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从过去产业匮乏的传统农业县,到如今“多轮驱动”“多链协同”的现代化产业强县,短短数年时间,在皖北灵璧发生的“产业奇迹”背后,到底藏有怎样的发展“密码”?
近日,记者来到宿州市灵璧县专访宿州市委常委、灵璧县委书记时志远,请他解读托举多条产业链蓬勃发展的灵璧力量。
当“千年古县”遇上“三圈交汇”
灵璧地处皖北平原,辖区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辖19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人,拥有耕地224万亩,是粮食生产百强县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灵璧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县,也是奇石之乡、钟馗故里、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灵璧石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成语和霸王别姬的故事源自此处。
“灵璧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名城、资源丰富的超级产粮大县,也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工业新城。”
时志远介绍,灵璧地处长三角、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三圈交汇处”,以灵璧为圆心、300公里半径,可以便捷联结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河南郑州、山东济南四大省会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发展势头强劲。
时志远表示,近年来,灵璧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预制菜、食用菌、肉牛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县预制菜加工相关企业25家,开发成熟产品体系15个,获预制菜发明专利22项;食用菌种植规模120万平方米、1000万袋,年产菌菇2.5万吨;深入谋划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灵璧黄牛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肉牛存栏4.76万头、出栏3.57万头,年产牛肉1.5万吨。在工业领域,“风光储、充换放”六位一体新能源汽车补能装备制造业、高端轴承制造业等主导产业也在不断壮大。
“四链合一”工业产业谱新篇
“如果说灵璧在产业发展上有‘密码’,那可以总结为坚持在产业链招商方面紧盯不放,努力通过产业链招商来为上下游企业降本增效。”
时志远介绍,在工业领域,灵璧县委县政府历任持续谋划推动制造业从无到有。以轴承产业为例,由最初2018年第一家小微企业落地,到目前入驻并投产了40余家轴承企业,这些企业互为产业链的上下游,基本覆盖了轴承制造从原材料到钢管再到各类数控加工的全流程,实现了全产业链内部循环。
“产业链上的企业产品不用包装,出了自己的生产车间,就是下一家企业的生产车间,极大地降低了产业链之间的成本,也保证了供应链的安全。”时志远表示,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吸引更多的轴承企业纷纷来灵璧投资办厂。
今年9月21日,灵璧县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灵璧新能源暨轴承产业发展论坛,邀请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合肥工业大学、洛阳轴承研究所等10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论坛,共同探讨新能源和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时志远介绍,近年来,灵璧县以安徽省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为依托,聚焦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大力发展高端轴承制造产业,积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体系,深化对接合工大、中国矿大、西北工大、洛轴所等科研院校,投入2000万元成立灵轴中心,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30亿元、科技成果登记50余项,立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个、省一般性转移支付项目5个、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1个。1—9月份,全县高端轴承制造产业企业42家,以轴承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实现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38.7%。
安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未来3~5年突破年产400万辆大关,新能源汽车的补能装备符合灵璧产业技术发展实际以及省会合肥以及芜湖等地的产业配套半径。时志远告诉记者,在此背景下,灵璧谋划了一条打通储能端到放电端的新能源产业链,大力开展新能源产业招商。
据悉,今年以来,灵璧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用足用好省委支持汽车零部件产业向皖北地区延伸布局的政策,加快培育“风光储、充换放”六位一体新能源汽车补能装备制造产业,致力打造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新能源汽车光储充装备生产集群、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目前已签约入驻江辰换电站设备生产、清电光伏电池、欣然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睿中共享混合储能调频电站等新能源汽车补能装备制造产业企业5家,以及广鑫超静音精密汽车轴承、贝姆汽车薄壁轴承、一摸方舟汽车轮毂轴承、宿德轮毂轴承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轴承)企业12家;建成并网垃圾发电、秸秆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17个,年发电量超10亿度,新能源装机总量83.92万千瓦。1—9月份,新签约引进新能源项目8个、协议投资162.1亿元,投资53亿元的欣然铝型材加工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开工、当年建成投产。
“灵璧县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放弃官本位、企业站C位’,以企业需要为第一目标,以企业满意为第一追求,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打造顺心、舒心、暖心、安心的营商环境,为选择灵璧、布局灵璧、投资灵璧保驾护航。”时志远说道。
