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林匹克主火炬在歌声中缓缓熄灭,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背后,是全体服务保障人员的倾情奉献。各方面服务保障精心、周到,为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参赛体验,展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风范。
高质量餐饮服务,让运动员吃得健康、科学、放心
678种食材,对应678张“身份证”,单份的重量、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钠等含量一目了然……“考虑到对食物过敏原、能量等的要求,每种食材都有一张‘身份证’,让大家吃得健康、科学、放心。”延庆冬奥村餐饮经理郜雪梅介绍。
餐饮服务作为重大活动保障中重要的一环,贯穿赛会始末,覆盖全部人群。冬奥村的美食,也受到了运动员们的喜爱。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在比赛之余开起了“吃播”;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配老北京涮羊肉,一对瑞典双胞胎运动员首次品尝后,兴奋地找到餐厅厨师长杨辰说:“特别好吃,再来一碗!”
意大利香菜、马祖林、欧当归、香蜂花、芝麻菜……这些国内少见的蔬菜,都是冬奥会运动员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独特味道。作为冬奥村蔬菜供应商,首农集团旗下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公司除供应常规新鲜蔬菜外,还按照不同代表团运动员口味提供多种蔬菜,让外国运动员在北京也能尝到“家乡味道”。
不仅冬奥村里餐食品种丰富,各签约酒店的美食也各具特色、绿色安全。“从食材采购到进入酒店再到菜肴端上餐桌,每一步都有专业到位的监管。”塔里木石油酒店餐厅经理王毅丰介绍。
高效率交通运输,保障赛事顺利举办
2月20日晚,精彩的闭幕式节目在鸟巢上演。不远处的停车场,班车驾驶员身着白色连体防护服,头戴面罩,等候着散场……从中午到闭幕式散场,他们要穿着防护服10个小时以上。
参加闭幕式人员众多,包括运动员及随队人员近万人,闭环外观众1.2万名,涉及线路26条。
冬奥指挥调度中心综合组负责人、市交通委综合运输处处长张涛介绍,北京和张家口共同提供了6000余辆服务用车和1.3万余名驾驶员,全力保障运输。
虽然运输量大,但交通指挥工作秩序井然,6000余辆保障车都安装了智能指挥调度终端,依托5G、北斗定位等技术,将参加闭幕式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全部在30分钟内运送完毕,无一人漏乘、错乘。
据介绍,从1月4日开始提供交通服务以来,冬奥交通保障团队累计出动31.56万车次,运送208.12万人次;提供工作人员、志愿者班车等用车服务,累计2.77万车次,运送66.2万人次。
万人千车、秒级调度,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对此纷纷点赞。“我们的出行需求得到了充分保障……感谢你们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挪威奥委会向北京公交集团B2车队发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高水平医疗服务,呵护运动员健康
2月10日12时8分,伴随着巨大的螺旋桨声,一架载着伤员的直升机出现在延庆区医院上空,一场“空地转运”的紧急救治行动正在进行。
一名瑞士高山滑雪男运动员不幸摔伤,延庆区医院冬奥医疗保障中心远程指挥中心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启动医疗救治预案。
当直升机平稳降落在停机坪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120车组人员迅速与机组人员进行伤员转运交接,将患者送到抢救室。“经过与患者和队医沟通,专家团队决定立即在冬奥医疗保障中心进行手术治疗。”北医三院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周方说。
从直升机起飞到患者进入抢救室,仅用时12分钟。整个转运过程衔接紧密,工作人员配合默契。“非常感谢中国医疗团队!”2月15日,这名运动员顺利出院,他专门向主治团队表达感谢。
“此次医疗救援非常高效。”国际雪联医疗官汉斯为北京冬奥会快速救援、精准保障点赞。
据悉,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分别配置两架直升机随时待命,可以第一时间将伤员转运至定点医院。每天约2200人在各个定点医院岗位上值守备勤。
北京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罗培林介绍,各个竞赛场馆配置5G救护车,用于运动员和危重症伤病员的转运。救护车组医护人员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将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到定点医院,院内专家第一时间掌握病情,远程指导院前急救工作和做好院内接诊准备,让云端会诊成为现实,争取黄金救治时间,极大提高了急救效率。
10名院士、63名市级专家、院内专家组成三级医疗专家库,定点医院全面实施伤病员院内会诊,多学科协作贯穿诊疗全过程……专业团队为运动员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
“穿着防护服整整工作了10多个小时,但看到患者恢复健康,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并为我们的团队感到自豪。”北医三院骨科专家吕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