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商务区,亦是幸福城!苏州湾中央商务区织就“双面绣”
2025-08-11 18:39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吴江太湖新城“五大功能片区”的蓝图上,占地约38平方公里的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几乎涵盖吴江主城区松陵街道的主要建成区。经过多年的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这里吸引了大批企业总部、金融机构、高端酒店、商业综合体入驻,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具有“强磁场”效应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崭露头角。

车水马龙的商务区,也可以是诗意栖居的幸福城。当前,朝着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方向,苏州湾中央商务区有序推进“增量开发”的同时,注重做好内涵式的“存量优化”,持续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让百姓不仅看得见发展的高度,更能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度,铺陈一幅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新图景。

一体防控

让安全感更牢靠

安全是城市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更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兼具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双重属性,人口密集、楼宇林立、功能复合、产业汇聚,城市公共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加强治理投入,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成为该区域纵深推进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安全如何更有保障?治理能力如何实现系统性跃升?苏州湾中央商务区的路径是:以顶层设计源头整合资源,打破“条块分割”藩篱,推动多领域、多主体协同治理。今年4月起,吴江太湖新城、松陵街道联合成立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城市治理工作组,抽调招商、经发、公安、消防等部门精干力量集中办公,探索城市治理从“碎片化”转向“一体化”的新模式。

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工作机制首先得精细化。经过前期多轮的调研、会商,工作组系统编制了《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城市治理工作方案》,梳理重点领域、重要任务,明确围绕多业态混合楼宇、工贸企业、小区基层治理、既有建筑安全等方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以及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精细化,“精”在高效协同。为有序推进各项治理任务,工作组划分综合、楼宇(企业)、小区、既有建筑(城市更新)、整治等五个工作小组,形成综合协调、隐患排查、执法整治“三位一体”协同治理架构,并建立长效督导、闭环整治、定期通报等工作流程,确保问题及时发现、有效整改。

精细化,“细”在有章可循。“每个重点领域重点查什么,怎么整改提升,我们都制定了工作标准。”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城市治理工作组常务副组长、松陵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小红介绍,工作标准既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又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力求实用、有效。

以楼宇为例。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内共有多业态混合楼宇83栋,而楼宇内餐饮、住宿、娱乐、仓储等各类小场所多达6698个。根据这一特点,工作组开展楼宇检查时,除了严格核查消防设施设备维保情况,还同步进行“扫楼”行动,要求小场所经营者落实好主体责任,包括燃气设备须安装合规管件及报警装置、生产仓储区域与居住场所依法分隔、疏散通道保持畅通等。

精细化治理,说到底离不开人的执行和落地。自打工作组成立,松陵街道综安办(消防)负责人袁林生带领团队“5+2、白加黑”,持续三个月时间,对198个住宅小区进行了一轮集中摸底排查,累计检查出租房2.3万余家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2000多个。“很多时候,租户白天上班不在,我们就尽量安排晚上上门,确保检查到位、沟通到位。”袁林生说,守护辖区安全,他们靠的正是一双日行万步的“铁脚板”和一张不厌其烦的“婆婆嘴”。

目前,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各重点领域治理工作已完成全覆盖检查,并转入整治闭环阶段,闭环率超过98%。整治组组长、松陵街道综安办副主任陆海平介绍,接下来将按照序时进度加强难点攻关,推动相关问题改彻底、改到位,同时完善常态长效机制,巩固专项治理成果。

以人为本

让获得感更充盈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沿着内涵式发展这条主线,松陵街道注重践行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响应群众呼声办好民生实事,推动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打造可感可及、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

聚焦百姓所盼,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以前啊,早晚高峰时车辆互不相让,送孩子上下学都提心吊胆。”前不久,随着芦荡社区芦荡路与清水漾街交叉口的交通信号灯亮起,周边居民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一个交通信号灯,何以牵动百姓的心?原来,芦荡路与清水漾街交叉口作为辖区主干道交汇点,车辆过往频繁,但长期缺乏交通信号灯引导,导致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混行严重。“过去一年里,这里已经发生了多起交通事故。”芦荡社区党总支书记徐萍坦言,社区也多次接到群众诉求,希望能解决这一“心头患”。

为了让交通信号灯尽快落地,芦荡社区把问题纳入了“有事好商量”重点协商议题。在专题座谈会上,徐萍以网格排查数据为基础,向区政协委员、各小区支部书记、交警部门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详细陈述隐患现状,与会人员也达成共识:交通信号灯设置刻不容缓!很快,在政协委员的全程督导下,交警部门开启绿色通道进行施工和设备调试,芦荡路与清水漾街交叉口从此多了一道安全屏障。