“产业循环”农业领域开新局
“在农业方面,实现产业循环是另一个‘密码’。”时志远告诉记者,灵璧结合农业产业资源的优势,将主粮种植、食用菌、肉牛等一个个看起孤立的种养项目打通,把农作物秸秆加上畜禽养殖的粪便,再加上食用菌的菌种,就让废物污染变成了洁白的蘑菇,实现了循环经济。
时志远介绍,近年来,灵璧县立足于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优势,以食用菌为枢纽,打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物循环”发展新模式,强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全链条快速发展,持续增强致富带动能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目前,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120万平方米、1000万袋,年产菌菇2.5万吨、产值近2.2亿元,带动就业8000余人,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
据悉,灵璧县强化政策扶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出台《灵璧县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把发展食用菌产业列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两强一增”年度任务清单和县政府重点调度推进工作清单。制定《灵璧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每年统筹不少于1000万元财政资金,在厂房建设、标准化基地建设、贷款贴息及担保费用、品牌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
“探索‘党建+产业’驱动引领模式,以‘杨疃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共建行动,培养村干部为食用菌产业致富带头人,吸纳食用菌经营主体负责人为村‘两委’。”时志远告诉记者,杨疃示范区内16个行政村实现食用菌种植全覆盖,杨疃镇入选全国农业特色产业强镇。
时志远表示,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灵璧建立链主企业牵引、骨干企业参与、合作社引领发展模式,引导农丰、蕈苑等食用菌龙头企业牵头,组织食用菌行业70余家经营主体成立灵璧县食用菌产业协会,以协会为平台,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市场销售等服务与合作,全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化生产程度达90%以上。
据介绍,为打造特色品牌,灵璧主动邀请南陵县食用菌专家、安徽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专家开展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指导建设智能温控菇房及配套设施,逐步更新常规大棚,并根据市场需求实现错峰出菇,以生产双胞菇、平菇等大宗食用菌为主,兼有羊肚菌、黑皮鸡枞菌等特色珍稀食用菌。目前,全县现代化食用菌空调大棚种植面积达65万平方米。打造“虞菇”区域公共品牌和“双亚”“蕈苑”等企业品牌,“灵璧双孢菇”“灵璧羊肚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皖羊肚菌1号、2号”新品种,获批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证书,填补灵璧县食用菌专利空白。
此外,灵璧县还搭建共享平台,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坚持“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构建“家庭农场+产业基地+脱贫户”生产经营模式,实行“参股合作、本金保底、固定分红、流转用工”等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
“灵璧以食用菌为枢纽,打造‘秸秆综合利用+肉牛养殖+食用菌种植’为主的产业振兴绿色循环农业,将食用菌采摘后剩余的培养料再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还田。”时志远告诉记者,今年1—9月份,全县食用菌产业综合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10余万吨,初步形成“农作物—牲畜—食用菌—有机肥—土壤”的生态循环模式。
时志远表示,下一步,灵璧县将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推进食用菌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创建优质绿色示范基地和质量标准示范基地,拓宽生产经营模式,全面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更好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链上”灵璧全力推进县域产业发展
采访的最后,时志远告诉记者,在灵璧十四届县委七次全会上,县委提出“全市争先、全省晋位、争创一流,打造‘两县两区一基地’,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灵璧的奋斗目标”,作出“制造强县”“科技强县”“农业强县”“生态强县”“人才强县”“教育强县”“文化强县”的具体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全县各项事业的总体要求、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灵璧指明了奋进方向。
时志远表示,下一步,灵璧县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承“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工作思路,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抓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工业和城镇贯通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锚定“两县两区一基地”目标,扎实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提新口号、不换新赛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做大做优做强高端轴承制造、“风光储、充换放”六位一体新能源汽车补能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持续推动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上规模,培育产业新增长极,构建“2+N”工业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灵璧建设。(记者 张毅璞 刘职伟 程昊 焦明仁 海报设计 罗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