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逐“绿”向未来 上海市江苏青年工作委员会举办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座谈会
2024-12-16 16:09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承辰  
1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为进一步凝聚青年力量,深融国家战略,共商绿色发展,在江苏省政府驻沪办指导下,1214日,上海市江苏青年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工委”召开“逐绿向未来”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座谈会暨一届三次全体会议,组织百余名在沪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青年代表齐聚上海,共话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逐“绿”前行,以“新”促兴,以新思路、新实践、新担当为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青春力量。

江苏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上海市普陀团区委、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驻沪团工委负责人,江苏各设区市驻沪联络处(办事处)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探访“绿洲”数智之光,澎湃绿色发展新能

新质发展,逐绿前行。数字赋能,产业跃升。

活动当天,在沪企业家代表、在沪青年代表走进中广核长三角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考察,近距离观摩大国央企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从核能发电到新能源开发,从清洁能源的利用到绿色技术的创新,切身感受作为中央企业的中广核向“新”向“绿”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强劲脉动和澎湃生机。

让创新发展的“蓝海”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绿量”。近年来,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把握数智时代脉搏,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打造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实现“清洁能源+”在更多典型场景落地,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每项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都让人心潮澎湃!”“走进大国央企实地参观,对绿色化和科技化有了沉浸式体验。”“新技术革新催生出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更要深耕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发展,深挖绿色底蕴。企业家代表们在现场参观中纷纷感慨交流。

从中国核工业自主创新的发展史到中广核的本色根脉、发展历程,再到中广核数科的创新路径和绿色产业……座谈会现场,中广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上海新能睦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焕欣以中广核集团典型人物和发展事迹生动讲述分享了中广核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用创新筑牢自动化产业自主化根基。

专家“授课”智慧碰撞,共探绿色发展新路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目前,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合奏强音,生态家底持续增厚,创新驱动发展持续起势,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增强,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在沪青年勇担当、善作为,活动开设了专题讲座,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包存宽以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的几点思考为主题,以对当前发展现状的深刻剖析、对未来美好愿景的生动描绘为现场在沪青年代表们提供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崭新思考和实践路径。

“长江经济带,作为经济版图明珠,绿色发展之路不仅关乎高质量发展大局,也对全球绿色转型具有深远影响……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包教授不仅从理论层面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还结合具体案例生动阐述了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实践路径以及未来趋势,引起了现场在沪企业家代表和在沪青年代表的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大潮,以“小我”奋进曲共谱新时代长江之歌的强烈共鸣和深度思考。

圆桌论道铺展“蓝图”,共绘绿色发展新景

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以“绿”为笔共绘发展,活动现场,青工委携手在沪企业家代表就“企业如何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主题进行圆桌论坛,交流分享参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未来展望,凝心聚力为用绿色生产力描绘长江经济带发展更足成色、更美底色建言献策。

追新逐绿风正劲,共饮江水当有为。活动现场,上海市江苏青工委、上海市普陀团区委、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驻沪团工委共同签订了倡议书,呼吁广大在沪青年同心同行,把握时代机遇,坚持守正创新,胸怀国之大者,投身国家战略,以思想之光照亮青春之路,以技术之新彰显青春之美,以弘道之志激发青春之力,以青春之名书写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崭新篇章和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奋进篇章。

江苏处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交汇区域和对外开放的前沿,服务上海、联动浙皖,担负着发挥经济大省辐射带动力,全面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在江苏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组的领导下,上海市江苏青年工作委员会把握“创新”“产业”“人才”三个关键词,带领 137 名优秀青年企业家、学者、专家等投身长江经济带发展实践,优化价值、制度供给,依托上海人才优势,强化科技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打造“沪上菁英江苏行”等青年人才服务品牌扩大青年人才“朋友圈”,扛牢沪办新担当、展现沪办新作为服务推动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把长江经济带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我们将进一步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中心融合,在服务大局上找准结合点;坚持守正创新,聚焦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坚持合作融通,聚焦协调发展,凝聚服务长江流域‘双战略’发展合力。”青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更好地发挥在沪青年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助力长江经济带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张承辰

供图 王少阳

标签:
责编:蒋志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