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食材包解冻后拆袋倒入锅内,加热10多分钟,一份味道鲜美的“佛跳墙”立刻就能食用。“有了这道硬菜,一顿大餐就成了。”日前,在北京一家商超里,一名正在挑选预制菜的85后白领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传统做菜模式下,制作“佛跳墙”要备齐18种主料、12种辅料,再经过烹炒等40多道工序,整个流程下来,新手厨师得花10天时间,而现在10分钟就可以吃上大菜。
“省时省力”“厨艺小白也能做大餐”……预制菜在线上平台也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不乏月销10万份以上的菜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是可以预见的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而在预制菜市场火热的背后,中国烹饪协会6月2日在北京发布了预制菜团体标准,抓紧对预制菜的原辅料、产品标准、生产过程卫生等作出明确规定。从“菜篮子”到“菜盘子”,预制菜受到关注的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引发关注。业内人士表示,只有根治痛点,预制菜才能越来越香。
多方“抢滩”预制菜“新赛道”
近年来,国人餐饮消费形式与观念逐渐多元化,“宅经济”“懒人经济”渐兴,加上冷链技术的进一步完善,预制食品成为更多人的饮食新选择。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显示,调研用户中超八成人每周都消费预制菜产品,主要原因是节省时间。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也迫使传统餐饮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预制菜逐渐成为堂食、外卖之外的另一就餐选择。以传统餐饮企业西贝为例,截至2022年春节,其旗下聚焦预制菜的贾国龙功夫菜,不包含堂食和外卖,3年时间零售业务销售达3亿元。
除传统餐饮企业外,外卖平台、商超、生鲜电商等也纷纷入局。据饿了么预制菜业务负责人黄震介绍,饿了么已成立专门团队优化细分行业运营,联合商家新增预制菜、半成品菜等选项,并利用AI菜品分析系统,挖掘开发新品、新口味,截至今年5月,平台累计上线超过100个半成品菜和预制菜。
“目前盒马冷冻预制菜SKU(库存量单位)有200个左右。”据盒马3R商品中心采购总监张千透露,盒马正在研制适合各类小家电烹饪的预制菜商品,同时在建中央厨房。据统计,2021年盒马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70%。
预制菜影响田间地头
不少地区也在积极布局预制菜产业。今年3月,广东省出台了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河南省由农业农村厅牵头研究制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福建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成立预制菜委员会……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67万家,自2017年以来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河南、江苏分别以0.82、0.63、0.56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包揽前3名。
“生产预制菜的中央厨房,一头连接产地,另一头连接市场餐桌,是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载体。”在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瑞爱看来,预制菜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有效手段。而在山东省诸城市,预制菜产业已经成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加速器。
“从上游原料和研发、中游加工和流通,到下游营销和市场,诸城已构建出完整的全产业链条。”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徐兰芳表示,预制菜的生产加工,成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附加值发展的有效路径。“我们将以预制菜产业为抓手,用三产来倒推一产,依托‘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生产园区+种养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增值收益不断攀升。”
在山东惠发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发”)的供应链数据平台上,来自全国各地餐饮端的消费大数据被精准分析,消费者吃什么公司生产什么。“用消费大数据倒推农业端的种植养殖,就可以实现对上游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定制化种养,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惠发副总经理解培金表示,惠发的预制菜食材80%来自诸城本地,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农业产能。
目前,诸城已建成涵盖全国八大菜系400余个种类、1200余个品种的预制菜产业体系,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90亿元,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120余个城市。
消费者对预制菜顾虑较多
徐兰芳表示,业界传统是按照加工的深浅程度,将预制菜分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食品。按照该定义,早在1987年,诸城外贸食品销售公司就以鸡脯丸子(即热食品)涉足预制菜领域了。不过,“馒头、咸菜算不算预制菜?”徐兰芳认为,传统分法过于宽泛,不利于规划和指导产业的发展,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定义同样模糊。多位受访者认为,只有熟食调理品才是预制菜。
消费者对预制菜一知半解,自然难以建立品牌认知。“我们此前主要是对接B端餐饮企业走量,但是品牌能见度和毛利都很低。”山东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宋景峰说,“不直接面对C端,也很难了解消费者真正的意见和产品需求。”
据中国酒店业协会测算,使用预制菜的样本餐饮企业能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压缩出餐速度,利润率有望提升7%,同时可使餐厅的原料采购成本下降10%。但是与饭店堂食相比,预制菜在味道、卫生等方面是否会略逊一筹?不少消费者心存疑虑。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主要需求为省时、健康、性价比高,而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则是消费者认为行业需改进的最大问题。解培金说,中餐口味丰富、做法讲究,加上受运输时间和储存温度影响,预制菜工厂化、标准化的口味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确不易。
“渗透率不足是制约预制菜发展的一大要因。”盒马商品品牌采销中心总经理肖路认为,消费者需要逐渐改变和适应消费场景、消费习惯,“要先让消费者去尝试。”但是有业内人士担心,长久缺乏统一规范致使现在预制菜市场鱼龙混杂,如果消费者尝试了品质不佳的预制菜,容易对这一品类形成较差的初始印象,从而影响到身边人对预制菜甚至是行业的看法。
根除“痛点”才能让预制菜更“香”
“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对于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卫生等。”宋景峰说。江苏省消保委前段时间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消费者在提货过程中遇到了食材不新鲜、菜内含异物、包装破损、食品未冷藏导致变质等问题。
某预制菜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预制菜需要冷链运输,对温度控制要求较高,而有些商家为节约成本,或在食品中添加过量防腐剂,或在常温下运送预制菜,造成菜品质量难保证。“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国标出现。”徐兰芳说。
预制菜产品标准的不统一,致使行业无序竞争、价格差异大、图文不符等问题频发,同款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甚至存在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的价格差异。对于中国烹饪协会日前发布的预制菜团体标准,有业内人士表示,该标准没有唯一性、强制性,“并非国标”“只是行业标准”,只能对行业起一个指导作用。
“各类企业一哄而上,导致同质化问题严重,预制菜品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宋景峰表示,预制菜市场逐步趋于规范,但不可否认的是,该行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人才缺口较大和冷链成本较高等痛点。在张千看来,要想在这个赛道跑出来,品质、口味和供应链是核心壁垒,“大家会用味蕾给品牌投票,其次在产品研发、用料健康安全以及速冻技术、冷链运输的管理缺一不可。”
此外,“预制菜企业需要兼具食品检测、烹饪、营养、供应链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作为新兴产业,目前企业基本上只能依靠自行培养,人力资源成本较高。”解培金说。据了解,不少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人才政策,同时还有不少职业院校正在统筹规划预制菜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潍坊职业学院、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等,为进一步加强校企产业融合奠定基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婉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