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淮师一附小二(11)班的孩子与家长们共同走进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开启了一场主题为“探索科技奥秘,点燃鸾娃梦想”的科技实践活动,在互动体验中解锁无人机、机器人与3D打印的“科技密码”。
云端“小精灵”:无人机里的科技密码
科技之旅在无人机的“振翅”中拉开序幕,无人机展演成了“人气C位”:从“开机演示”环节里,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讲解,摸清了无人机“小身体”里桨叶、电池的作用,从“桨叶-电池-脚架”的结构拆解,到起飞前老师们对信号、电量的细致核查,孩子们的目光追随着飞行器的起落,读懂了“悬停平衡”里视觉定位系统的巧思——电机声音的细微变化,这也成了他们感知科技逻辑的独特线索。当无人机化身“物流小快递员”,精准完成“丢沙包”式物资投送,演示出山区运书、送药的应用场景,这让科技的种子在童心中发芽;拟人化的“电力巡检”环节更添趣味,主持人模拟“电线杆老爷爷”,无人机则以“医生”身份完成环绕“刷锅”动作,电力工人的日常作业,借由科技变得直观可感。最后,飞行器掠过孩子们头顶的“模拟测绘”环节,让航拍与建筑设计、环境检测的关联,成了孩子们眼里最生动的“天空课堂”。现场增设的穿越桩体验区,更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到操控“飞机”的乐趣。
机甲“总动员”:机器人秀出创新活力
如果说无人机是云端的惊喜,机器人展演则是地面的狂欢。四轮、六轮机器人的越障竞速,四足与六足机甲的灵活对抗,操作台前的欢呼此起彼伏——机械关节的精准转动,成了孩子们感知“工程智慧”的窗口。从设计原理到制造逻辑的拆解讲解,将“代码与机械”的关联转化为可触摸的“智慧拼图”;而亲手操控机器人的环节,更让创意落地——指尖指令化作机甲动作的瞬间,创新的种子已在实践的喜悦里萌芽。科技的“严谨”与“趣味”,在此刻完成了完美的相遇。
造物“魔法手”:3D打印解锁未来想象
活动的尾声,同学和家长们来到数字装备学院的3D打印实训中心,这里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造物魔法屋”。陈列架上形态各异的成品,是“想象具象化”的直观注脚;而打印机喷头的精准移动、耗材的层层堆叠,则将“增材制造”的原理,变成了看得见的“未来工艺”。从“图纸”到“实物”的蜕变,让孩子们读懂——科技的本质,是让创意拥有落地的力量。
孩子们在围观已打印好的创意产品时,忍不住伸手触摸;大家不禁感叹原来“画出来的东西真能变成实物!”“本来以为科技是‘冷冰冰’的,没想到这么好玩!”一位家长笑着说。
这场活动让科技从课本里“走”出来,成了能摸、能看、能互动的趣味体验,也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了一颗“科学好奇”的种子。这一场科技旅行不仅是对无人机、机器人与3D打印的认知,更是一份对“科技探世界”的热忱。这场童心与科创的邂逅,恰是成长里最生动的注脚——以智趣为笔,以好奇为墨,孩子们正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对未来无限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