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讯 12月1日至2日,第二届ZAODX世界肿瘤早筛大会在广州举行。该大会聚焦肿瘤早筛领域,共同倡议推进疾病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癌症防控形势严峻。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发表的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的癌症病例达到457万,死亡例数达到300万,均排在世界第一位,我国的疾病负担非常严重。
“早筛早查就是最好的肿瘤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通过视频形式向大会开幕式致辞。钟南山表示,在癌症防治领域,“关口前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一般而言疾病预防包括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的预防,即减少接触致癌的物质,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三级预防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他生存的时间。”他表示,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二级预防。
“结合我这十年来在肺癌早筛早干预方面的行动,我深深体会到肺癌早筛、早查、早干预的重要性。”钟南山表示,在临床上看到很多的患者,当出现症状的时候才来看病,但其实他的疾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不仅治疗难度大、费用高,而且很多人还治不好。“癌症发现得晚,无论是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还是对国家对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早筛早查早干预能够让患者有机会被治愈,而且花钱少,可以说,早筛早查就是最好的肿瘤药。”
“人人体内都有癌细胞,早发现90%可以治好”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细胞,不过癌细胞要长到一定的数量,才叫‘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表示,“这说明我们身体自身的力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有强健的体魄,有比较舒缓的精神状态,就可以很好地控制体内癌细胞的生长,反之,如果你不注意,它就会不断生长。所以说,是否患癌,取决于你自己。”
樊代明表示,食管癌、胃癌等肿瘤若早期发现,约90%都可以治愈,即便是晚期,也可以根据筛查结果“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使病人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表示,目前我国常见癌种的筛查范围已经较为广泛,包括肺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等在内的9类癌症占到了所有癌症负担的约80%。
“癌症筛查的价值并非要发现更多的癌症患者,而是希望能够在患者没有症状或者有早期症状的时候,我们就能发现它,干预它,最后终止它。”诺辉健康董事长兼CEO朱叶青认为,癌症早筛的目标是通过筛查,将癌前病变和早癌人群转化为可防可治、可以追溯的幸运故事,提醒这些患者及时诊断、治疗,从而防止一个又一个悲剧的产生。
“癌症早筛面临三大重要挑战”
当前,我国的癌症筛查仍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国人对疾病的认识相对缺乏,人们对癌症筛查的接受度和适应性也较差,即便提供的是免费服务。“以结直肠癌为例,早诊早治项目内镜的接受度约为14%,10个人里不到2人愿意接受结肠镜的筛查。”陈万青说。
“谁是癌症早筛的第一批用户?谁愿意为癌症早筛的产品付费?”朱叶青表示,这是诺辉健康自癌症早筛相关产品上市三年来,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第一个挑战,筛查产品临床试验如何保证目标人群的临床获益。”朱叶青说,第二个挑战是筛查手段在临床的诊疗路径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希望筛查的手段能够跟现有的医疗闭环有机结合在一起,我们不是去改变诊疗的闭环,是希望优化这个闭环。”
以常卫清为例,因为肠癌的特殊性,阳性用户做肠镜,通过保险去合作可以覆盖一定的肠镜的费用。阴性人群,一方面有防漏检保险,另外一方面鼓励阴性人群每一年或每三年再去复测,从而保证未来的生命周期里,任何一个阶段只要发现有问题,都能够尽早在癌前病变的阶段就能发现它。而很多的癌种可能需要这个问题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回答。
第三个问题是用户教育。癌症筛查不仅对于医生,而且对于每一个普通用户而言都是一个新命题,这是一个介于ⅣD(体外诊断产品)、药、医疗器械甚至健康管理中间的一个新业态,他希望癌症早筛的场景不应仅仅局限在医院里,而是会有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
癌症筛查行业要想迎来蓬勃发展,就不是一个公司的事,也不是一个团队的事,而是整个行业的所有企业,包括所有专家、用户甚至是全社会都要参与进来的事儿,只有这样,癌症筛查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行业。”朱叶青说。
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记者 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