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通鼎集团有限公司在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联星村开展2025年“沈小平爱心基金”春节助老敬老慰问活动,为联星村686位60岁以上老人送去每人2000元的慰问金。这一善举已连续坚持10年,从每人1000元起步,每年递增100元,累计发放助老款超千万元。
1月16日,江苏省慈善总会在宿迁市启动全省“情暖江苏”春节慰问活动。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通鼎集团董事长沈小平参加本次慰问走访并向省慈善总会捐赠善款100万元。这是通鼎连续12年支持该暖心活动。
1月9日,在“文明苏州 向上向善”2025年苏州市新年慈善晚会现场,通鼎捐赠善款300万元。自慈善晚会举办7年来,通鼎已连续7年捐赠善款。
新年伊始,公益慈善事业步履不停,彰显了通鼎集团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共同富裕,民营企业也是重要力量!”沈小平表示,企业和企业家不仅要成为发展经济的强大创新主体,更要成为回报社会的典范。一名优秀的企业家要有家国情怀,要有“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担当奉献。
近26年来,通鼎集团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小电缆厂蝶变为“中国企业500强”,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通信设备供应商50强、中国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在创新求变,善作善为的道路上,通鼎始终深耕实业,实现飞跃发展。饮水思源,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通鼎扛起更大责任,每年拿出利润的5%—10%作为专项基金回馈社会,不断扩大公益慈善事业的覆盖面,以实干担当书写共同富裕的“民企答卷”。通鼎集团和沈小平本人连续八届荣获“中华慈善奖”、两次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奖”。


创富
实业强企,做大“蛋糕”
1月3日,苏州召开“新年第一会”——2025年苏州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会上,一批优秀企业和单位受到表彰,通鼎集团荣获“苏州市制造业十强企业”称号。
“企业要想在助力共同富裕中建新功,首先得把自身做大做强。做大蛋糕,才能更好地分好蛋糕。”沈小平认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民营企业更要增强坚守实体制造业的信心和底气,在新形势中不断寻求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激发更大的“创富”潜能。
走进通鼎集团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正在高效运作,智能物流小车往来穿梭,员工们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先进仪器,一盘盘光缆产品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送往仓库,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目前,通鼎已部署完成集成信息化系统,成功实现从订单下达、物料控制、生产计划、质量控制、设备管理、物流仓储以及决策控制的全流程数据化覆盖,并将系统紧密接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全力打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柔性化生产、可视化监造”的智能制造模式。通鼎拥有多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光缆智能制造等项目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录。
聚焦新型工业化建设,通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品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发力智改数转网联,推动工业化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发力自主创新的同时,通鼎还善于“借梯登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近年来,通鼎成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15个国家级、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组建起强大的创新军团;携手国内外2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结成产学研用“创新共同体”,与南京大学成立“大规模光子集成联合实验室”,成功打造出创世界纪录的60通道精准激光器阵列芯片,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通鼎集团旗下江苏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通鼎宽带有限公司等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通鼎从一个乡镇电缆厂起步,在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超万人就业。提高员工生活水平,就是企业为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最直接贡献。”沈小平表示,通鼎将坚守实业强企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致力把“蛋糕”做得更大更好。


促富
向上向善,利他益己
1998年,沈小平凭借跑销售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回到苏州吴江准备开启创业之路。当时,电脑尚未普及,他毅然拿出几十万元购买45台电脑,捐赠给家乡的八都小学,建起了吴江第一间电脑教室,推动了地方教育的发展。初次与慈善结缘,让他真切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温情,“慈善种子”在他的心底悄然萌芽。
种下善念,用爱浇灌。在沈小平的带领下,通鼎不断跃上发展新台阶,积极响应“先富带后富”的号召,自觉肩负起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在通鼎集团大楼展示中心的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企业20多年来的行善足迹,遍及全国23个省、20多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1个经济薄弱地区,涵盖救济帮扶、防灾救灾、敬老助老、支持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将企业发展成果与全社会共享。
“企业向上向善,促进共同富裕,从表象看是利他,实则也是一种益己。只有在一个长期稳定、全面向好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沈小平说。


