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监督利剑”砺作风 以“质量提升”促发展
2025-09-25 12:40  来源:国网江苏经研院    
1

近期,江苏经研院组织开展2025年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监督工作,把“提高双素养、提振精气神、提升质效绩”的要求贯穿监督全过程,以严谨务实的作风、科学专业的态度,推动设计管理和设计质量全面提升,展现了作风建设的新气象、新成效。

一、以严细作风推进监督开展,确保监督覆盖全领域

本次设计质量监督实现了全覆盖、全链条、全流程。监督组采取“线上资料+线下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对14家建设管理单位开展监督检查,聚焦近一年竣工投产或完成初设评审的输变电工程,涵盖变电、线路各类工程类型,实现了建管单位、工程类型、电压等级、设计承包商的全覆盖。

为保证监督成效,江苏经研院优选7名专业人员,覆盖变电一次、电气二次、线路电气、线路结构、设计管理、环水保等多个专业方向,真正做到了“行家监督行家”。监督过程中,专家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合同执行到图纸交付、从评审意见到变更记录、从防灾措施到环保批复,逐一对照标准,逐条剖析落实情况。正是这种“不怕麻烦、不走过场”的严细作风,使得本次监督真正做到了全覆盖、零遗漏。

这种作风体现的,不仅是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监督组成员纷纷表示,只有把作风立起来,监督才能硬起来,监督结果才能经得起检验,才能真正为设计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二、以专业能力保障监督成效,推动质量管理见真章

作风建设的落脚点是实效,监督工作的价值体现在质量提升。本次监督从设计管理和设计质量两个维度展开,权重分别为40%和60%,突出“质量第一”的导向。

在设计管理方面,监督组重点检查了各建管单位在新版合同执行、开工及电土交接的两步制交图落实、评审技术把关、设计变更归因、设计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应用、严重问题管理、特殊情况沟通汇报等九个方面的工作情况。专家们不仅查阅了过程管理文件,如监督评审记录单、质量评价单、问题处理程序等,还随机抽取工程项目进行现场对照,确保纸面落实与实际执行一致。通过监督,进一步压实了管理责任,推动过程管理从“有痕迹”到“有实效”。

在设计质量方面,监督组对各建管单位抽取的2项单项工程(1项变电、1项线路)进行了深入评价,重点从工程合规性、技术标准执行、设计深度落实、防灾减灾措施、通用设计和设备应用、审批文件落实、环水保批复执行等方面进行核查。专家们对施工图纸逐项审查,对环评水保措施逐条比对,不仅发现了部分设计深度不足、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也总结了不少值得推广的先进经验。比如某单位在防灾减灾方面主动引入新型抗震结构设计方案,获得专家一致认可;某单位在两步制交图中,建立了详细的交接清单和责任追溯机制,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

监督工作中,专家组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仅指出问题,更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厘清责任主次,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既讲标准又讲方法、既查问题又找对策的作风,既保证了监督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也为各单位后续整改提供了明确路径。

三、以整改落实推动长效提升,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监督的目的不在于“挑刺”,而在于“治病”。针对本次监督发现的问题,所有建管单位均被要求在一个月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形成正式整改报告提交省公司,做到问题整改不留尾巴、责任落实不打折扣。

同时,监督组在工作中注重总结和提炼,既对存在的问题严肃指出,也对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推广。例如,某单位在设计质量评价中引入量化考核机制,把质量问题与设计费挂钩,真正实现了“奖优罚劣”,值得在全院范围推广;又如,某单位在施工图评审环节引入“评审+监督”双轨并行机制,有效降低了廉洁风险,强化了作风建设。通过问题整改与经验推广“双向驱动”,监督工作不只是一次集中行动,而是推动长效机制建立的重要契机。

更为重要的是,本次监督将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把“提高双素养、提振精气神、提升质效绩”落到了实处:在思想作风上,推动监督人员和被监督单位从“要我整改”向“我要改进”转变;在工作作风上,强化问题导向、实事求是、追求实效的态度;在业务能力上,推动全员树立“高标准、严要求”的意识,进一步夯实质量管理的根基。

结语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监督工作也没有终点站。此次设计质量监督既是对工程设计质量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对全体干部员工作风建设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通过监督工作的开展,江苏经研院全体员工进一步树立了“质量是生命、作风是保障”的理念,形成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经验固化”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江苏经研院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把作风建设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健全“思想教育+能力提升+整改落实”长效机制,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全面提升输变电工程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我们坚信,只要始终坚持严实作风,持续提升质效绩,就一定能够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电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标签:
责编:张梦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