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清晨,苏州城还笼罩在秋意的朦胧中,500千伏车坊变扩建工程现场却早已被此起彼伏的机械轰鸣声与工具碰撞声所充斥,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的施工人员正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为迎峰度冬保驾护航。

晨光中的“战斗指令”
“今天的核心任务要盯紧七个作业面!”现场项目负责人站在站班交底台前,手里攥着标满重点的施工清单,准时召开站班晨会。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身着工装的工作人员,“500千伏组合电器安装要把控好拼接精度,软母线制作得注意张力平衡,接地铜排安装必须确保接触可靠,还有电缆敷设、二次接线、设备传动、电气试验,每个环节都得把安全、质量、进度三条线拧实!”

随后,他话锋一转,着重强调风险管控:“特别是临近带电区域的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距离标准,监护人全程不能离岗!”短短十分钟的晨会,任务分工明确、风险点预警到位。散会后,工作人员迅速拿起安全帽、背上工具包,朝着各自的作业区域快步走去,晨光下的身影,透着一股雷厉风行的劲头。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
作为苏州市区冬季用电的“稳定阀”,车坊扩投运后将新增100万千伏安电能输出,不仅能稳稳接住苏州工业园区攀升的电力负荷,还能破解苏州南部电网短路电流过高的难题,为现有500千伏主变“减负”,让苏州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再上一个台阶。

可这份使命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急、难、险、重”考验。
“急”在工期紧张。作为一座500千伏新建变电站,正常施工需6至8个月,而车坊扩的工期仅有4个月。更为棘手的是,因部分设备制造周期较长,电缆支架到货时间比计划晚了2个月,导致二次施工工期被压缩一半。为此。该公司施工项目部通过增加人员、机械投入和优化工序安排等方式弥补工期不足的短板。
“难”在天气挑战。施工周期恰好横跨“梅雨季”与“三伏天”:梅雨季节阴雨不断,工地泥泞难行,设备防潮成了重中之重;三伏天里地表温度超40摄氏度,工作人员穿着厚重的绝缘服作业,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再加上苏州地区频繁的台风预警,施工计划时常要跟着天气动态调整。该公司施工项目部通过灵活安排户外作业时间、设立防暑降温驿站等措施,保障人员健康安全。

“险”在带电作业。项目中有多处临近带电区域的高风险作业:高跨线要连接到运行中的变电站构架,500千伏GIL母线安装需从两条运行中的500千伏线路下方穿过,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极小,风险较高。该公司施工项目部项目部通过加强风险作业交底、增设安全监护人、设置安全管控区和吊装限高绳等举措,织密安全防护网。
“重”在任务艰巨。12台500千伏限流电抗器,单台吊装重量就达50吨,受制于作业空间影响需要用500吨吊车实现精准吊装,12台电抗器的一次拼装工作量,就相当于一座新建220千伏变电站的一次拼装总量;1000个500千伏组合电器拼装单元,正常情况下每天只能拼10个。为了赶进度,该公司施工项目部从开工就实行“两班倒”,成功将拼装时间压缩了一半。

坚守里的“胜利曙光”
经过3个月的连续奋战,车坊扩电气安装终于迎来了阶段性胜利——10月1日,220千伏和35千伏设备全部完成安装与传动,顺利开启电气试验和保护调试的新环节。
当国庆黄金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向工地,那些忙碌的身影来不及停歇,又投入新一轮工作中。他们知道,每一次坚守,都是在为苏州的冬季用电筑牢“安全屏障”;每一次提速,都是在为园区的发展注入“电力动能”。这清晨里的忙碌,不是假日里的“例外”,而是电力建设者们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的最美奋斗篇章。(黄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