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红”赋能“知产蓝” 高质量党建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2025-10-22 11:24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既是创新成果的保护网,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每一项工作都关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影响创新生态的健康发展。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党支部长期坚持“四强”党支部建设,纵深推进“党建+知识产权”融合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亮出党员身份 扛起肩上责任

 

当前美西方知识产权保护壁垒逐渐从“小院高墙”演变为“大院铁幕”。知识产权工作也亟须提质增效,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与日俱增的保护需求,中心始终高擎党建引领旗帜,将党旗插在一线,让党员冲在一线,扛起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责任。

2024年,中国企业在美知识产权诉讼新立案共1227起,95.83%的“337调查”案由为专利侵权,被调查对象以广东、江苏企业居多,涉外企业需要应对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逐年增加。外贸企业遭受一些国家的知识产权调查也屡屡发生,如若被调查企业一旦败诉,国内同类型产品再想登陆相关海外市场将被同样视为侵权,这将对企业“出海”影响极大。为助企积极应对海外市场挑战,在海外专利暗战中占据上风,保护中心成立“匠心助企”党员突击队,利用“理工科法律”背景,直面法律法规、时差、语言方面的障碍,加班加点分析研判案情,为企业量身定制应对策略。经过应诉、调解等程序,助力省内多个企业取得胜诉,累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节约应对成本上千万元。其中保护中心监测到的省内3家企业遭受美国“337调查”的案例,被改编为情景剧,获全国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案件模拟演示活动“最佳展示奖”,并成功入选全国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典型案例,为国内其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提供了业务指引。

 

提升业务素质 筑牢人才根基

 

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和研究型团队打造,促进党性修养锻炼和履职担当能力“双提升”。针对中心员工年轻化、专业聚焦的特点,中心党支部坚持每周组织“学思想·我来讲”半小时微课堂,重点围绕知识产权领域难点热点问题授课,以党建促进业务融合,助力员工成为复合型人才。目前“微课堂”已累计开展160余期,实现了从“书记讲”到“党员说”,从“被动听”到“我要讲”的转变,累计培养员工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10人、国家专利代理师资格22人、国家级双证资格10人。

中心员工还积极承担课题研究41项,由支部党员牵头制定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地方标准13项,其中江苏省地方标准3项,南京市地方标准10项,将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知识产权保护“南京经验”上升为“江苏模式”推广应用,学习型组织建设和研究型团队打造在全国120多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机构中保持引领地位。

优化营商环境 践行公益初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始终坚持公益底色、不忘服务初心,深刻诠释了“党建强则服务优,服务优则营商好”的内在逻辑。从全力满足创新主体迫切的专利预审需求到推出“集中预审”“预审管家”等专属特色服务,从搭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到根据创新主体需求定制化出具知识产权公益“体检”报告,从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到推出知识产权“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以一个个“小举措”破题发力,做实提升民生福祉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大文章”。

 

 

为了打造“线上一张网 线下一站式”公共服务“不打烊”模式,2024年南京市知识产权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可为公众提供46项知识产权线上办理类服务,涵盖行政、司法、海关、公证、仲裁、维权、调解、海外纠纷应对等多种知识产权保护途径,大幅提升知识产权资源获取的便利度和信息利用效能。同时在线下设立南京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提供作品著作权登记、商标注册、知识产权分析、维权援助、纠纷调解、海外纠纷应对等窗口服务,“线上+线下”实现了知识产权政务事项全覆盖、服务对象全覆盖、知产范围全覆盖,截至目前已为782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业务辅导,受理商标注册申请近200件,受理作品著作权登记破2万件,以高效规范便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标签:
责编:费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