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队员在工作中。邵逸夫医院供图
中新网杭州6月10日电(张煜欢)在上海奋战了54天后,6月10日,浙江省援沪重症医疗队完成任务离开上海、返回浙江。他们承担着此次疫情中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成为最后一批撤离上海的外省援沪医疗队。
4月18日,浙江省援沪重症医疗队组建完毕,连夜奔赴上海。队伍中包括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邵逸夫医院)的11名重症医护人员(3名医师和8名护士)。
邵逸夫医院队员在工作中。邵逸夫医院供图
在上海,浙江援沪重症医疗队分组管理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两家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抵达上海后,队员们加班加点考察场地,克服多种困难,积极参与重症监护病房(ICU)改造。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抢救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堪称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这里,“呼吸机+ECMO(体外心肺支持)+CRRT(持续血液透析)”这样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成为了“家常便饭”,俯卧位通气、心肺复苏、各种导管穿刺手术等抢救操作随时都会发生,队员们还面临着浓度更高的气溶胶感染风险。
援沪重症医疗队员离开上海前合影留念。邵逸夫医院供图
邵逸夫医院队员陆志华作为团队最有经验的重症专家之一,参与了医疗队在公利医院的第一个患者的收治,后因工作需要又转战临港六院参与两个院区的抢救查房工作。队员王长亮、刘福伟和赵树林则将湖北抗疫的丰富经验用于此次援沪任务,第一时间分享给医疗队的队友。
援沪期间,重症医疗队救治的每一位患者都凝结着队员们的心血。
在医疗队首批收治的患者中,有感染性休克合并呼吸衰竭的,有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基础情况差的,还有一位因挫裂伤脑出血需开颅手术的。浙江省援沪重症医疗队的多学科专家协同会诊,为危重症患者一一制定个性化的救治方案,争分夺秒实施抢救,确保每一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才返回驻地休息。
尽管任务艰巨,但浙江援沪重症医疗队的所有队员都保持着最好状态。医疗队提出的关于防护用品穿戴区及脱卸区的改建意见、俯卧位通气方案、抗病毒治疗方案、营养支持方案等,都得到了国家和当地重症专家的高度评价。
结束高度紧张的抗“疫”日常平安返回,队员们终于松了口气,对家人好友的思念也愈加浓烈。队员陆志华的孩子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在他看来,此番援沪虽然未曾与孩子谋面,但似乎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相伴”。
队员孙磊则因为援沪没能在妻子生产时陪在左右,刚出生的宝宝让他既愧疚又充满动力,“隔离结束回家后,要好好亲亲宝宝!”,这是孙磊目前最大的心愿。魏文娟是队伍里最年轻的护士,曾经在上海学习和工作,这次重返上海,让她体会到别样的成长和历练,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岁月静好。
至此,邵逸夫医院四批次343名援沪医务人员一个不少全员归队,平安返家。