搭建友好场景,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点滴。中午12点,水秀社区德尔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弥漫着沁人的花香,一群企业青年正利用午休时间围坐着学习插花。女白领钱莉莉是这里的常客:“几堂课下来,不仅学到了新技能,还结交了新朋友,感觉社区更温馨了。”

苏州湾中央商务区楼宇众多,汇聚了大量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但快节奏的职场生活让他们难以兼顾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发展。水秀社区探索利用午休碎片化时间,在辖区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开设“CBD午间半小时”课堂,陆续推出咖啡品鉴、护肤美妆、创意插花等符合青年喜好的实践课程。水秀社区党总支书记费向学说,今后将继续集聚优质服务资源,让课堂更具生命力,让青年更有获得感。

跳出“条条框框”,以改革创新增进民生福祉。最近,湖滨华城社区党委书记吴春方正忙着筹备招募第二批社区合伙人,希望为居民引入奶茶、家政服务等店铺。去年以来,该社区大力盘活可用资源,先后引入书咖、托育、健身房、快剪、缝补多个居民呼声较高的合伙人项目,既实现社区“自我造血”,也满足群众期盼。吴春方说,为了反哺居民,社区还与入驻项目签订合作共建条款,比如一楼的理发角,普通人快剪需要8块钱,而低保户、残障人士以及80岁以上老人则可免费。

行走在苏州湾中央商务区,不只能感受到快节奏的职场拼搏,更有那江南水乡特有的脉脉温情。以人为本理念的驱动下,这里正在重新定义美好生活,让人们奋斗之余邂逅一份从容与慰藉。

共治共享

让归属感更浓烈

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既要紧密联系群众,也要紧紧依靠群众。摒弃政府单向管理的传统模式,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努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夜幕降临,30多岁的赵文海照常推着三轮车来到永康路步行街疏导点卖炒饭。卤味、凉皮、烧烤……此时,街区两侧沿线100米,40多名小摊贩已早早出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混合着食物的香气吸引来大量食客。

就在几个月前,赵文海还过着和城管“打游击”的生活。“现在终于不用担惊受怕了。”他乐呵呵地说,自从入驻疏导点,感觉自己变成了“正规军”,生意更加稳定了。

正规,意味着严格地管理与约束。去年10月,松陵街道决定在永康路步行街西段设立临时疏导点,规范流动摊贩经营。考虑到政府部门缺乏相关餐饮管理经验和专业背景,街道主动邀请本地餐饮服务企业共同参与运营管理,以市场化手段引导流动摊贩合规“安家”。

设立公开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消费者和周边居民投诉;定期组织摊贩进行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市容法规等培训;对长期遵守规定、卫生状况好、服务优良的摊贩优先续约、适当减免费用……疏导点开设前,政企双方商议出台了管理规范,建立起日常巡查、投诉处理、教育培训、奖惩等一整套科学运行机制。如今,流动摊贩的生计和城市环境秩序得到兼顾,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增添了一道“烟火气”十足的夜间风景线。

不光企业,广大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舞台也越来越宽广。矿泉水瓶变身花瓶,废弃塑料管道成了盆栽展架,轮胎改造为座椅……芦荡社区中海复锦华庭小区里有一个“变废为宝·绿色环保”主题楼道,里头每一处细节都由居民孙海涛牵头设计打造。今年,芦荡社区遴选兼具创新思维、专业素养、奉献精神及责任意识的社区居民担任“城市主理人”,带领邻居们组成志愿服务团队,自己改造自己的楼道,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如果小区里的闲置空地可以种菜,你会怎么打理?在长板社区南长安花园小区,一片由居民参与管理的共享菜园被耕耘得生机勃勃,番茄、黄瓜、茄子等蔬菜长势喜人。今年,长板社区试点推出“绿邻菜园”项目,物业统一对小区闲置地块加装围栏、监控、标识牌等基础设施,居民则抽签分批参与种植养护,合力打造一处实用又美观的公共绿色空间。

“未来,我们要让安全、韧性、善治成为苏州湾中央商务区乃至整个松陵街道的鲜明标签。”苏州湾中央商务区工作组组长、松陵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为民说,当地将继续探索完善基层治理多元协同机制,激发公众智慧与基层创造力,用高效能治理为高质量发展铺就宽广道路。(周成瑜)

标签:
责编: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