体的大学环境,让学生作为主角,学校提供各种资源和学术共同体帮助学生学习。我们把课堂当成引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改变对教育的支持,特别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
席酉民:围绕这样的一些思考,我们必须行动,从以老师主导的学习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从帮助孩子学知识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追溯自己的兴趣,学习终生学习。
席酉民:这个时候,世界给中国人一个机会,因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现在都落后了,落后于这个时代。这时候,中国人就有机会有可能跟全世界最先进的大学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去探索我们怎样在数字化时代,在人工智能时代,走出一条新路。
三春晖“我苏”讲坛现场
席酉民:那怎么创新?人工智能不仅替代人的智能,而且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未来的教育不再是简单学知识,而是我们怎样让人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肩膀上,有更强大的智慧和整合能力。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很多准备,特别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能力、人际交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谋划未来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怎么调整?
席酉民:比如来自机器人的挑战,好的机器人可以写诗、写文章甚至画很好的画,不用说我们很多智能型或者工作型的人才,一定会被替代。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思考未来将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我们在这样的社会里,人要生存将需要什么样的素养和技能,我们的教育怎么为未来培养这些人,可以说我们的教育面临人工智能的挑战急需创新。
席酉民:互联网甚至物联网一定会导致大数据、云计算时代,而大数据、云计算一定会产生人工智能、深度计算、机器人,而这些一定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行为、学习行为包括办学习惯。这时候就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产业调整,就会面临很多的挑战。
席酉民:我们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临这样的世界,我们都在讲颠覆。颠覆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育、工作甚至我们的生活被颠覆掉;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颠覆可能也是一个好词,我们能不能用颠覆性的创新,让我们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上,这将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席酉民:这个实验是在美国MIT做的,用可穿戴式传感器监测学生脑电波情况。结果显示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最不动脑筋。现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得到快速的成长?学生什么时候最动脑筋?是做作业、实验、自学、考试甚至晚上做梦的时候。
席酉民:我快过50岁生日的时候,想在苏州建一个作品——在全球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未来社会的时候,我能不能在江苏这个人杰地灵、最美好、最开放、最国际化的城市和省份,建一个能够引领未来世界教育的作品?这个作品将怎样影响未来世界?我想在我讲之前给大家看一个实验。
席酉民:刚才前几位演讲者讲到几个很有意思的词,远方、故乡、作品,我实际上故乡在陕西,我从故乡来到远方,但是这个远方江苏成为我的新的故乡,因为我把户口也迁到了苏州。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发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与策略 》的主旨演讲。
王晓亚: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魏先生的演讲为我们深刻地阐述了人民健康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紧密关系。谢谢魏先生的精彩演讲。接下来,有请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先生。席先生执掌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已成为国内最成功、最有吸引力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之一。
魏庆义:最后介绍一下自己,我是南京人,长在无锡,我觉得用江苏人来形容自己是最好的。另外,我是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先后到北京和美国读书,到德国做肿瘤预防研究。我希望和江苏一些肿瘤研究单位或者同仁开展各方面合作,为我们江苏减少肿瘤发病或者提升预防的有效性做出自己的努力,谢谢大家。
魏庆义:虽然我们经济富裕了、环境美了,但是有些人因为疾病或年老不能出行,不能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所以我想,很多老年人在健康或者康养方面有很多的新需求。
魏庆义:另外一个问题是老龄化的问题。从社会构成来看,江苏人口现在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三,未来20年,我省将迎来老年人口第2次增长的高峰期。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家庭一个老人不健康或者进入一段需要家庭全程关注照料的时候,这个家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就很难保障了。所以,我希望看到各界人士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要有所思考,怎么能保障老年人度过晚年。
魏庆义:如果你是抽烟人,要提前戒烟的话,会增长很多寿命,这是健康生活的向往。越往后戒烟,带来的福利就越来越少。所以说我再次倡导,尽早戒烟或者年轻人不要抽烟。
