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20时15分,随着10千伏Ⅰ、Ⅱ段顺利启动,南京下石坝110千伏开关站新建工程正式投运。项目建设期间,兴力工程公司监理团队充分发挥“大监理”职能,提前谋划、精准施策,以全过程优质服务为项目顺利投运提供了质量安全保障。

“一单一表”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大监理’是指向前一步、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职业化、专业化素养,为业主单位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总监理工程师邵勇介绍,为充分发挥“大监理”职能,监理项目部于2024年5月28日开工之前制定了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全面梳理项目全寿命建设周期的安全隐患,对可能影响施工的管道、电力配网逐一摸排,列出29项风险清单,组织整个监理项目部成员进行针对性应急演练。
监理项目部在整个团队“吃透”施工图纸后,制定了涉及42项工作的职责分工表,除原本各自的专业分工之外,还进一步细化了e基建操作、造价管理、仪器仪表更新等分工,将可能涉及的每一项工作都细分到具体责任人。除常态化安全检查、动态风险管理,每个责任人根据分工表全过程管控各自所负责领域。“职能分工表的制定有效堵住了各环节交叉时容易发生风险的真空地带,对降低项目风险、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显著作用。项目建设的前4个月,省公司安监部、建设部以及南京公司安监部等先后到现场开展了近30次检查,未查出一起严重违章。”

“一案三策”协助解决政处难题
该工程因地处江宁区麒麟科技创新园核心区东北部,临近中信泰富商业综合体和中海国际社区,从策划、设计到施工均面临较大政处难题。业主单位前后共收到四十余条工单投诉,涉及建筑主体设计、噪声和尘土污染等多项问题,这也是对所有参建单位最大的考验。
项目效果图公示期间,有不少居民和商户投诉,项目效果图与周边建筑风格严重违和,会影响整个园区的视觉美感。对此,建设单位南京供电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所有参建单位召开专项协调会。会上,监理项目部提出“通过外立面线条、形状、纹理等元素呼应周围建筑风格,创造统一而有层次的视觉效果”的方案被设计单位采纳。“没想到居民很‘买账’,对修改后的设计效果均表示满意。”邵勇说。

项目建设过程中,打桩、混凝土振捣、钢结构吊装等施工等带来的噪声污染、房屋震动、灰尘和强光污染,也是居民投诉的焦点问题。接到建设单位通知,监理人员经与居民、商户沟通后分别拿出对策:在节假日和居民休息时间段停止使用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周末工作时段调整为每天7时至21时,中午12时30分至13时30分停工休息1小时;于施工区域设置防尘布、喷淋洒水装置和全封闭的木工加工棚,遇有需露天焊接的情况,临时搭建全封闭焊接区,一系列降噪、防尘、阻光源的施工手段,将40余项投诉工单逐项清零。
“三比三管”实现零缺陷移交目标
下石坝110千伏开关站作为南京市麒麟科创园电力配套的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园区及周边商业片区和20余万居民的用电紧张局面。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建成投运,建设单位提出“零缺陷”移交生产目标,项目监理部同步推进“三比三管”管理机制,全力保障工程品质。
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以“比标准、比进度、比成效”为工作导向,结合“管原材、管过程、管成果”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思路,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施工各阶段。针对隐蔽工程、实体质量等重点环节,监理团队坚持“图纸先行、实测实量”双轨并举,对照设计图纸逐项验收。对于新进场的管桩、混凝土、钢筋等原材料及混凝土楼板等构件,全面核查其外观质量、规格型号、质量证明文件等内容,执行“显微镜式”验收把控。
“在现场巡检中,监理人员先后发现2起管枕存在较大裂纹,以及接地扁铁镀锌层厚度不达标的问题,已第一时间责令施工单位组织退场处理,相关单位也迅速响应、立即整改。”项目总监邵勇介绍,建设期间,监理团队累计审查钢筋原材15批次、混凝土试块16批次、水泥4批次、砂石各1批次、防水材料1批次,检测结果均为合格,有效筑牢质量防线。对地基验槽、钢筋工程、主接地网施工等几大项的近200次隐蔽验收结果也显示,合格率100%。
“在参建各方共同努力下,项目监理部依托‘三比三管’的管理闭环,实现了由材料源头、过程控制到成果验收的全过程质量保障,下石坝110千伏开关站顺利实现‘零缺陷’移交目标。”邵勇说。

(通讯员 陈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