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地评线】东湖评论:释放人才活力,激活全面深化改革“一池春水”
2022-03-02 12:22:00  来源:荆楚网  
1
听新闻

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保护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部分行业领军企业已经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进入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正处于深水区、攻坚期,我国经济发展诸多领域面临“老屋已拆,新屋未建”的新情况,急需一大批勇于作为、开拓创新的青年人才作为时代先锋负芒披苇、入海望潮,肩负起党和人员伟大事业发展的历史重任,为巩固拓展改革成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工作大局注入源源不断的原创动力。

筑巢引凤,打造引才“虹吸地”。应当看到,在当前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下,乡村振兴、科技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等各领域,都需要专家人才“开处方”“指路子”“想点子”。面对人才资源匮乏的瓶颈,必须坚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拓宽引才渠道,放开放宽人才引进条件,转变唯学历论的选才思维,着力破除人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不断打破人才回引瓶颈壁垒,以人力资源拓展产业革命成果发展新疆域,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动区域间、城乡间、行业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强化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想让“凤凰”留得住,就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关心关爱力度,用爱留人。要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构筑起涵盖工资、医疗、住房、教育、保险、养老等各方面的后勤保障网络,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因材施教,搭建育才“练兵场”。步入新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及综合国力提升。一方面要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为从事原创研究的科研主体提供支持和保障,使其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潜心解决“从0到1”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大力提升科研人员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打造培育顶尖科技人才的沃土。另一方面要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人才深怀爱党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支持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接续科研攻关,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来发展基础科学研究工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知人善任,绘好用才的“百骏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面对日益庞大的人才队伍,用好人才,人尽其才是关键。要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倡导人才紧紧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改善的重大战略任务,在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上下功夫,为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当好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的“店小二”。要释放人才创业活力,努力为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在用人机制上要勇于创新,打破“一引一聘一辈子”的用人现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任用机制,切实树立良好的用才“风向标”,真正达到“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效果。

当今,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敢不敢啃下“硬骨头”、愿不愿接手“烫山芋”,事关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兴衰。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的改革导向,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激活全面深化改革“一池春水”,相信改革工作一定会蹄疾步稳、纵深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焕发新气象、新面貌。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

标签:
责编:戴雨扬 易保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