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对于中国餐饮行业而言可谓“漫长的寒冬”,11家上市餐饮公司中,有8家净利润大降。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开始在全国巡店调研,走入门店、走进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想法。经过两三个月奔波,李学林发现,目前消费者对餐饮服务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主流价格带和刚需是现在更多人的选择,而和府捞面产品和价格带却不够广阔,暂时无法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
面对“变局”,李学林决定把品质提升上去,把价格打下来,实现真正的“质价比”。和府开始大力推行有机绿色食材,目前和府捞面门店已在全国使用包括有机大米、有机醋、黑塌菜等十几种有机(绿色)食材。而和府敢于在产品中引入有机绿色,除了将产品品质与消费者健康放在首位之外,也是它对于自身供应链实力的自信。
为了让消费者吃到更健康与稳定的食品,李学林带领着和府在前端门店升级食材,引入有机、绿色认证的产品,在后端持续完善供应链,提升集采优势,降本增效。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和府与核心食材基地签订常年大单,通过规模效应,让供应更加稳定,也让价格有所下降。以被誉为“长寿菜”的黑塌菜系列新品为例,去年12月,和府正式与如皋农业局签约,进行产地直采4000亩黑塌菜。未来,和府从如皋直采的黑塌菜数量有望达到1万亩。
在降价中成为平民化品质品牌
和府捞面的餐品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配送。从2012年开始,为了品质管控,和府一开始就着手建设中央厨房,首期投入合计5000万余元。“和府的初心没有改变,就是想要把好味道、好食材和中国的饮食文化带给消费者,并通过中央厨房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提供一样高品质的好产品。品质提升了,而此时降价需要巨大的勇气。”李学林表示。
在他看来,新菜单和新价格体系上线之后,和府真正成为了一个平民化而且有品质的品牌。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分享自己每天抢和府捞面免费主食券的经验,还有评论称,“降价的和府,真香!”而据统计,和府捞面降价之后,营收却增长了35%。这个效果不仅证明了李学林的商业判断缜密与准确,更是再一次证明了和府捞面供应链基础的牢固,能够让它在提升品质的基础上把价格打了下来。
事实上,和府捞面在开第一家门店的时候,所聚焦的就不仅仅是当下。它用了3年的时间,系统化构建起产品、供应链和品牌体系,打磨门店运营管理模型。同时,和府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已经能够实现食材自采、新品自研、产品自产和食安品控的高效运转,这进一步促进了和府捞面的价格竞争力。
在透明中扫清消费者顾虑
“之所以消费者有疑惑会批评,是因为我们做得不够透明。”李学林说,“消费者有权利知道企业中央厨房是如何出品食材的。作为负责任的餐饮企业,应该主动消除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障碍。”
和府捞面决定亮出“家底”。它面向大众公开了中央厨房的运作情况,将生产、包装、检测等环节全部透明化,让消费者清清楚楚地看到,产品是怎样被制作出来的。
在和府官方公开的视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工作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的八步清洁过程,之后工人们会进入到食材解冻、骨汤熬煮、浇头炒制、熟食切割、液氮速冻、面条生产、手工包制等多个工作。在骨汤车间里,草本与大骨通过传统手工艺炖煮长达8个小时;熟食产品从制作到出厂,经过了一道又一道严苛的过程;而在面食生产车间里,机器不仅高度还原了手工面的技艺,同时全自动化的设备也减少人与面食的接触,最大化确保食品安全……
李学林还把消费者请到央厨现场,眼见为实。“首度公开自有中央厨房后,我们收到许多对和府研发及生产的真诚提问。有问题,不如当面来提。真说、真看、真感受。”
李学林敢于将中央厨房透明化,并且邀请消费者实地探访的底气在于,和府的供应链基础打得非常牢固。“一个餐饮品牌敢在开店前花大价钱把后端供应链建好,说明是想踏踏实实做好品牌、做好产品,不仅只是为了当一个网红店。”
和府央厨直播的尝试也成为了中式连锁餐饮的先行者。未来,它还要开启食材溯源计划,带领消费者深入食材供应基地,将产业链上游也进一步透明化。
截至目前,和府集团会员已突破3000万。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和府全国门店共计接待顾客超140万人次,深圳、广州、天津等重点旅游城市的和府捞面顾客接待量,均刷年内最高单日数据,部分门店迎来历史最高单日客流。“只有提升效率,有效控制成本,让普通餐饮成为大众刚需,一个餐饮品牌才有机会长期活着。”李学林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