魏庆义:精准医学最终的出路是在精准预防。是不是可以精准预防?实际上是可以做到。美国宣布把肿瘤作为铲除目标,经过各方面的宣传,特别是戒烟,从生产、销售、到消费甚至税收等各方面采取了措施,来限制或者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后,发病率可以降到50年前的水平。也就是说精准预防,可以做到肿瘤的发病率降到最低。
魏庆义:以我所学的知识,希望从两方面让健康江苏更加美好:一是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如果一个家庭有人得了肿瘤,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大家都谈虎色变。随之而来的精神、经济的负担,会使这个家庭陷入一种困境。现在讲精准医疗,实际上在肿瘤方面还不能达到完美。
魏庆义:首先说到健康江苏,如何打造健康江苏,我不用一个一个讲,都有各方面的报道。我们全省人民的期望寿命达到77.5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这是基于各级领导、卫生界同行奋斗带来的,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魏庆义:各位乡亲父老,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再次参加盛会,回到南京跟大家交流,谈谈家庭健康和社会福祉。我的发言不像何先生和吴先生那么慷慨激扬、有诗意。因为健康的话题讲起来很沉重。但是,能不能在其中感受一些生命的价值,或者能让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更好地享受环境、享受生活、享受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的福祉。所以,这个话题不是那么沉重,也应该是轻松的。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和人群科学系终身教授发表题为《家庭健康和社会福祉》的主旨演讲。
王晓亚:谢谢吴馆长的精彩演讲。从江苏南京走向世界大舞台的吴先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民族情怀、家国情怀。再次感谢吴先生!接下来,我们请到的是杜克大学终身教授魏庆义先生。魏先生还是杜克大学癌研究中心肿瘤防控和人群研究中心共同主任,美国流行病学会资深会员,国际《肿瘤医学》杂志主编。
三春晖“我苏”讲坛现场
吴为山:落成于巴西库里提巴市的《孔子》像,就来自我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同时,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组雕,这组雕塑已经在世界巡展,也是世界人们的展览,这对今后人类社会的和平永续将起到醒示作用。当然,我们更要在国际社会强调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作为江苏人,作为时代的艺术工作者,要永远把家乡的美用自己的艺术展示给世界,谢谢大家。
吴为山:例如农民科学家陈永康;例如南京玄武湖边上用不锈钢锻造出来的《梦舟》;例如南京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上的《火炬手》;例如扬州体育公园的《追梦》。这些年来,我在江苏各个城市都有作品,比如南京博物院建了一个吴为山雕塑馆,南京大学也有雕塑馆,陈列了我很多作品。从雕塑作品中,可以理解我们时代艺术家如何来领会一个伟大的民族,如何用自己的艺术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故事。
吴为山:第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之美和改革开放的创新之美。新中国建立以来,江苏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江苏人民立足优秀传统、面向未来,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这些可歌可泣的伟大实践,不断激发着我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先后创作许多教育家、科学家、劳动模范的雕塑。他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淡泊名利,自强不息。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为时代明德。他们的雕塑,仿佛一支支奏响时代强音的有型乐曲。
吴为山:第二是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之美。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太多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发生、诞生在江苏。江苏是全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与常州,周恩来总理与淮安、与南京梅园新村,盐城的新四军重建军部…
吴为山:首先是深厚博大的历史文化之美。早在商周交替之时的泰伯奔吴,就已经实现了华夏与百越的交融,开创吴文化之先河。秦末汉初的项羽、刘邦不仅留下英雄悲歌、鸿鹄高飞的故事,也留下了楚汉历史的显赫辉煌。六朝时期的金陵,在衣冠南渡的中原主流文化与南方文化基础上,孕育出南北交汇的英才,比如淮安的老子,无锡泰伯,苏州范仲淹、史可法,南京朱元璋等等。
吴为山:风苏万物,春染大地,我站在这里,心里充满感动和感恩。我1962年生于江苏东台,17岁离开家乡到无锡、南京读书,先后到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任教20年,是这片母土哺育我、滋养我、塑造我、成就我。2008年之后,我调入北京工作,但根在江苏、情系江苏。多年来,我通过雕塑艺术的创作,从神、形各方面更为深刻地领悟江苏之美。
吴为山:尊敬的各位乡亲,大家下午好。刚才何建明主席说他很紧张,可是我一点不紧张。为什么?因为在今天用非常不标准的普通话,用浓浓家乡的话讲话,大家都可以听得懂,并且有亲切感。刚才主持人说我获得了很多奖,其实还不止,但不重要。作品令人喜欢,是最高的奖。作品能刻在家乡人的心里,是我最高的收获。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发表题为《雕塑江苏之美》的主旨演讲。
王晓亚:非常感谢何先生带来的精彩演讲。景是故乡美,情是故乡浓。何先生带我们走进诗的世界,感受最动人、温暖的故乡事、家乡情。再次感谢。接下来,有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吴先生曾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最高金质奖章、卢浮宫国际美术金奖、米开朗基罗勋章等荣誉。
何建明:我走了那么长时间,写了那么多作品,但是我觉得最后留给我们自己生命的,可能就是这片土地。今天,我该如何面对我的生命?我们的灵魂在什么地方安放?我想,应该回到故乡。走完人生几十年,我发现诗在远方当然是好,但是生命总是要回到原点。故乡那么好,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如果不对自己的故乡给予特别的关注,给予细致的关注,给予微小的关注,那么我们远方的诗无论多么有魅力,还是有些缺憾的。谢谢大家。