在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通鼎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围绕光纤光缆产品信息通信属性,精准开展公益慈善活动。通鼎与联星村等周边经济薄弱村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在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体救助等方面投入资金超千万元;将光缆拉进重庆乌羊坝等多个悬崖上的学校,先后在江西、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区开展产业扶持;坚持“企业带动+学校培训+定向就业”帮扶模式,向徐州、盐城等地职业技术学校捐赠资金、产品生产线和核心技术,建立实训基地;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韶关暴雨、梅州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通鼎总是第一时间联系灾区,捐赠光电线缆产品助力通信恢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赋予企业的新要求,而新产品、新技术的迭代升级也成为企业赋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手段。
为推动公益慈善事业行稳致远,通鼎建立了常态化机制。2018年,通鼎发起成立全国首个地方性社会工作基金会——苏州通鼎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科学化、制度化、透明化推进各个慈善项目。聚焦各类社会问题,基金会通过资金注入、慈善捐赠、社工参与、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构建“公益定位+社会运营”新模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目前,基金会累计运营资助项目55个,落地全国20多个城市,捐赠金额达2680万元。
此外,通鼎还建立“三不让基金”,用于员工关爱,不让一位员工看不起病、不让一位员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位员工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成立联星村爱心基金,用于对口帮扶经济薄弱村助学、助老、助医、助困工作的开展;注资1000万元成立苏州首家民企在地方民政部门的爱心基金——“沈小平爱心基金”,常态化开展各类扶贫帮困、助学赈灾等社会公益活动。目前,通鼎已经形成“1+3+X”慈善机制,即1个基金会、3个专项基金、系列精准慈善项目的企业慈善新格局,以更多公益实践传播社会正能量。
《苏商》杂志曾这样评价沈小平:“左手点石成金,他是玩转财富魔方的高手;右手雪中送炭,他是为教育和公益慈善事业屡屡解囊的仁义豪客。他演绎了被业内人士称作‘通鼎现象’的财富传奇,打造了一个健康的企业公民。”


共富
凝心聚力,光辉闪耀
公益慈善事业是大众的事业,全民的事业,更是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事业。实践证明,新时代慈善事业在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通鼎这家民营企业而言,要想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常态化机制作为保障,还要扩大公益慈善事业的“朋友圈”,凝聚更多合力。
全国各级慈善会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中流砥柱”。通鼎与各级慈善总会、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围绕“扶弱济困、应急救助、社会公益”等领域开展慈善工作。比如,连续12年参与省慈善总会发起的“情暖江苏”春节慰问特困群体项目,累计捐赠善款1200余万元;向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捐赠2000万元等。
“苏城检爱·通鼎司法救助专项基金”的成立,也是通鼎广泛凝聚合力,创新慈善工作模式的一项生动实践。这是苏州市级层面首个司法救助类专项基金,由苏州市检察院、苏州市慈善总会、通鼎集团于2023年8月共同设立,其救助对象主要是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的,遭受犯罪侵害或者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生活面临急迫困难的当事人。通鼎将在3年内向该基金捐赠600万元,以企业力量拓展司法救助资金来源,保障对经济困难当事人的司法救助力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慈善之风吹遍大地,让慈善之光点亮万家。通鼎还与苏州民政局、苏州科技大学三方联合成立全省首个“社会工作发展研究院”,打造苏式“产教融合”社会工作发展新模式;深度开发“农民工子女‘四点半课堂’”“苏州市集宿区外来务工人员增能减压”等精品公益项目;在省市两级民政部门指导下,深入参与“苏皖豫社会工作‘牵手计划’”以及苏州与宿迁、信阳、阜阳等地的“暖心行动”和“牵手活动”,创新项目化运作和专业化服务。
沈小平出身农家,深知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始终将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自身及通鼎的重要使命。多年来,通鼎密切联系全国各大院校,为教育事业慷慨解囊:在震泽中学百年华诞之际捐赠1000万元支持校园建设,向北京大学捐赠1800万元支持“通鼎博雅讲席教授”等人才项目建设,捐赠2000万元设立重庆大学通鼎教育发展基金,向南京大学捐赠2000万元用于江苏省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向东南大学捐赠2000万元支持“至善青年学者”项目……通鼎以实际行动激励莘莘学子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能。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凝聚起更强大合力。未来,通鼎集团将始终秉持“以法治为本行善,以产业优势向善,以组织赋能为善,以科技创新兴善”的理念,持续践行社会责任,助力营造更加可靠、值得信赖的慈善环境,为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