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才什么样?“人工智能+”给你答案
2024-12-23 17:1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当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相遇,会迸射出什么样的璀璨火花?当AI与人才培养体系叠加,会为未来跨学科融合创新打开怎样一扇奇妙的大门?——2024年12月19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联合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共同举办“AI赋能人才培养与跨学科融合创新论坛”,现场大咖云集,汇集了人工智能、艺术设计、跨学科建设等领域的国内顶尖学者与行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通识教育教学创新”“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产业界新质生产力对应用型本科人才人工智能素养的诉求”以及“全球视野下人工智能赋能艺文类新行业、新就业发展”四个板块开展研讨,共同探索前沿科技与交叉学科的无限可能,促进跨学科、跨界的深度融合。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优质共享,“人工智能+课程”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刚走进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大礼堂的大门,AI氛围感立刻拉满——屏幕上漂亮的虚拟“数字人”正在热情地向你打招呼,各款最新型号的无人机交互起飞、蓄势待发,一排排的电脑屏幕上闪现着琳琅满目的AI设计作品,体验人工智能应用功能的学生络绎不绝……让人顿时走入一个科技感满满的智慧空间。

而礼堂内,大咖们的“头脑风暴”正在火热进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人才培养与跨学科融合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校长林萍华表示,他期望以此为契机,能够通过交流,使各方对AI赋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形成推动教育创新的共识,搭建起校企、校际的合作桥梁,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二级调研员郭新宇表示,近年来,江苏高校在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方面已经积累了初步经验。去年江苏发布高教一号文《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数字化的意见》,提出实施六大任务。刚刚研制出台的《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推动人工智能理念、知识、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今年年初开始,南京大学就率先推出了人工智能的通识课程,在全国开了先河,紧接着江苏很多高校,包括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都开设了相应课程。”郭新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要打造高水平“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包括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和“人工智能+X”交叉课程等。“未来希望高校之间优质的人工智能+课程能够相互共享,学分相互互认,并且有一批专家团队来打造人工智能+教学体系,使教学质量能够更高。”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房伟则提到,江苏高校众多,高教资源丰富,因此更应该抓住机遇,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正在面向不同层次高校,分层次、分批次组织相关研讨会,编写人工智能通识教材,除了高校以外,还将组织面向中小学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培训。“未来还要面向企业,面向整个社会,包括面向老年群体等开展培训与通识教育,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人工智能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

深入结合,勇于跨界,培养人工智能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

伴随着大屏上酷炫的展示,一幅幅AI创意作品让人大开眼界:充满“中国风”与“国潮风”的AI环境艺术设计、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绝美工艺品、超现实与赛博朋克风格的视觉传达设计……当记者沉浸在这场视觉盛宴之中,才知道这些AI创意作品都是出自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学生之手,学生们通过“人工智能+”课程以及专业综合实训,交上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据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徐平平、教授杨宜镇介绍,该院相关专业与课程教师全员获得了工信部“尚工”行动AIGC技能(导师级)认证,在南京首创“数字赋能企业行”青年大学生AIGC跃升行动等AI教学化推进成果;南工大浦江学院艺术学院的三位老师也分享了在教学中将AIGC工具融入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推动艺术设计教育从传统手工创作向人机协作的创新模式转变的教改成效。

对于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南京大学教授金莹感受深刻。她告诉记者,今年2月,南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并且构建了人工智能的课程体系,现在全国高校都在全力开展。“各校各专业都在和人工智能深入结合,目标是培养人工智能的技术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将人工智能和各自专业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是“高大上”的学科领域,和普通学生尤其是文科生的距离很远,金莹直言,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传统观念认为人工智能属于工科领域,但实际上,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其实在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学科,经管类教育类等等专业,应用非常广。比如艺术类专业,我们随手拍一张南京的夜景照,要求具备梵高的画风,过去很难办到,现在通过人工智能,分分钟就能实现。我们现在在做的AI赋能教育就是人工智能和教育学的深度融合,在文科领域,人工智能有非常广阔的技术应用空间和创新空间,需要更多从事不同行业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和了解AI技术,将来在工作中做深度融合。”

无缝对接应用领域,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你看!它一直都跟着我飞,就像认识我一样,真神奇!”

场外的大疆科技展台,浦江学院的学生们正在体验一款大疆NEO型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看起来小小的,把它放在手心上,和它的摄像头“眼睛”对视三秒钟,它就像认你为主人一样,“锁定”了你,不管走到哪里,这架无人机都紧跟着飞在你的身后,就像一只可爱又忠诚的“电子宠物”。

不过,它的能力可不仅仅只有宠物那么简单,功能强大得很呢,当它跟在身后飞的时候,是在自动跟拍,当飞行结束后,跟拍的视频就自动录制在了无人机里,将视频导入手机中,就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跟拍视频了。“所以这款无人机特别受欢迎,尤其是喜欢自拍的年轻人,简直就是他们钟爱的‘自拍神器’。”

看到现场体验无人机技能的学生络绎不绝,兴趣浓厚,大疆行业江苏区域政企销售经理陶嘉很欣慰,觉得这趟来得值。他告诉记者,今年国家提倡低空经济,此次应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的邀请,大疆携带了很多设备来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后续会和学校合作,让学生体验大疆产品,包括体验无人机建模、测绘、巡检等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无人机使用的价值,之后还会开展培训,让学生能够把无人机的技能应用在学习和未来的就业中。

活动现场共设立了近10家头部企业的展位,推动与会专家和师生能无缝对接AI产业技术应用领域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领域的实习就业的机会。

高等教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承担着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次活动致力以“工本位”办学理念推动教育兴国,推动AI在新工科、新文科中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创新,力求为高校专业建设提供解决方案,并促进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行业高质量协调发展。(蓝木兰  刘世纪  金泽源)

标签:
责编: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