何建明:我回到北京一直想这件事,用一个晚上写了《母亲的月光》。今年看到很多中考高考有这篇文章。我在想什么叫故乡?最好的诗应该留在我们故乡。
何建明:拉开抽屉,是我写的书本;拉开柜子,整整齐齐是我当年留下来的军装,还有我女儿用的热水袋。我把手伸到衣服里,发现有温度,我真是吃惊。母亲笑着对我说,告诉你,我每个星期回来晒一次房子、一次衣服,当时我眼泪就掉下来了。我跟母亲说,我明年就回来。
何建明:我走到房子里,我母亲带着我到二层房子,我已经几十年没有回来过,那是30年前,我带着家人、小孩重新在老家盖的一个新房。我母亲打开房门,我吃惊了,30多年来,房子没有变化,还是我结婚那天的样子。
何建明:我没有想到今天进场以后,一首诗一首歌,勾起我对家乡的思念。我是常熟人,1975年离开家乡。45年前的事好象就在昨天。2017年,我回到自己的家乡。因为我那年60岁,可以回家了。当了十年部长的儿子,想让自己的母亲和我在北京一起生活,但是我母亲没有办法在北京生活。为了她,我搬了7次家。她都不适应,所以送她回家。我想不通,她为什么留恋那个家,我父亲已经死了45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发表题为《把最好的诗不留远方,只留故乡……》的主题演讲。
王晓亚:今天下午的讲坛共有两个阶段,下面进入第一阶段:主旨演讲。我们请到的第一位演讲嘉宾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先生。何先生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领军人物,曾三次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今天他演讲的题目是:《把最好的诗不留远方,只留故乡……》。大家欢迎。
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分论坛之一的三春晖“我苏”讲坛正式开始,讲坛由来自江苏广电总台的王晓亚主持。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 郭文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江苏省副省长王江;江苏省副省长陈星莺;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胡金波等领导出席讲坛。
名贤沙龙围绕江苏如何更好集聚发展资源,如何更好地“出人才、聚人才、用人才”。邀请6名嘉宾名发表真知灼见,展开对话交流。 沙龙对谈的6位嘉宾分别是: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 许智宏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遗传学系终身教授 范国平 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柯军 南京博物院院长 龚良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 张军 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席 曹俊
在本次讲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的8位嘉宾,他们分别是: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 何建明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美国 杜克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和人群科学系终身教授、美国杜克大学癌研究中心肿瘤防控和人群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魏庆义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席酉民 美国普渡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健康与行为学院副院长 蔡利平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张澍 欧中教育活动协会会长 常晖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会原主席 章新胜
三春晖“我苏”讲坛以“汇聚智慧力量 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分为主旨演讲和名贤沙龙两个环节。主旨演讲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通过8位国内外科教文卫界知名人士的主题演讲,旨在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合唱演出《茉莉花》
诗朗诵表演《游子吟》
嘉宾正陆续进场。
时间:5月20日14:30--17:30 地点:江苏大剧院音乐厅
主持人:王晓亚
主旨演讲
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吴为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
魏庆义: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和人群科学系终身教授
席酉民: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蔡利平:美国普渡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健康与行为学学院副院长
张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
常晖:欧中教育活动协会会长
章新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会原主席
名贤沙龙
主持人:张军(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出庭律师)
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
范国平: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遗传学系终身教授
柯军: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龚良:南京博物院院长
曹俊:海外华人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席
论坛简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5月20日下午,三春晖“我苏”讲坛在南京举行。此次论坛以“汇聚智慧力量 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分主旨演讲和名贤沙龙两个环节进行,围绕如何更好集聚发展资源、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展开,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